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46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8-12-6 22:01:15
经此一战,李密声名鹊起,翟让、徐世勣、王伯当从此更加相信李密,因为从李密那里他们都恍然大悟,“原来仗是这么打的!”(知识就是力量,此言不虚)
虽然李密声名鹊起,然而翟让还是不愿意就这样俯首听命。
翟让分出一部分士兵,单独为李密成立了“蒲山公营”,而他自己还是握着自己的兵马不放。由于翟让是个粗人,对士兵们不知道体恤,他的士兵们经常受到虐待,却敢怒不敢言。不过作为翟让的士卒还是有特权的,他们可以欺负其他首领的士卒,毕竟他们是翟头领的王牌军,腰杆要硬一些。
与翟让的粗暴不同,刚刚拥有自己队伍的李密却爱兵如子,每次行军打仗收获的金银珠宝,他分文不取,全部分给手下的士兵,对待士兵态度诚恳,如同家人,士兵们更愿意跟随李密,因为跟着他有肉吃。
翟让不甘心俯首听命,于是就跟李密交待,我准备回瓦岗了,你愿意回就回,不愿意回随便,就此别过。说完,翟让带兵东行,李密则继续西进,一路连哄带打又攻下了几座城池。
就在李密以为翟让再不会回头的时候,翟让又回来了。原来东行到半路他就后悔了,他不想再回瓦岗当土霸王了,他也想跟着李密做一番大事,这一次,他是真的服了!
统一了思想,壮大了队伍,李密开始着手做大事了,他的目标是洛阳。
此时的洛阳由十四岁的皇孙越王杨侗镇守,辅助他的是光禄大夫段达和太府卿元文都,这些官员当官还凑合,打仗就提不起来了,更关键的是管用的士兵都被皇帝杨广带到江都了,留下镇守洛阳的其实都是充数的兵,据说这些兵常年都不训练。
李密召来翟让一起商议,决定先攻占离洛阳一百里的洛口仓,李密断定,洛口仓此时必无准备,而即使攻打,一百里之外的洛阳也来不及救援,因此拿下洛口仓不在话下,这就叫“先发制于己,后发制于人”。
此时的翟让已经心悦诚服,他决定死心塌地追随李密。为了防止自己把事情办砸了,他建议李密自任先锋,他担当后卫,一切惟李密马首是瞻。
事实果真如李密所料,李密、翟让率领七千人马从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北)北出发,翻过方山(河南荥阳市西南),进入罗口(河南巩县西南),攻击洛口仓,不久攻克。
攻下洛口仓,李密慷皇帝之慨,打开粮仓各窖,由附近的灾民随意搬运,李密要用宝贵的粮食,赢得天下的民心。
听说洛口仓被攻占,越王杨侗差点哭了出来,只能紧急调派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崱率领骑兵、步兵共两万五千人讨伐李密。
两万五千人听起来数目庞大,实际上却是鱼龙混杂。当时东都百姓听说政府募兵,又听说李密一伙不过是一群盗米的贼,因此参军积极性空前高涨,洛阳城内的国子学、太学、四门专科学校的学生,皇亲国戚,贵族子弟纷纷报名参加,他们都要为国效力。然而这些人典型的特点是中看不中用,上阵前斗志高昂,上阵后四散败落,用这么一帮人去打仗,不赢正常,赢了反而不正常。
按照部署,大业十三年二月十一日,刘长恭率领这两万五千人攻击李密部队的正面,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绕道李密部队后面进攻,显然大家都是读过兵法的,只不过李密读的更精而已。
由于政府军太高调了,他们的合围计划很快就传到了李密的耳朵里,李密当下将全军分成十队,四队向后转,构筑有利地形,等待裴仁基的部队,六队向前挺进,迎战刘长恭的大部队。
历史总是充满着巧合,二月十一日这一天也有巧合,本来约定刘长恭和裴仁基的部队一起发动进攻,然而刘长恭的部队到了,裴仁基的部队还没有到,两路夹击就变成一路迎击了。
刘长恭部队刚抵达,全军还没有吃早饭,看到李密的部队衣衫不整,阵容稀松,刘长恭认为李密的部队只是乌合之众,打完仗再吃饭,一点不耽误。然而就是因为这个想法,很多人自此再也没吃上饭,刘长恭自己也险些加入这个大名单。
两军甫一接触,李密部队由翟让打前部,结果很快翟让就抵挡不住了,士兵们纷纷败退,形势一度非常不利。然而就在刘长恭得意的时候,李密率领另一支人马从侧翼杀了出来,将刘长恭的兵马拦腰斩断,分片包围,政府军一下就乱了。占据洛口仓多日的起义军已经饱餐多日,士气高涨,而还没有吃早饭的政府军则是浑身无力,动作变形,再加上本身就是杂牌部队,学生、皇亲国戚、贵族子弟怎么能抵挡住视死如归的乱民,很快两万五千人就崩溃了,四散逃难,而虎贲郎将刘长恭也火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刘长恭先生打仗不行,逃难还是很有经验,在逃难之前,他脱下了扎眼的大将战袍,极其低调的混入了逃跑的小兵行列中,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突围,全身而退,而且还得到了越王杨侗的赦免。
只不过两万五千人的装备辎重都友情赠送给了李密,其中还包括刘长恭那件扎眼的大将战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