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风云际会的三百年》
第47节

作者: 曲昌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12-7 20:13:00

    旗开得胜,所向披靡,李密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经过翟让的提议,众人一致推举李密当盟主,尊号魏公。
  二月十九日,也就是大胜的第八天,李密设立高坛,当日即位,改称魏公元年,宣布大赦,魏公府设立“三司”“六卫”,任命翟让为上柱国、司徒,封东郡公。
  自此赵魏地区以南,江淮以北起义军纷纷响应李密,宣布接受李密的领导,李密设立《百营名册》,做遥控统制,这些起义军都相当于李密旗下的加盟店。
  在粮食的召唤以及李密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各地的变民络绎不绝的前往投奔李密,李密的直营店部众多达数十万,场面宏大,规模惊人。

  形势还在发展,利好还在继续,李密再接再厉策反了原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
  裴仁基原本一心一意为隋朝效力,在军中也很得军心,每次的战利品全部赏赐给士兵,然而即使裴仁基很得军心,他还是受到掣肘,因为皇帝还给他配备有监军御史,这个监军御史叫萧怀静。
  萧怀静的任务不是打仗,而是监督裴仁基,然后直接向皇上汇报,有了这层关系,两人的关系自然不会好,而现在裴仁基又有更大的把柄落在了萧怀静手里,这个把柄就是没有按时出兵。
  按照当初与虎贲郎将刘长恭的约定,裴仁基应该在二月十一日一早抵达洛口仓攻击李密部队,然而他却没有按时抵达,等他快到的时候刘长恭的部队已经崩溃了,因此裴仁基的部队没有参战就调头回来了,这样裴仁基就成了一个有罪之人,只要萧怀静的报告送上去,裴仁基这辈子就算完了。
  经过儿子和部署的劝告,再加上当年杨积善和斛斯政受酷刑的景象不断浮现在他的面前,一咬牙,一跺脚,裴仁基降了。
  得到了裴仁基,李密随后又得到了两员猛将,一个叫秦叔宝,一个叫程咬金(程知节),这两个人都是李密的骠骑将军,同另外两个骠骑将军总计率领八千壮士,这八千人是李密的亲兵,称之为“内军”。对于这八千人的战斗力,李密还是很低调的,只是经常说,“这八千人足以抵挡百万雄兵”。(这就是八千个兰博)
  兵多了,将广了,李密的胆也壮了,那个曾经啃过树皮步履维艰的逃犯不见了,重新站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元帅。
  以前的李密被皇帝杨广赶出了亲兵卫队,现在的李密要跟皇帝叫板了。在他授意下,他的幕僚祖君彦写出了《为李密讨隋檄文》,檄文洋洋洒洒,历数隋室皇帝十大罪,从杨坚一直骂到杨广,酣畅淋漓,痛快之至,可以说杨广的名声主要是李密给败坏的。
  檄文中有一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就是“罄竹难书”成语的由来。
  公平的说,《为李密讨隋檄文》的攻击力要远远高于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只不过后者简短而且更加优美一些,尤其是那一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让被讨伐的武则天都击节叫好,连连称骆宾王是人才,看来好文章还是很有市场的,无论阅读者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
  檄文发了,皇帝骂了,李密拉开架势要与隋室决裂,隋朝的天空,风起云涌。
  生逢乱世,疑问连连,全天下的百姓都在疑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日期:2008-12-8 22:16:56

  晋阳,梦开始的地方
  当李密壮志满怀的时候,晋阳监狱的一间牢房里,有一个人正在遭受牢狱之灾,这个人的牢狱之灾是因李密而起,因为他是李密的连襟(两人的夫人是亲姐妹),政府暂时无法抓到李密,因此就先抓他的亲戚充数。
  这个人就是刘文静,捕前系晋阳令,时年五十岁。
  刘文静也是官宦子弟,祖父做过石州刺史,父亲为隋作战牺牲,被追授上开府仪同三司,刘文静本人则受父亲的荫泽袭仪同三司,宦海沉浮,五十岁才做到晋阳令。
  五十岁才做到县令,对混迹官场的来说这份成绩只能算勉强及格,然而刘文静却不这么看,在他看来,富贵就在他的手中,他只是在等待机会而已。
  刘文静有一个朋友叫裴寂,时任晋阳宫监(晋阳行宫总经理),两人关系甚笃,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身逢隋末乱世,裴寂悲观,刘文静却很乐观。曾经有一次两人一起下榻一个宾馆,夜晚谈话谈到了很晚,裴寂透过窗户看到长城烽火台上熊熊燃烧的烽火,不禁感慨:我们身家贫穷,地位卑微,身逢乱世,骨肉分离,将来可怎么保命呢?
  刘文静微微一笑,接过话头,“世间大局如此,谁又能左右?不过只要你我联手,就不必担心贫穷卑贱!
  裴寂不明就里,而刘文静是有所指的,刘文静的话只说了一半,埋下一个伏笔,剩下的一半他暂时还不想说出来,因为时机还不到。不过刘文静很清楚,裴寂有一个朋友叫李渊,等时机成熟的时候,这个叫李渊的朋友会和他们一起做一件大事。
  现在因为受李密牵连,身为晋阳令的刘文静变成待罪的囚犯,不过刘文静依然很乐观,因为他知道一副枷锁是锁不住他的,刘文静是要做大事的人。
  刘文静一直在等一个人,只要这个人能来,大事就成了一半,荣华富贵其实都不在话下。
  按照刘文静的推算,这个人应该来了。
  刘文静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一个人走了进来,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唐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
  说起李世民可不简单,单从血缘看,此人就很了不得。他的曾祖父是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他的曾外祖是八柱国之首的宇文泰(母亲窦氏是宇文泰的外孙女),他的祖母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从血缘上看,李世民身上流淌着三个柱国的血液,分别是宇文泰,李虎,独孤信。此时与他同样神奇的还有李建成、李元吉,而到玄武门之变后,有这三种血缘的只有他一个人了,自此惟独一人,再无分号。

  刘文静是通过裴寂的引荐认识李世民的,一见李世民他就觉得这个青年非常与众不同,在他看来,李世民有刘邦的大度,有曹操的神采,绝非凡人。而他的朋友裴寂却不这么看,这是因为他跟李世民太熟了,在他看来,李世民就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一个二十一岁的大孩子,哪里谈得上什么英明神武呢?什么刘邦的大度,曹操的神采,别逗了,我看也就长的像他爹——李渊。
  刘文静没有理睬裴寂的反应,他在心中已经断定李世民是个非凡的人物,因此在屈指可数的几次交流中,他争取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言语中流露出对时局的关心和对天下的关注,而这些正是吸引李世民的地方。
  现在刘文静已经身处牢狱,李世民还能不能想起那个只有数面之交的朋友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