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
第16节

作者: 金满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3-07 14:27:51

  良弼本是睿亲王多尔衮之后,其祖父伊里布还曾在道光朝做过内阁大学士,一向受恩深重。良弼早年丧父,小时候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事母极孝,后来又被公派前往日本学习军事。1903年,良弼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回国后正好禁卫军成立,清廷便任命他担任了统领之职,禁卫军由其一手掌握。
  良弼在满人亲贵中算是有本事的人,但其为人孤傲,掌权的庆亲王等人并不喜欢他,倒是溥伟等人与之意气相投。不过,在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后,良弼掌管的禁卫军此时已经划归前线回来的冯国璋负责,但良弼还不死心,因为禁卫军的旧部多是旗人,他还具有一定的威信。
  当时良弼等人夸下海口,说要召集旧部,如果在三个月内不剿平乱党,情愿斩去颈上头颅云云。这话传到革命党的耳中后,登时惹怒了一位义士。此义士来自四川,姓彭名家珍,其人性格游侠,崇武好勇,也曾留学东洋学习军事,回国后又在四川、云南、奉天等地做过军官。彭家珍久蓄革命之志,对暗杀主义最为赞成。武昌起义后,彭家珍潜入京城,正要打算做一番大事业时,恰好此时良弼风头正劲,活该他做一短命鬼。

  1月26日晚,彭家珍写好绝命书,将自己打扮成新军标统的模样,然后先去了金台旅馆,用奉天新军标统崇恭的身份开了房,随后又命旅馆伙计给他找一辆马车,届时一起结账。在丨炸丨弹弄好后,彭家珍便将之藏在外套里,然后坐着马车出门,直奔良弼宅第而去。
  等到良弼府门后,彭家珍拿出预先伪造的标统崇恭的名刺,称自己是从奉天来,有要事要见良弼。良弼府上的看门人接过名刺,说:“大人去了陆军部公干,尚未回来”,说完便请彭家珍前往客厅稍坐等候。彭家珍听后有点踌躇,他担心看门人等良弼回来后将伪造的名刺递上会引起他的怀疑,于是便推脱说自己还有事要办,等会再来不迟。
  出了良弼府门,彭家珍便走到看门人看不到的转角处等候。没多久,一辆马车绝尘而来,彭家珍见后料定是良弼回来,于是便随后跟上。等良弼下了车正要进门时,彭家珍迎上前去,高声唤道:“良弼兄,别来无恙啊?”说完,彭家珍便递上崇恭的名刺。
  当时已是黄昏时分,良弼见一军人模样的人唤自己,他未及细看,便顺手接过名刺。就待良弼低头细看的瞬间,彭家珍后撤一步,随即从外套中掏出丨炸丨弹,直通通的向着良弼扔了过去。乖乖,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尚未等良弼反应过来,便已被炸了个四分五裂,没等到外国医生前来救治就上阎王爷那里报道去了。至于肇事者彭家珍,因为后撤距离不足,丨炸丨弹的碎片崩裂过来直扎他的头部,反比良弼要先走一步。

  良弼此人,虽说抗拒共和,倒也为官清廉,倘若不生在王朝末日,或许也能成个杀敌的主将,称得上是清室忠臣。再者,良弼在军界中有“伯乐”之称,其提携人才也是不分满汉,不遗余力,如吴禄贞、蒋百里等人都是由他推举提携,其为人也算是可亲可敬,此次被杀,虽说可惜,却也是死得其所。倒是他死后遗下三个女儿,当时虽得清廷抚恤,但钱尚未发下,清廷便已倒台,最后遗属落得穷困潦倒,几乎流落街头。所幸后来良弼的一个好友在民国为官,总算为其子女争得些许恤金勉强度日。

  在良弼被炸死之后,京城中到处传说革命党已经进城,那些满族亲贵一个个都被吓成了惊弓之鸟,简直就是闻风而逃,不成体统。就连之前那些大言不惭、誓死保卫朝廷的宗社党们,也多半在将家产折现存入外国银行的同时,纷纷携家带口,躲进了天津、大连的租界,最不济的也在京城的六国饭店租下了房间,为自己留条后路。那位风头最劲的恭亲王溥伟,这时也没了声音,他也在老福晋的严令之下,合家搬到了天津---先保自己的命要紧,宗社以后再说。

