《皇帝也戴绿帽子——那些情欲绽放的后宫艳事》
第24节

作者: 巫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消息传到开封城,朝廷一片惊慌。此时,老皇帝赵光义早就挂了,在位的是他那不中用的儿子宋真宗赵恒,此子没有先皇的半分勇猛,惊恐之中顿时两股战战,不知所措。
  皇帝不行,有几个有能耐的臣子也行啊。可正应了那句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放眼满朝文武,文弱书生当道。这真是秀才遇上兵了,未战胆先破,大概唯有撒腿跑路了。
  经过一轮紧急磋商,这些软蛋拿出的方案果然不出所料——迁都。
  好在,就在这关键时刻,宰相寇准大喝一声,站出来,发挥自己能把死人说活的绝世口才,力排众议,坚决要求宋真宗发扬前辈们的铁血精神,避免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以硬碰硬,以战止战。最后,他还连哄带骗的把几乎尿裤子的宋真宗忽悠上了战场——官方说法叫御驾亲征,实际上就是到前线上露个脸,让广大官兵们以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从而激发出潜伏在内心深处的炮灰精神。

  这招还真管用。一看到亲爱的皇帝陛下,宋军仿佛打了鸡血一般,顷刻之间士气大振,立即打了一个胜仗,把人家萧燕燕的亲兄弟——大将萧挞凛都给射杀了。
  如果在胜利的余威下,宋军趁热打铁,那结果很可能是一个胜利连着一个胜利,什么幽云十六州,拿回来肯定不在话下。
  连萧太后自己都几乎相信这点了。所以,她突然有点厌倦了,有了和谈的意向。恰在这个时候,一直胆战心惊的宋真宗给萧太后送来了她想要的东西——和谈。
  本来,宰相寇准和大将杨延昭都主张乘胜追击,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宋真宗实在是怕得厉害,更要命的是,这次他坚决不听从寇准的建议,铁了心议和。并且贱兮兮地对谈和使节曹利用说:“只要萧太后答应退兵,不割地,就算给100万金帛也不成问题。”
  人家毕竟是皇帝。那啥,彪悍的寇准也没办法。那就只好议和了。

  经过一番交涉,和谈成功,著名的“澶渊之盟”就此签订。两国商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辽圣宗耶律隆绪称宋真宗赵恒为兄,赵恒则称皇太后为叔母。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北宋每年给辽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这个条约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宋辽之间旧有的疆界。意思很明白,幽云十六州“合法”地归属了辽国,大宋要想收回它,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了。
  “澶渊之盟”签订之后,正式形成了辽宋南北对峙、互不打扰的局面,此后120年间,两者再未发生过大的战事。
  这是萧燕燕一生最著名的杰作之一。
  替儿子解决完内忧外患的萧太后,有些累了,也该歇歇了。统和二十七年(公元1009年)十一月,她为辽圣宗举行了契丹传统的“柴册礼”,将皇权正式交还给了自己的儿子。结束几十年的“摄政女皇”生涯,去南京(今北京)安享晚年。这一年,她57岁。
  但天不作美,也大概萧太后是个劳累命,不能闲下来。就在南行的途中,她染上了疾病,就在十二月初,她逝于行宫。  

  辽圣宗大恸,为母亲上谥号“圣神宣献皇后”,隆重安葬于辽乾陵。
  萧太后之死对晚年的韩德让打击挺大——本来可以安享的退休生活,一下子就没了。他从此抑郁寡欢,一年后便重病不起。尽管圣宗和皇后尽心服侍,每天执子媳礼为他端汤送药,无奈天意难违,回天乏术。统和二十九年(公元1011)三月初,韩德让也与世长辞,享年71岁。
  辽圣宗为韩德让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且葬仪跟萧太后一个规格。更难能可贵的是,虽为臣子,但他破天荒地进了皇陵——被安葬在了萧太后的陵旁。
  一生神武如萧燕燕,生前身后,可谓无憾——是为完美。
  (完)

  二十、萧观音——一首“艳词”引发的血案
  (1)
  众所周知,在咱国的古代,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女人读书是可耻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所谓读书越多越反动。
  这是赤裸裸的霸权和压迫。
  但,伟人说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李清照。
  其实,同等段位的古代才女,远远不止李清照一人。只是因为李清照性格外向,经常参加文人集会,曝光率比较高,所以占据了大多数人的眼球,所以被后生小子们顶礼膜拜。

