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二三事》
第36节

作者: DJ晴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将他们拉倒一辆马车前,这是方承志刚才特意派人在车行买的一辆全新马车,就连马也是耐力最好的马匹。
  “路途遥远,我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做到这些了,你们一定要保重,他日我们再一同喝酒。”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感动,不是他们想不到,而是他们此时已经完全被这个噩耗打击傻了,脑子一片混乱,完全没有思考的能力。
  “方兄,多谢。”
  苏轼、苏辙心中感激,方承志能够为他们如此着想节省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他们现在只恨没长一双翅膀飞回眉山。
  “你们与我意气相投,不必如此,快些走吧。”

  三苏上车,几人挥手告别,车夫马鞭一甩,车辆在御街上狂奔,带起一片片扬尘,还有无数小贩和路人的叫骂声。
  三苏坐在颠簸的马车里,里面一个包袱受不住颠簸散落开来,竟是金叶子和一串串的铜钱,还有一封信。
  苏轼好似明白了什么,打开信件查看,果然是方承志写给他的。
  方承志知道三苏一身傲骨,当面给他们钱肯定不会接受,只能出此下策,信中向他们道歉,并表示他们回来后请他们喝酒。
  还担心他们路途遥远,铜钱沉重携带不便,专门准备了轻便贵重的金叶子,只要把金叶子往腰带里一塞,没多少重量,还不用担心露财,是大户人家远行必备。

  苏轼将信件递给苏洵和苏辙,他只觉得在失去母亲这个最黑暗的时候,还有一股暖流在心底涌动。
  方承志怀揣着复杂的感情回到了吏部大院,上午时的人声鼎沸早已不再,只有金灿灿的皇榜悬挂在墙上。
  士子们大都散去,还有几十个人在皇榜下小声的交谈,他们有的是士子,有的是吏部的小官,或者其他部门人员甚至汴京的百姓。
  方承志按照顺序想要找到自己的名字,可是在乙等第十的位置并没有自己的名字,排在自己前面的李格非,排在自己后面的吕大钧,可是并没有自己的名字。
  他脸色很不好,心中有了不好的猜测,不甘心的在皇榜上搜寻自己的名字,可是直到他看的头晕眼花也没有找到名字。
  他按照行列算了下名字的数量,竟然只有387人,少了一人,难道少的就是自己?

  再度找了一遍,确定没有扎到自己的名字,他走向一边的厅堂,士子们在接到差遣之后还要到这里领取印鉴和认命书。
  坐在正中的是一个发福的秃顶胖子,瞥了一眼方承志语气轻慢的问道:
  “你是谁?还没有领职的新科进士吗?”
  “学生方承志,学生想问为何皇榜上没有学生的名字?”
  大胖子子哈哈大笑,浑身的肥肉乱颤,笑的差点岔气。
  “你就是那个大逆不道、不尊圣人、欺师灭祖的方承志?你还敢妄想获得差职?我告诉你,你这种小人一辈子也别想获得官职。”
  方承志知道和这种人争辩只能是废话,一拱手就转身离开,他知道,那些人反击了,他戳破了皇帝的新衣,那些人怎么会放过他?
  返回家中,就算他再有心理准备,依旧心烦意乱,王惟一这个老头子还过来找他麻烦,方承志将自己关在书房,反思自己。

  天人感应在历史上坐下了多少祸事?
  就因为天人感应害了多少名臣良将?
  他不认为自己反对天人感应是错的,他反思自己的是:
  自己是不是没有认清自己和敌人?
  是不是觉得穿越过来就高人一等了?

  是不是把这里当游戏了?
  当做小说里那样随便折腾都没事?
  现实直接给了他一击,不但被打的半死,还遭受到了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排斥,想要改变人们的思想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虽然没有废除他的功名,但是不给他安排职务,就算他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进入官场,不能进入朝堂怎么去改变?靠做梦吗?
  现在自己闲置在家,想要让他们给自己派职务基本上不可能,那么自己该怎么办?
  方承志心中非常乱,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在大相国寺讲学带来的后果,都是他初到大宋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场的后果,这一切都是自己的大意。

  “官人~~”
  三娘在外面等了许久,始终听不到里面的动静,她心中非常担忧,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
  “吱~”
  打开大门,他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对满脸担忧的三娘道:

  “我没事,不用担忧,我饿了。”
  三娘看到他这个样子心疼不已,点点头,乖巧的道:
  “嗯,去吃饭。”
  牵着三娘的玉手,方承志觉得特别心安,自己还有三娘。
  “三娘,我们吃过饭就回方家庄看看。”
  “嗯,一切都听官人的。”

  老丈人庞籍和司马光早就在大半个月前返回任职的河东路了,据说西夏那边又紧张了,西夏在不断地挑衅边关。
  他们走的时候方承志刚刚脱离生命危险,期间还有信件来往,老丈人让他低调一点,夹着尾巴做人。
  饭后,他们赶往方家庄,此时已是四月份,到处是鸟语花香,城外的小麦在微风中起伏好似绿色的波浪,心情大畅。
  方家庄三十户人家,一百六十来人,这样的小庄子在汴京城外这样的小庄子比较少,更多的都是数千亩地,上千口人的大庄。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所以宋朝的土地兼并很严重,但是宋朝非常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对于流民还有当兵等方式养活,所以境内虽然起义很多,但都不能动摇大宋的根本。
  方家庄的五百多亩地都是他们家的,庄子上的这些人都是他们家佃户,平时除了种地外还会做一些手工活或者到汴京城打工赚钱。
  在天子脚下百姓们都活的比较富裕,就连方家庄的百姓也能买两件丝绸的衣裳,十天半月也能买点肉吃。
  方承志此时被士大夫们集体排斥,他也彻底被他们激怒了,自己不但要和他们斗,还要和他们斗到底。
  士大夫为什么能呼风唤雨?肆无忌惮?
  就是他们掌控了舆论,他们把控整个国家的从上到下的话语权,想要和他们斗,只能和他们争夺话语权,他们不是喜欢用道德治人嘛,那就用舆论和道德去限制他们。
  正好他被他们选择性遗忘了,也没有差遣,在家闲着没事做,就在汴京和他们斗斗法,他不相信自己脑海有无数的资料和见识,还斗不过他们?
  他们在庄子里游荡了一圈,庄子里都是老弱妇女,现在正是农闲的时候,村子里的壮劳力几乎都去打工了,大部分都是在汴河上装卸或者当纤夫。
  来到田地巡视了一圈,这里距离汴河不远是上好的水田,大平原的土地上一望无际的麦田十分壮观。

  回到家中他就开始画设计图,不止要修建房屋,还要盖手工作坊,现在的建筑都是木质建筑,再考虑到他的仇家非常多,说不定人家就会报复。
  砖,早在上千年前就有了,秦砖汉瓦就是代名词,宋朝的手工业发展十分快速,就连烧砖几乎也和清末民初没什么两样。
  不只是烧砖,整个社会自宋朝以后的明清都是衰落的,宋朝和民国时期、解放初期除了没有工业的东西外,其他的毫不逊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