  在谣言四起、人心惶惶的时节,最恐慌的其实是隆裕太后,她是哪也出不去,唯有守在紫禁城里愁云惨淡,每日以泪洗面。要说当时唯独不受影响的,只剩下那七岁不到的宣统皇帝,他仍旧像往常一样在宫中无忧无虑的玩耍,对即将亡国的命运浑然不觉。
  等到袁世凯派人来逼得紧了,隆裕太后只得再次召开皇族会议,决定国体问题。但令她目瞪口呆又心酸无奈的是,这次竟然半天都不见人来。亲贵们虽然爱朝廷,但革命党的丨炸丨弹是不长眼的,还是暂避风芒为好!
  人都跑光了,大清朝想不亡都难。
  《民国往事》:连载二十二
日期:2009-03-09 12:12:35

  十二、优待条件要商量
  正当隆裕太后叹气的时候,内侍太监又送来了一份电报,这不看则罢,一看几乎是魂飞天外---这哪里是什么电报,简直就是一道催命符!
  隆裕太后尚未来得及看电报的内容,倒是先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人的名字,心里已知大事不好。原来,这份电报是前线的北洋各将领联名发来的,大概内容是:“如今全局危迫,四面楚歌,暗杀党遍布都内,稍疏防范,祸变即生,两宫亦陷于危险之地;共和制度浩浩汤汤,原已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事至今日,唯有俯仰民意,为皇太后皇上求一富贵尊荣,也使四万万人免受战祸,死于非命。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实难数,现有一二王公,仍行阻扰,以致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皇上欲求之一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见许,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电报的最后一句简直就是杀气腾腾,要是这北洋军回师北京,这清廷上下哪里还有活路? 所谓养兵千日,一日反噬,这下可真是彻底的完了。隆裕太后看了这个“瑞”字,岂不是武汉前线第一军的统制官段祺瑞?在他的后面,还排列着一大串的名字,什么姜桂题、倪嗣冲、何宗莲、段芝贵、曹锟、王占元、李纯、鲍贵卿、俆树铮等,一股脑儿有四五十人,个个都是北洋军的统兵大员。隆裕太后看到这里,不免打了个寒战,渐渐迷糊了起来,口里直说:“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恰好这时太子太保世续赶了过来,他见隆裕太后已是六神无主,只得奏道:“皇太后心焦也无甚用处,事到如今,也只有请袁世凯去与南方的革命党议一议,看如何个优待条件法子。”隆裕太后抹了抹脸上的泪,带着哭腔道:“国家这些年费了多少金银,谁想到却养成了这班虎狼之师?我倒不如像先帝爷一样,早死了干净!”
  话虽这么说,隆裕太后在走投无路之下也只得同意退位,并请袁世凯入宫商议。袁世凯听说隆裕太后已经答应退位,立刻忘了革命党给他留下的伤势,随后便喜滋滋的入得宫来。等袁世凯见了隆裕太后,他还要故作不忍,说:“事关重大,还请近支王公商议后再行定夺的妥当。”
  不说则罢,一说到这痛处,隆裕太后忍不住又掉眼泪:“现在还说什么近支王公,一个个早就跑没影了!摄政王载沣倒是留在京城没走,可叫他来又有什么用?”
  话说到这份上,袁世凯也就不再谦让,他拿着早已拟好的优待条件文书给隆裕太后看过后,便径直出宫发电报去了。
  再说革命党这边,这时也在南京组织了一个临时参议院,等到袁世凯的电报一到,大家姑且搁置了其他议题,专心致志的审查这份清帝退位文书。

  刚一打开,电报的抬头上便写着“关于大清皇帝优礼之条件”几个大字,众人见后立刻一片哗然,说:“这清帝退位、清室已亡,还扯什么‘大不大’的,就是‘优礼’二字,也属不妥。”一议员插嘴道:“直接改成‘清帝退位之优待条件’,岂不方便?”众人听后,拍手称好,便命书记员另纸记上。
  待看到第一款:“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国民对于大清皇帝,各致尊崇敬礼,与各国君主相等”,众人读后更是大笑,说:“清帝既已退位,我等国民还去尊崇他作甚?不如直接改成‘清帝退位后保留尊号,待以外国君主之礼’即可。”
  电报稿的第二款:“大清皇帝岁用,每岁至少不得短于四百万两,永不得减额。如有特别大典,经费由民国担任。”对于此款,众议员倒无甚意见,只是将“四百万两”改成“四百万元”,将“特别大典”一条删去。
  《民国往事》:连载二十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