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咳—— 纽约都市生活,真实场景体验》
第54节

作者: 牛伊万
收藏本书TXT下载
  牛伊万马上就来了精神,上下打量一番眼前的华人老夫妇,心里便有了几分打算。最好先不要表现的过于热情,简单的聊几句探探对方的来路,开口说道:“这个地址已经接近雷哥公园了,是在艾姆赫斯特Elmhurst和雷哥公园Rego Park的边界上;确实地理位置不错;附近的划片录取的小学8分,算是优良级别的学区房;可惜这是Coop公寓没有产权的。”

  “真是遇到专家了!”
  消瘦的老先生收起纸条说道:“你也住哪里吗?”
  “我住森林小丘,不太远。”
  牛伊万领着老夫妇等待改线换乘时自我介绍,“我是持证地产经纪人,这是我的两张执照和名片。”

  “牛伊万,这个名字好,容易记住。我姓林,你可以叫我老林。”
  “应该称呼您,林叔叔。”
  “感觉怪怪的,还是叫老林听着舒服。”
  “行,老林。”
  牛伊万和老林握手就算认识了。
  老林看着牛伊万亮出“吃饭用的家伙儿式儿”,问道:“屋新天CEO,我们今天是遇到大老板了。为什么有两个相同的执照。”

  “不敢当,小买卖中介皮包公司而已。”
  牛伊万自嘲的言语中微微透露出小卖弄,顺水推舟的又秀了一把地产协会的会员证。继而解释道:“这两张执照不同的,一张做曼哈顿业务,一张做皇后区、长岛、布鲁克林等地方的业务。”
  等待延误的地铁过程中,老林拍着牛伊万的肩膀说,“如果有时间的话陪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房子吧。要不然我们出地铁还需要问人,说不定还是半天找不到。”
  牛伊万问道:“您去看这个房子,谁给您约得,你们有经纪人了吗。”
  老林回答道:“有经纪人了,是我们的亲戚,但是他比较忙。约好了让我们自己过来,说有经纪人在房子里等着我们。”

  听到这些牛伊万心里就有数了。按照纽约经纪人的规矩,最好不要介入,更不能中途切了这个买卖。当然牛伊万也不屑于这么干。况且只是买一个无产权的Coop公寓,佣金比起中午看的曼哈顿豪华Condo公寓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
  老林夫妇似乎不太认路,牛伊万就干脆好人做到底,陪着老两口走到了公寓楼下。老林非要拉着牛伊万上楼,以朋友的身份陪着看房。
  卖方经纪人小姑娘早已在房间里等的有些不耐烦。简单的打招呼,接过牛伊万的名片,小姑娘惊呼道:“屋新天,原来是你呀。我在网上到处看到你们的广告,你们做的太棒了。”
  “屋新天是公司名字。我姓牛,您可以叫我伊万。你们老板我挺熟悉的,她才是最厉害的。比起你们老板我们只是晚辈而已。”
  牛伊万收起小姑娘的名片。
  一阵寒暄之后开始看房。房子虽然是战前楼(Per-war),但是内部宽敞明亮,有近1000平方英尺的面积。每月管理费只要700多美元,包括了冷热水、暖气、燃气,自己只需要付电费。凭牛伊万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房子应该毫不犹豫的拿下,于是问道:“这个楼要查吗?”
  小姑娘回答道:“要查的,查的还比较严格。”
  老林夫妇俩听到“查的比较严格”,顿时脸色就有了变化,牛伊万和小姑娘交换了下眼色。小姑娘凑近距离、压低声音,“也有办法的,我可以找人做出符合要求的报税,再稍微上下打点一些就应该没问题了。”
  话说到这里,就从一件事儿就变成了另外一件事儿。又在房间里来回的看了几圈,对房子总体是满意的。而对“做报税单”这件事儿感觉吃不准,内心里有些打鼓。告诉小姑娘还需要和儿子商量,先回家考虑考虑。

  小姑娘送大家出门,双手作揖对着牛伊万说道:“我从小生长在艾姆赫斯特Elmhurst,对这一带特别熟悉。亲戚好几个做建筑开发的,经常有好房源(Listing)。您也帮我推一推,拜托了。”
  牛伊万回礼道:“没问题,今后这个区域有客人可以找您合作。互相帮忙嘛。”
  “今天感谢您陪我们来看房。真是有缘分,咱们一起吃个饭可以吗?”
  林太太热情地邀请吃饭。
  牛伊万连忙推辞道:“只是顺便走了一趟而已,不用这么客气。”
  老林连忙拉着牛伊万说:“随便吃一些吧,再耽误您一小会儿。另外还有几个小问题要向您请教,帮忙分析分析。”
  就这样一来二去,老林夫妇和牛伊万成为了朋友。
  老林告诉牛伊万,他是上世纪90年代从福建到美国。他来之前刚刚发生过轰动美国的“金色冒险号事件”,赶上克林顿总统要严打“偷渡”
  。他就准备不来了。可是给中间人把钱都交上了,不但欠了亲戚朋友还欠了放债人钱,当年的几万美金呀!只能豁出去了,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出一条生路。
  老林好几次讲起在海上和沙漠里差点儿被渴死的经历时,都要拿起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深深的喝一口水。瞬间,他消瘦干枯的身体仿佛就恢复了几分生命力。牛伊万猜测道:“您当年好几次差点被渴死,所以现在走到哪里都带着装满水的杯子。”
  “哦。哈哈,不至于。我喜欢喝茶,家乡产茶。”
  “原来如此。我过去喜欢北京的茉莉花茶,吴裕泰、张一元。现在经常去法拉盛买福建茉莉花茶,味道也差不多还便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几句闲聊的话使老林从饮茶到乡愁,继而又感慨时光飞逝。老林经历了太多的故事,恰巧牛伊万也非常喜欢听这样的“忆苦思甜”。
  当年老林先从福建到了东南亚,后坐船抵达南美洲,再穿过沙漠跨越墨美边境。一路上受尽折磨。走走停停花了大半年时间,才最终到了纽约,又马上被送到外州的餐馆里做工。期间回到纽约搞定身份,再到外州去继续打工。
  从刷碗开始做到炒锅,用了好几年还清了欠账。成为美国公民后,接来了多年未见的老婆孩子。在外州已经有了自己餐馆生意的老林基本实现了“美国梦”。付出的代价是吸了太多的油烟,完全失去了对美食的胃口。从大胖子小林变成了现在的干瘪老林。
  牛伊万打趣道:“您一定开的是美式中餐,那真算不上美食。”
  “美国人对正宗中餐根本接受不了,必须要贴近本地人的口味。有机会请你来我们在布鲁克林新开的餐馆,来品尝下我儿子的手艺。”老林解释说。

  牛伊万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太好了!我早想尝尝左宗棠鸡和李鸿章杂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