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咳—— 纽约都市生活,真实场景体验》
第47节

作者: 牛伊万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曼哈顿中城来回的压马路。对着留学生们喜欢的几栋豪华公寓拍了不少照片,换上23毫米的人文镜头开始扫街。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牛伊万随便进了一家街边饭馆。吃了专门卖给游客,口感坚硬无比号称正宗德克萨斯风味的烤肉套餐,边喝着附送的咖啡边等到天色暗了下来。时代广场被霓虹灯点亮,牛伊万决定再去拍一些有意思的夜景。
  远远的就看到国内某空调厂家女掌门人的巨幅头像与空调室内机的轮播照片。她面带微笑以上帝视角注视着在“世界十字路口”
  徘徊合影的芸芸众生。“好空调,中国造!”
  6个大字之后,又开始新的一轮她与空调室内机照片交替出现,似乎只要用了她的空调,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将得到彻底的解决。
  100多年来,时代广场还是那个时代广场。广告牌因为时代的不同却频繁的更换。从早期的美国托拉斯到日本株式会社,现在黄金广告位大量被中国厂商和地方政府占据。不用关心时代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地游客们是否能看得懂。中国人买下的广告牌上当然一律中文、中国风。或许在这里做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国内广告自己的广告登上了时代广场。这广告本身就是另外的广告素材,必须用中文。

  与央视强大的宣传能力和高昂的价格不同,登陆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也并不十分昂贵,甚至比一般品牌商在某宝某东商城搞活动时投入的费用还要便宜不少。微商、网红们咬咬牙也可以搞个5秒、10秒的露把脸,抓拍下来搞成“出口转内销”。再配合上 “XX太牛了,登陆纽约时代广场,给中国人争面子了!”类似的文字,可以刷爆朋友圈或者普天盖的发一通软文。
  牛伊万仰着头一路向南,举着相机咔嚓咔嚓的把不夜城定格在储存卡中。走了好一会儿。周围店铺的招牌,开始有了日韩文字。
  一个用英、日,两国文字写的卡拉OK招牌抓住了牛伊万的眼睛。似乎是卡拉OK与酒吧结合的店,还透出一些苏纳库(Sunaku)的味道。二层临街的橱窗里坐着一位头发盘起身穿小黑裙的女士,边喝着鸡尾酒边看着楼下过往的行人。
  小黑裙女士对着牛伊万举起的相机优雅微笑。透过取景器刹那间的画面感,使牛伊万想起了多年前看过的一个日本老电影《Shall we ダンス?》
  这部电影牛伊万看过两三遍,总觉得中文译名《谈谈情跳跳舞》并不算出色,暧昧过度导致有些过犹不及的感觉。如果翻译成:《不如跳舞》或《来!与君共舞》才更加传情达意。
  事业上升期的中年男在通勤电车上无聊的张望,偶然看见舞蹈教室窗边站着的女老师。当下就心里“种草”
  辗转反侧。之后故事展开,中年男从交际舞“素人”到参加比赛一路走过,遇到的人和事。
  《Shall we ダンス?》,真是不同于《史密斯夫妇》提枪就干,《克莱默夫妇》的对簿公堂。东亚男人的中年危机与美国男人完全不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的用时间去解决一切。细腻的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非常容易使人产生内心里的感动。
  牛伊万转念又一想自己还不算中年,更谈不上危机,就不要杵在这里矫情了。直接上楼大酌几杯放松下,才是自己做事的风格。迈开步子,左顾右盼的扫视一圈,便推门上楼。
  一个歪带着棒球帽的年轻人,身体微微前倾的问:“欢迎光临,请问有预约吗?”
  从年轻人说话时身体前倾类似鞠躬的举动,牛伊万判断出这是一家日本人开的店。就用日语回答道:“对不起,没有预约只是看到广告牌便上来了。”

  年轻人对着牛伊万也讲起了日语:“这是价目表您先看看。请把您的ID给我,确认下年龄。还有您的信用卡也需要放在前台。”
  听着年轻人的介绍,牛伊万眼睛总是往橱窗口的小黑裙女人方向看。年轻人看着牛伊万的视线笑着说道:“妈妈,来客人了。”
  “欢迎光临,只是您一位吗。”
  女人笑容可掬的走过来,边打招呼边把牛伊万的ID和信用卡收在抽屉中。
  瞬间发愣之后,牛伊万开口说道:“没有预约,看到广告牌就冒昧上来了。那就拜托老板娘给安排下。谢谢”
  老板娘说:“就您一位的话,我建议就在吧台上喝酒。这里也有卡拉OK,只收您的酒钱就行了。”

  说话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看到风姿绰约的老板娘眼角与脖子上皮肤松弛,心中不免有些失望的情绪。
  眼前这位日本女人年龄应该不小了。如同美国人常说的,永远从外表看不出一位亚裔女性的年龄。尤其对掌握“亚洲三大妖术”之一,”日本化妆术”的日本女人来说,只要过了28岁生日,年龄也就不再随着时间而增加了。想到这里,牛伊万就坦然接受了眼前的一切,重重的坐在吧台前的高脚椅上。
  采用日本的喝酒方式,先是啤酒润喉,开始换烧酒。老板娘递上冰桶,牛伊万说:“我喜欢干喝,不需要冰块,谢谢。”
  于是她给杯子里斟了三分之一的酒,递上一小碟花生。
  此时牛伊万突然体验到了坐在吧台喝酒的好处。儿子忙着给稀稀拉拉来的客人们开包间调试设备。老板娘收完客人的ID和信用卡之后,便给牛伊万不停的斟酒、添小菜和换毛巾。
  在日本人看来不论什么东西,一旦到了美国以后基因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一切都将变为“傻大黑粗”。犹如小巧可爱的秋田犬,在美国疯长成了巨大的美系秋田。就是苏纳库(Sunaku)到了美国也变了味道,面积增加了许多,甚至可以容纳不少包间。但使人感到高兴的是,这家店还是保持了应有的服务水平。从冰镇的啤酒杯到热毛巾都恰到好处。牛伊万久未有此待遇。一时间不论是精神层面,还是身体四肢都有些飘飘然,乘兴拿起麦克风点了几首日语歌。

  一首《北酒场》唱完,吧台上逐渐热闹起来。气氛与温度同步上升,有人鼓掌打口哨,牛伊万也人来疯一样与陌生人频频举杯致意。老板娘时而与客人们聊几句、时而在推杯换盏中轻轻的抿一口烧酒。
  年轻人把帽檐转到脑后对着牛伊万说:“哈哈,只要我妈妈在橱窗里坐上一会儿,就会来几位和您一样的哥们儿。这是我想出来的主意,厉害吧!”
  老板娘拍了下年轻人的肩膀说:“这个小马鹿,让您见笑了。”
  喝尽杯中酒,牛伊万感觉差不多了,就做了一个手势买单。结账出门后突然有一种被“套路”的感觉,然后又觉得自己相当的可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