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宗弟子》
第23节

作者: 天关渡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孟然走进了屋子,看到空荡荡的房间,不由悲从中来,歇斯底里地痛哭……
  孟浩夫妇深情地呼唤,终于将孟然从恍惚中拉了出来,孟夫人看着眼睛红肿的儿子,宽慰道“然儿,既然齐先生已经走了,你就要听他的话,好好的,不要再伤心了,好吗?”
  “没事…我没事。”孟然抽噎道。
  “有什么事就告诉娘,也许娘可以帮到你!”孟夫人搂着孟然的肩膀,轻声说道。
  “不用了,我已经没事了。”
  孟夫人很是担心儿子,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说些安慰的话语。
  等孟浩夫妇离开后,孟然再次趟到床上,双肩止不住地颤抖,过了一会儿,又传来一阵细细的呜咽声。
  一下午的时光,就在孟然的悲恸中逝去,孟然没有吃晚饭就睡去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早上,孟然从梦中醒来,看着为自己神伤、担忧的父母,心里面的难受减少了几分。
  孟然与父母吃了早饭。
  吃过饭,孟然告诉父母,想去外面散散步,孟浩夫妇知道他心情不好,也没有阻拦,只是交代他注意安全、早点回家。孟然应了声,便带了丫鬟小厮出了门。
  孟然带着家仆在六月明亮而炽烈的阳光下,四处闲逛。似乎在寻找什么,又似乎只是发泄情绪。
  回到家里,孟然坐在石阶上,对着庭院里的树木发起了呆。
  直到热意尽去时,才返回屋子,坐在书桌前开始提笔。微黄的纸张上,跳动着满怀情感的文字,渲染着些许的悲伤。
  涂涂写写,写写涂涂,孟然的书桌前堆满了纸团。
  最后,孟然放弃般扔下了手中的笔,对着满桌狼藉喟叹。

  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谓之立秋。
  在这清冷的季节里,孟然安静地蜷缩在窗前,盲目的看着秋雨中摇曳的野菊,傻傻地望着窗外的风景,雨雾潮湿了记忆。
  隔着薄雾,仰望灰茫茫的天空,却如孟然心里深处的空洞,逐渐膨胀。
  一道道细雨划过天空,犹如一道道伤痕划过孟然的心里。
  秋天承载着远方的梦,既是忙碌的季节,又是收获梦想与希望的季节。
  可是,在这个秋季,唯有别离。

  冷风,荡漾于树尖,如飞絮般,漫步于空中,摇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又是一个秋来到,上一个秋天的蝉嘶还在耳畔回响,这个秋的清冷又即将袭来。
  似乎一切都发生在昨天,但一切都成为记忆永远不会再改变。
  昨天的昨天还在眼前,明天的明天并不遥远。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忽然发现,记忆一直都在,是时光在飞逝,是时光在改变容颜。

  至此,似乎别离也并没有那么可怕。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处暑至、暑意零散,秋意浓、天地始肃,月上弦、寒蝉嘶鸣。
  时间流逝,季节变化,孟府依旧。
  这一日,孟然出了庭院,风起,有银杏叶落;云散,有曦光照耀大地。孟然嗅着清清爽爽的空气,沐浴在凉风里,感觉一切都很美好。只是发痒的鼻腔以及流泪的眼睛,煞了风景,让人有些懊恼。
  走出门去,路上行人已经纷纷换了装扮,添了衣服,已然一副入秋的模样。殊不知,处暑也才过了数天而已。秋老虎已然暮年,再也无法张牙舞爪了,只好找个深山洞穴等待死亡将临。

  暑气止,肃杀气扬。草木慢慢开始枯萎凋零,落叶渐舞。
  而孟然,也从悲伤的情绪中慢慢走了出来。
  或许,时间才是最好的疗伤神药,只有时间才能抹平人们心中的伤痛,才能抚慰人们内心的苦楚。
  时间似乎可以抹平一切。
  九月初一,孟府来了位新的西席先生,继续教授孟然儒家经典。对此,孟然并未反对,但也不曾全心接受。
  先生姓张,据说是已缔结婚约的张府的一个远房亲戚,本地的一位老秀才,考了十多年的举人,均未中。故而弃考,也就在临安做了启蒙先生。
  初次见面,张先生客气问道“孟然少爷,《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些可都学了多少?”
  孟然恭敬答道“回先生,《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论语》都已学完,《孟子》、《大学》、《中庸》尚未开始学习。”
  “好,那就从《孟子》开始学吧。”张先生拍板决定。“下面开始学习《孟子》的由来。”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等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孟子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了子思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作。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孔子被尊为“文圣”,孟子也被称为“亚圣”。

  讲到这里,张先生手持戒尺,严肃说道“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儒家学问,勿要懒惰贪玩。”
  孟然恭敬称是。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孟然的学业日渐增多,所幸孟然天赋异禀、自己也认真努力,功课都完成的很好。除儒家经典外,琴棋书画的学习也各有进步,得到了先生们的一致赞赏。
  十月中,立冬至。
  庭院里美丽的银杏树叶,早已被寒风吹得七零八落,散落成泥;西北风愈发寒冷凛冽了些,大约是冬季了吧。
  一场大雨过后,惨白而又冰冷的太阳悬于九天之上,久违的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洒在大地上,如果这个时候再来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也许会很应景吧,恰如诗中所写的那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时整个人间都将是一片雪白。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前人说的话,总是那么有道理。最近一段时间,孟然总是疲倦感十足,不知道是因为学习太过劳累导致的虚弱感,还是因为季节而带来的疲倦,傻傻的分不清楚。总是觉得一觉可以睡到天荒地老,可在每个清晨总是很准时的清醒过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