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北朝那些朝》
第8节

作者: 旧时艳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1-10 08:45:16
  第十一章 悬瓠之战

  刘宋在积极准备北伐,北魏也在随时准备南征。
  公元450年二月二十日,拓跋焘亲自统帅由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十万大军,越过魏宋两国的边界,深入到了刘宋的境内。
  刘宋的南顿郡太守郑琨和颍川郡太守郑道隐被吓破了胆,他们弃城而逃。南顿郡和颍川郡属于刘宋豫州的郡,身在寿阳的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刘义隆第四子),派遣左军行军参军陈宪暂时担任汝南郡太守,镇守悬瓠(今河南省汝南县)。当时整个悬瓠城兵士不满一千人。
  北魏大军把悬瓠团团围住。北魏军开始攻城,他们昼夜不停的攻打悬瓠,并建造了很多个高楼,推着逼近城池,居高留下的射击,箭如雨下,城内将士纷纷倒地。城内刘宋将士吃水的时候,都需要背上背上门板,到井上取水。
  箭雨过后,北魏军驱动冲城车,车子上拴着个硕大的铁钩,铁钩被甩出去后,抓在城楼的墙垛上,冲车用力牵引,悬瓠的南城墙顿时被拉毁。陈宪急令将士在城墙倒塌的地方再筑起墙垛,在外面立上木栅栏,抵挡北魏军。
  北魏军把护城河填上,然后架云梯攻城。陈宪激励将士苦战,北魏攻城兵士不断倒地,尸体堆积如山,和城墙的高度差不多。双方杀红了眼,北魏军踩着同伴的尸体攀登城墙,和刘宋军短兵相接。刘宋军也毫不示弱,战士无不以一当百,杀伤的北魏军以万计,刘宋军也减员过半。

  拓跋焘命永昌王拓拔仁率一万骑兵和步兵将士,押着俘虏的刘宋百姓,驻扎道悬瓠北的汝阳(今河南商水县)。刘义隆命徐州(州府彭城,今徐州市)刺史、武陵王刘骏(刘义隆第三子)出动骑兵,只准携带三天的粮食,轻装出发,偷袭拓拔仁军。
  当时南方军队战马奇缺,刘骏接到命令,他派人以百里为半径,把所有马匹统统征集过来,刘宋军共得到战马一千五百匹。刘骏命兵分五路:参军刘泰之率坦谦之、臧肇之、尹定、杜幼文、程天祚等,率领本部人马,直扑汝阳。
  北魏军一直在提防着南方的寿阳援军,没有料到东方的彭城会杀将过来。刘泰之等发动奇袭,杀死北魏军三千多人。并放火焚烧辎重,北魏军如惊弓之鸟,四散奔逃。被俘虏的刘宋百姓趁机向东逃走。
  北魏军惊魂过后,发现刘泰之不过是孤军战斗,并没有后援,于是他们回军反击。坦谦之怯敌,首先撤退,刘宋其他军队惊慌失措,纷纷扔下武器逃跑。混乱中,刘泰之被杀,臧肇之掉入河中淹死,程天祚被北魏军活捉。坦谦之、尹定和杜幼文连同九百多人和四百匹马逃走。
  拓跋焘已经率军围攻悬瓠四十二天了,还没有攻下。这时候,刘义隆命南平郡内史臧质率军前往寿阳,和安蛮司马刘康祖合兵一处,前往援救悬瓠。拓跋焘命殿中尚书、任城公拓跋乞地真率军阻击,两军交锋,臧质等力斩拓跋乞地真。
  悬瓠久攻不下,部队又遭受挫折,天气越来越炎热,北魏军难以忍受,拓跋焘认为仗没法打下去了,于是四月,拓跋焘率军撤走。四月十三日抵达了首府平城。

