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12-18 12:16:18
荧栎篇
生卒年 公元前1520年~~前1468年
荧栎,白翰长子,生于公元前1520年,其性机警,尚礼崇商,大促商道。
公元前1479年,白翰卒,其子荧栎继任神王时已过不惑。此时成都平原上生机勃勃,农耕繁忙,商贸兴盛,水上交通愈加频繁,槽船应运而生,此时的槽船也称单体船,将枯之巨木,中间凿空,做出船型,这样的行船效果比原来的竹筏竹排好多了,关键是船里不进水了。水上交通的便利进一步促进盆地内商贸的流通,荧栎此时的重心除了好好做个神王,配合柏氏和古羌每年做好浓重的祭祀祭祖,祭天,祭神之外,其他时间都放在了营商和游玩上,对水上交通工具的改善尤其上心。
单体船的出现给了荧栎和槽工们以灵感,木可浮于水,枯木到处都是,但大型的枯木也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的。用木板拼接做船体不知可行不可行?说干就干,槽工们找来一块块木板,用麻绳拼接起来做成单体船的样子,放在水上,不出意外的直接沉了下去,因为麻绳拼接的船漏洞太多,还不如木筏,竹筏呢!
令人灰心丧气的造船实验做了好多年,槽工们在� 木板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木头里面有结疤,这种在木材生长枝桠所产生的结,在没脱落或腐朽的情况下,与周围木结构有完整的纹理连接,没断裂则是活结,与周围木结构有环形分离,干燥后收缩镂空则是死结。这种活结和死结之间的相互转变给了他们灵感,有没有可能我们不用麻绳来绑木板,直接用这种“结”来连接呢。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尝试,用石斧和石锛开楔形槽口,然后用过盈连接的方式把两块木板硬生生挤压扣接在一起。荧栎他们那种做法其实就是简单的积木拼接,失败多次后,槽工们才掌握了过盈连接的大小和尺寸的“度”。“度”太大,会直接挤裂,“度”太小,连接又不牢靠。
这种原始的积木拼接,不断改进后成为 “榫卯”,荧栎他们的“暴力”的过盈连接方式可归为榫卯之一的槽口铆。一通则百通,单体船,拼接船,槽船….慢慢发展出具有古蜀特点的大型船体,如后来开明时代的鹦武舟,可以说,此时古蜀的造船技术领先中原好多好多年。后来的史料有很多古蜀造船技术先进性的,一则,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后,用太白船、船舡载几十万大军和巨量物资顺江而下掠巴取楚,没有大量的船舶和行船技术是不可能实现的;二则,公元36年,东汉大司马吴汉伐成汉公孙述时,公孙述筑大船堤以阻吴汉。彼时公孙述的船堤外高达十丈船内可四马驰骋,比曹操赤壁之战中被烧掉的战船高大太多了。又如《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记载的:“遂大作营垒,陈车骑,肄习战射,会聚兵甲数十万人,积粮汉中,筑宫南郑。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关键词:十层赤楼帛兰船。
古蜀地的水上交通情况几何,我们或可从唐朝李白和杜甫的诗句中了解一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槽工们不断革新行船技术,小船变大船,南下三江,东出三峡,远达荆越一带,商贸触角触及长江中下游。便捷的水上交通大大促进了与巫山人、荆人、越人的交集,期间有了更多的荆人入蜀地,巴地巫山人也从盐业贸易中获益良多,巴蜀之间的联系从此变得愈发紧密。
祭祀方面,荧栎接受了古羌族长和柏氏族长建议,给先贤铸像和塑形,既寄托哀思也可供后世敬仰参拜,有利于祭祀和悼念,荧栎自无不允。最开始的人像大多是石制的,木制的,也有些许玉石、铜矿,但体积小,数量少。神王石人像在匠人们多年的努力下终于成型,成了神王最初的物化祭祀代表,受限于制作工具和技艺,石人像的造型是不太好看的!祭祀时为了彰显神王的威严和营造肃穆的氛围,于是大量采用象牙作为祭祀主祭品并沿用了很长时间。为了获取象牙,盆地内的乳齿象没少被祸祸。
随着青铜器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型的牙璋和青铜祭品才慢慢取代象牙作为主祭品。
公元前1468年,第二任神王荧栎卒,终年52岁。其子铉鸓过于年幼,其弟玄鴞继任神王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