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
第17节

作者: 金满楼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3-10 12:09:03

  第三款则写着:“大内宫殿或颐和园,由大清皇帝随意居住,宫内侍卫护军官兵,照常留用。”一看到这条,众议员立刻跳了起来,说:“既然已经退位,怎能再在宫禁中居住,难道尚要做个万年皇帝不成?”一议员接口道:“何不让他搬到颐和园居住?”另一议员则反驳道:“颐和园规模宏大,耗费巨资所修建,岂不便宜了他?”一群人在争吵间,一老成稳重的议员道:“既然清帝已经答应逊位,倒也不可过于逼迫,稍给他留点颜面为妥。”众议员一想也是,便改成:“清帝逊位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照常留用。”

  接着便是第四款,“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妥善保护,并设守卫官兵,如遇大清皇帝恭谒陵寝,沿途所需费用,由民国担任”,议员们大摇其头,说:“清室的宗庙陵寝由民国保护倒无不可,毕竟明朝陵寝也曾得到清室保卫,可以同等对待,但若是废帝时常去拜陵寝,岂不耗费?不可不可!”于是便将此款改成:“清室逊位后,其宗庙陵寝由民国妥慎保护。”
  待看到第五款,“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敬谨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经费,均有民国担任”。对于这款,议员们倒无甚反对意见,不过稍改数字,大意仍旧同原文一般。原来,崇陵工程此时正在修建中,光绪皇帝的遗体尚未入土为安,而国民对光绪皇帝多抱同情之态度,想必议员也是如此。何况,光绪的皇后隆裕太后尚且在位在世,国人为人做事,也不好过于刻薄。
  第六款,“宫中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均由大清皇帝留用”,对此,议员们也颇为踌躇,这常年在宫中服役的宫女太监,这些人又无从事其他工作之能力,倘若全部放出,倒也是个麻烦;既然清帝愿意留用,倒无不可(反正由清室开支)。只是太监的阉割有违人道,不符合民主共和之精神,断不可再产生此等悲剧,于是议员们便让书记员改成:“宫中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得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这不经意间,便将我国历史上沿袭上千年的丑陋制度给加以彻底废止,功莫甚焉。

  第七款是关于清室财产的,说:“凡属大清皇帝原有之私产,特别保护”。议员们见清帝肯退位,保护其私产倒也不甚反对,不过将“大清皇帝”改成“清帝逊位后,其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待看到第八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却引得议员们一片哗然,无人赞成。既然这大清皇帝已经退位,这有无典礼,与国人有何相干?直接删去不提。
  最后一款,“禁卫军名额俸饷,仍如其旧”,议员们原想大清皇帝既然已经退位,禁卫军就当裁去,但这班军人平时靠着军饷过活,一旦突然裁撤,恐怕会群起闹事,或者改行做了盗贼,倒也麻烦。经过斟酌后,这款被改成:“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算是将此事打发。
  既然清帝退位的条款已经议妥,后面的“皇族待遇”、“满、蒙、汉、回、藏各族待遇”自不用提,不过“世爵传袭、各族平等、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私产一律得到保护”等等。你想那清帝都已退位,王公亲贵保留个空头的爵位又有何用处?不过给那些人留些许颜面罢了。
  待到全文拟定,南方参议会便将修改过的“清帝退位”条件发给了袁世凯。袁世凯接到电文,也不反驳,只管将文书送到隆裕太后那审阅。隆裕太后见后,不免又暗自伤心了一回,随后召集近支王公前来商议。不想叫了半天,也就来醇亲王载沣几个人,其他仍旧不见人影,就连老资格的庆亲王奕劻也都消失不见(想必是存钱去了)。而来的人其实也无可商议,不过说些“皇室经费,每年四百万元,断不能少”、“皇帝尊号相承不替,须要加入”之类的废话。

  可悲的是,亲贵们提出的“相承不替”四字也难以加入,南方回电对此坚决反对。隆裕太后又怕因此而决裂,只得取消这个提议,让袁世凯赶紧回电议妥。袁世凯细瞧了电文数遍,觉得“逊位”二字颇有伤清室体面,于是命人将电报上的“逊”字给改成了“辞”字。
  终究是老袁的面子大,南方对此却无意见,好歹为清室争得一个字,算是挽回了一点面子。
  《民国往事》:连载二十四
日期:2009-03-11 11:42:53