  刘义隆发布诏书:贬安北将军、武陵王刘骏为镇军将军。把首先撤退的坦谦之斩首。罚尹定和杜幼文作苦工。擢升陈宪为龙骧将军,兼汝南、新蔡二郡太守。
  这是年龄相当(拓跋焘本年43岁,刘义隆44岁),又都富有韬略、胸怀大志的拓跋焘和刘义隆的一次大规模交锋。更大规模的交锋随后即到。
  日期:2019-11-19 18:27:43
  第十二章 崔浩之死
  北魏司徒崔浩才华横溢,精通儒家经典著作,深谙阴阳五行之术,对事情发展的预见性很精准,因此深得太武帝拓跋焘的欣赏和信任,在朝中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些大族南渡之后,清河郡崔氏成为了北方第一大族,崔浩又是崔氏最显贵的一支,崔浩出身高门,他的政治理想是恢复贵族阶级的统治,就是想要把高官和博学结合起来。因此他:“大欲齐整人伦,分明姓族。”他的这一举措势必会引起一些鲜卑贵族和汉人寒族的反对,因为鲜卑贵族缺少的是文化,寒族中有文化的缺少门第,同样都是不利的。崔浩的外甥卢玄对此深感忧虑,他劝崔浩道:“创立制度,建立功业,要符合时代特点,现在乐意这么做的,能有多少人呢?请您三思而后行。”崔浩没有接受。

  崔浩对出身高门之人的欣赏也溢于言表。永嘉之乱,太原大族王氏南渡,后来王氏的后人王慧龙因故投降了北魏。因为王氏世代都是酒糟鼻,鼻子大,崔浩看到王慧龙鼻子比较大,崔浩由衷的说道:“真是贵种矣!”并数次向朝中大臣称赞王慧龙。这引起了鲜卑贵族长孙嵩的极大不满,他向拓跋焘告状说,崔浩赞叹南方人,看不起鲜卑人。拓跋焘大怒,把崔浩召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崔浩很紧张,脱下官帽谢罪,拓跋焘才作罢。

  崔浩在朝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这势必和储君、太子拓跋晃发生冲突。
  有次,拓跋焘命崔浩选择中书学生中才能和学业都比较优异的担任助教。崔浩推荐了他的门下弟子箱子、卢度世和李敷三个人应选。给事高谠的儿子高祐和尚书段霸的儿子等人也都盼着这个位置,因此都认为崔浩选拔不公,向太子拓跋晃告状。拓跋晃也认为崔浩偏私,但他又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改变这个决定,因此他亲自向皇帝老爹拓跋焘告状。拓跋焘接到报告后,他采取了个折中的办法,既没有选用崔浩推荐的箱子等人,也没有选用高祐等人,而是选用了李䜣。

  最近的这次,崔浩推荐了冀州、定州、相州、幽州和并州五个州的贤士数十人,直接推荐他们做郡太守。
  这引起了太子拓跋晃的极大反弹,他对崔浩说道:“之前我们选拔的隐士卢玄、崔绰、李灵、游雅等人,也是郡守的合适人选。他们具有一定的行政经验,兢兢业业,还没有对他们进行安排,应该先让他们补缺。他们留下的位置,再由新推举的人接任。且太守县令,事务繁杂,不但管事,还要管民,由有行政管理经验的人来担任更为合适。”
  崔浩这时候是司徒,主管干部人事工作,他没有理会拓跋晃的意见,坚持分派这些人出任郡守。
  中书侍郎兼领著作郎高允听说了这件事情后,他对东宫博士管恬说道:“崔公难以免祸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和权势之人对抗,并争得优势,权势之人又怎么能忍受得了呢!”

  道武帝拓跋珪时,曾经命尚书郎邓渊撰写编年体《国记》十多卷,后来因为邓渊被赐死,这个事就停顿下来了。拓跋焘命当时还是太常的崔浩召集人续写国史,称为《国书》。崔浩召集了弟弟崔览、高谠、邓颖(邓渊儿子)、晁继、范亨、黄辅等人参与编写。拓跋焘还专门叮嘱他们说:“务从实录”,就是要实事求是,有什么写什么,是什么写什么。崔浩等人经过辛勤工作,写成了《国书》三十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