  而高手有时是供芸芸众生用来视而不见的,他们像潜伏在暗夜的黑,存在又非存在着。比如,那个大辽国的才女皇后萧观音,有几个人知道她?
  你知道吗?你不知道吗?我来告诉你。
  萧观音,生于1040年,是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何所有的萧皇后一样,萧观音也有一个牛逼的家庭背景——用2009年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她“有一个姓‘毕’的姥爷”——老爸是枢密使萧惠,姑姑则是钦哀皇后。想当年,耶律洪基还是燕赵王的时候,她就嫁给了他。这一年,她刚刚四岁。
  由于是青梅竹马,所以二人的婚后生活十分和谐。
  契丹民族是个尚武的民族,不大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萧观音是个另类。她饱读诗书,写得一手的好诗词。

  (2)
  有一次,爱玩的耶律洪基带她出去打猎,在归后的宴会上,她突发诗兴,随口赋诗一首:“威风万里压南邦,东去能翻鸭绿江。灵怪大千俱破胆,哪叫猛虎不投降!” 顿时技惊四座。诗中饱藏的豪迈之气,令辽国满朝君臣无不叹服。经过宣传部门的极力渲染,从此,辽国人都知道他们有一个会作诗的皇后。
  其实作诗对于人家萧观音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她还谈得一手好琵琶,那水准,放在今天来说,完全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另外,萧观音长得也漂亮,身材亦达标。总之,这么说吧,萧观音是个内外兼修的出色的女人。
  更重要的是,她还给耶律洪基生了个儿子,此子没多久就被狂喜不已的耶律洪基立为了太子——即耶律浚。
  拥有如此完美的表现,再加上从小培养起的感情,萧观音在后宫中可说是一枝独秀,最得皇帝的欢心,被时人称为耶律洪基的“红颜知己”。

  做皇后做到这个份上,真是有面子啊。
  但是(不好意思,我又得使用转折了),有一个词叫做物极必反,高峰来了,接下来就只好走下坡路了。
  萧观音和耶律洪基夫妻关系的下坡路是从一次“进谏”开始的。
  前面说过,耶律洪基是个贪玩的皇帝,老大不小了还童心未泯。他最爱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打猎。按说,处理政事处理累了,出去打打猎放松放松身心也无可厚非,劳逸结合嘛。可要命的是,耶律洪基上瘾了。什么叫上瘾呢?就是把打猎当成生活的主旋律了,而原本重要的政事被撂在了一旁,不闻不问。并且他就像迷上网游而不顾学习的中学生一样,深陷其中,任凭臣子们苦口婆心地劝诫,依然我行我素。

  萧观音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还不把国给弄忘了啊?她把心一横,决定越俎代庖,干点大臣们才干的事儿——进谏。为了郑重起见,她甚至放弃了口头进谏,儿采用严肃的书面形式。于是,一封叫做《谏猎疏》的奏折送到了耶律洪基的手中:“妾闻穆王远驾,周德用衰;太康伏豫,夏社几屋。此游佃之往戒,帝王之龟鉴也。”
  刚开始,耶律洪基还以为是皇后新写的诗词呢,谁想打开一看,竟然是这么个玩意。当时,耶律洪基正处在和打猎这项运动的热恋时期,有点谁劝说就灭谁的架步。萧观音这封奏折正好撞在了耶律洪基的兴头上。
  他心里不高兴了。
  碍于皇后的面子和以往浓烈的情意,他表面上表示纳谏,要从善如流,其实心里对萧观音有点烦了,从此对萧观音逐渐疏远起来。
  真是伴君如伴虎啊,原本多么深厚的感情,就这么一封破奏折,就出现罅隙了。看来皇帝真是个神经质的职业,而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惯出来的毛病——你想啊,若是有个可以弹劾他下台的机构,他还敢如此任性、如此肆意胡为吗?

  扯远了,总不能要求那时候就有个参议院什么的。所以,理解万岁,言归正传。
  话说萧观音被耶律洪基冷落之后,心中十分不解,继而惊诧,继而悲从心起。为了排解这悲伤,她作词十首,题名《回心院》,并令宫中伶官赵惟一谱上曲子,自己整天抱着把琵琶自弹自唱,以其获得耶律洪基的回心转意。
  为了让大家享受一下萧观音的才情,现把十首词抄录于下:
  第一首写她督促宫人打扫宫殿:“扫深殿,闭久金铺暗;游丝络网空作堆,积岁青苔厚阶面。扫深殿,待君宴。”
  第二首写擦拭象牙床:“拂象床,凭梦借高塘;敲坏半边知妾卧,恰当天处少辉光。拂象床,待君王。”

  第三首写更换香枕:“换香枕,一半无云锦;为使秋来辗转多,更有双双泪痕渗。换香枕,待君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