  十三、清帝退位凄凄惶惶
  时至如今,除了那不懂事的宣统小皇帝还在宫里无忧无虑的玩耍外,其余皇族亲贵早已是树倒猢狲散,溜之大吉。
  群情惶惶之下,就连隆裕太后身边的总管太监小德张也被袁世凯给买通了,他不时的在隆裕太后的耳边敲边鼓:“主子,你也别太着急上火,照奴才看,不管这君主也罢,共和也罢,老主子全是一样。讲君主,老主子也不过就用用宝;闹共和了,太后还是太后。不过,可得先答应了南边的条件。要不然啊,革命党打到了北京,那可就全完了!”
  听了这话之后,隆裕太后更是觉得退位保命要紧,何况人家还留了条出路呢! 
  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这一次,袁世凯照旧称病不入朝,只是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为自己的代表,让他领着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谭学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邮传大臣梁士诒、度支大臣绍英、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等前去朝见。

  这些大臣,也可以说是清王朝的最后一班大臣,这一天仍旧像以往一样,头戴翎顶,衣冠楚楚,冠带一新,他们一大早就来到乾清宫东南角上的廊子里候旨。当时的空气颇为沉闷,气温又是如此之低,各人捧着热气腾腾的盖碗茶,一个个都不说话,低着头各想各的心思。
  透过氤氲的茶气,还是可以看出各人在表情上的不同:胡惟德、赵秉钧、梁士诒三个人平静中略带喜色,似乎急不可待;绍英、熙彦、达寿三人面有愤色,却又无可奈何;王士珍、谭学衡两人一副怅然若失的模样,仿佛在为得而复失的高级职位而惋惜;而司法大臣沈家本表情冷漠,似乎这这一切都不关他的事,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这时,一个小太监的通报声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太后已到,请各位大臣上殿!”
  大臣们听后纷纷起身,他们习惯性的整了整冠帽朝服,随后由胡惟德领着,一起向养心殿走去。等到了大殿后,大臣们发现宝座上空无一人,唯有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那些带刀的侍卫倒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依旧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片刻之后,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太后驾到!”

  各大臣齐齐转身,只见隆裕太后在两个太监的引领下,牵着六岁的小皇帝溥仪进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宝座。因为这一次是最后一次朝见,也就不按以前的规矩,隆裕太后也不用垂帘,大臣们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领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三鞠躬,就算是给太后和皇上行大礼了。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宝座上坐定后,胡惟德上前启奏:“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因病不能上朝,特委托臣等前来向皇上和皇太后请安。”
  隆裕太后听后点点头,说:“袁世凯为国家鞠躬尽瘁,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为皇室争取到如此的优待条件,也实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议和的条件,颁布诏书,实行退位,让袁世凯去做好善后事宜。”
  说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还是忍不住眼圈一红,几乎又要掉下泪来。底下的那些大臣们见了,也是心有戚戚,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一群人只是局促站在那里,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尴尬异常。

  好在这时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捧至御案,隆裕太后拿起诏书看了数行,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也顾不得太后的体面,终于当众抽泣起来。隆裕太后满怀悲痛,心想祖宗这二两六十多年的江山,最终在自己手里断送,日后如何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想到这里,隆裕太后由抽泣变成嚎啕大哭,嘴里还喊着:“祖宗啊祖宗…”
  看到这里,底下的大臣们也被感染,好几个人开始用朝服的袖子抹泪。作为领班大臣的胡惟德干哭了几声,见大家老这么惺惺作态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只好假装哽咽的对已经哭得死去活来的隆裕太后说:“太后,如今大局已经如此,还望太后保重。太后英明睿智,顾全天下百姓,保全皇室上下,臣等深感太后恩德,一定不会辜负太后和百姓的期望。如今优待条件已定,还请太后放宽心,安心退养。”

  隆裕太后听到这里,反而哭得更加伤心了,她将退位诏书紧紧的攥在手里,泪珠儿几乎就要把诏书给打湿。赵秉钧几个人见了不免有点着急,他们连连向胡惟德使眼色,让他赶紧的把诏书要回来。胡惟德很是为难,只得用眼神一个劲的瞟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和内务府大臣世续,想请这两位资深大臣想想办法,可这两位对南北和议一向就持反对意见,他俩非但不肯出头,反而扭过头去,装作没看见。

  这时,胡惟德想起他袖里还有一份南方议和代表伍廷芳发来的电报,于是急忙从袖中取出,故作惊慌的奏道:“太后,你先别哭,我这里还有南方革命党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文,要向太后奏报!”
  《民国往事》:连载二十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