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
第59节

作者: 春秋客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2-10 09:14:09
  人们做饭以烧柴禾为主,每年的秋季,大都要备足一年的燃料。实在不够烧了,第二年夏天才花钱买煤,在院子里拉风箱烧铁炉子做饭,这就很不合算了。庄稼的秸秆,生产队要先留足适合喂牲口的,如谷秸、麦秸、山药蔓等,还有用玉米秸凑合的;剩下牲口不吃的高梁秸、棉花秸等才分给社员做燃料,数量远远不够,因此,一到秋季,拾柴禾就成了人们的一件大事。成年人出工下地要抽空拾柴禾,上学的孩子们放了秋假,主要活计就是拾柴禾。

  拾柴禾最常用的工具是“耙子”,有钢丝耙子、竹耙子两种,钢丝耙子是用二尺长的木条做骨架,骨架上打一排小眼,间隔约一寸五,穿上一排黄豆粗的钢丝,每根钢丝长约二尺,另一头弯成小钩,骨架正中装上长木把。使用时以小钩着地,人双手握住木把,在收割完庄稼的地里拉着走,地上枯草、碎叶,便被钩子搂起来,串在铁丝耙齿上,越积越多,直到密密实实地串满整个耙子。还有一种极大的钢丝耙子,足有四尺多宽,要拴了绳子,套在肩膀上才能拉动,多是成年人使用这种大耙子,据说在合作化以前,这种大耙子是套牲口拉的;被这种耙子拉过的地块,光秃秃的几乎寸草不留。竹耙子是用几十根细竹蔑子做耙齿,用柳条将其编结成一排,另一头火烤弯勾,竹耙子一般比钢丝耙子的耙齿要密一些,多用来搂树叶、柴禾碎末之类。竹耙子和小号的钢丝耙子都能在集上买到,一般买回家,自己再下手装上木把。

  孩子们每天吃完饭,三五个人一伙,背着筐,拉了耙子,直奔前一天已经选好的目标地块。耙子在路上也是拉着走,路上散落的零星柴禾也被搂了起来。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干净,仅剩些许碎叶、杂草,把筐放在地中间,便拉了耙子满地转,耙子上的柴草满了,回到筐前卸下来,然后再拉。孩子们大都边拾柴禾边玩耍,逮蚂蚱、捉蝈蝈,偶尔碰上一条蛇,叫来伙伴,几个人一起捉住斗弄。蛇最怕烟袋油,孩子们跑到附近干活的人群,找抽旱烟袋的人,用细柴草从烟袋杆里捅出黑褐色的烟袋油,拿回来,抹在蛇的嘴里,只需抹一点点,蛇便浑身摆动、颤抖,不久便会死去;此时还可以解救,采来一种叫“燕子尾(读作以)”的野菜,其梗折断后流出白色浓汁,将浓汁抹在蛇的嘴里,一会儿功夫便可解了烟袋油的毒性。孩子们一旦玩起来就忘了干活,一看天晚,拾的柴禾还不多,怕回家挨骂,便到附近铺满秸秆的地里,抱回一大抱半干的秸秆,折短了,裹在搂的碎柴草里。

  秸秆都是在地里分给社员,各自运回家,因此丢落甚少,拾柴禾的人又极多,地里大多光秃秃的。孩子们找到能拾到柴禾的地块很不容易。有人便生找巧之心,把还铺在地里的秸秆,替人家堆成堆,再把剩在地上的碎秸、叶子搂起来,这当然不能让人家看到。
  把碎柴草装筐也需要技术:用手拢出一堆柴草,略加理顺,用双膝跪在上面,压成一砣,去掉两边虚接的柴草,然后双手抱起来,放在筐上;之后再整理一砣,再装,直到把拾来的柴禾全部装完,用筐绳勒紧,系上活扣。装得好的柴草筐,要四边整齐、方正、密实,背着走在路上,柴草不能掉落。
  霜降之后,就可以搂树叶了。路边、河旁有很多柳树、杨树,树上的叶子黄了,不等落下,孩子们便开始行动。先爬上树,用木杆子抽打树枝,让叶子落下来,等落满厚厚一层,再下来,用竹耙子搂成堆,装在大包袱里,用筐背回家。
  实在搂不到了柴禾了,还可以拾残留在地里的庄稼茬,多是在翻耕过的地里搜寻,看到某处露出些许细跟,下面必是一棵残茬,用二齿小镐刨出来,敲打干净泥土,聚少成多。早些年还可以刨谷茬,谷茬细短,也不大好烧,多留在地里,成为孩子们的“宝物”;后来有心计的队长,把谷茬用犁耕下来,按垄分给本队的社员,各家把分到名下地段的谷茬敲打干净,运回家。拾柴禾的孩子们又少了一项资源。

  拾柴禾还可以找一些“巧”,往家运却是实实在在的力气活,一筐半干的柴禾要有三四十斤重,十来岁的孩子背起来极为吃力,要跪在地上,把筐背好,再慢慢爬起来,身子要弯成九十度,把柴禾筐驮在背上,远远看去,只看到柴堆下面两条快速迈动的小腿,竟似柴堆在自己走动。走上一里多路,就要放下筐歇息一下,等挨到家,咕咚一声把筐扔在地上,人也瘫在地上爬不起来了。有家长看天晚了,拾柴的孩子还没有回来,寻路接应一下,边走边呼唤;路上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叫声,便有了救星一般。只是同伴中无人接应的孩子,除了继续沉重的负担之外,又多了一份不如人的委屈。

  拾回家的柴禾,先摊开晒干,然后垛起来,院子大的人家,垛在院子里,院子小的则垛在自家墙外,孩子们每走过自己拾回来的柴垛,便很有几分成就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