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沧海事》
第54节

作者: 戈舞升平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且他还特喜欢研究什么军事,没事就看看航空知识,兵器杂志。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他甚至还写了一篇论文,讨论如何击败英国人的方法,想托人送给道光皇帝,让其他人觉得他神经有毛病。
  就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都混到快50岁了,终于在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帐下,做了一个幕僚。
  这个骆秉章后来做了四川总督,人还是不错,但是就是有个缺点,喜欢晚上泡泡夜店,抱着妈咪一起狂唱:“我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让你猜猜我是谁?”
  由于熬夜比较多,难免早上起不了床,所以就把公事交给了左宗棠来处理,结果,比骆秉章自己做的好的多。
  官场里头,最喜欢话只说七分,剩下三分最关键的,却喜欢和你打哑谜,让你自己去领会,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进退有据,不落把柄。
  但是左宗棠这人特讨厌,非要你把话百分之百的说明白,如果不说清楚,他就冲着你大吵大闹,一直纠缠到底。
  不仅仅话要说明白,事儿也要办明白,官场里头本来有很多潜规则,很多事,面子上过得去就可以了,但是左宗棠不行,非要里子上也要过得去。
  这样让很多人觉得,左宗棠这个人修养不好,品行差,而且控制不住脾气,见谁都火冒三丈,得罪了一大堆人。
  得罪的人多了,自然就有人不高兴了,于是就秘密的给皇帝打小报告说,湖南巡抚骆秉章现在成了傀儡,左宗棠以一介布衣操纵政府,离开了党的领导,是非常危险的举动。

  但是不知道咸丰皇帝是不是耳朵不好,还是理解能力有问题,他认为左宗棠把湖南搞得这么好,看来非常值得重用,怎么还能让他当布衣呢?从此左宗棠终于有了出头的机会。
  1860年,左宗棠终于有了自己的军队。在六年多针对太平天国的战争里,他收复了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的部分地区,功劳仅次于曾国藩曾国荃,和李鸿章并驾齐驱。
  而且大清国之所以没有改朝换代,从某种意义上说,全亏了左宗棠。
  曾国荃攻下天京以后,说是抓住了洪秀全的幼子,但是左宗棠非常的较真儿,非说那个人是冒充的。
  于是曾国藩决定为他弟弟做一个辩护,写了一篇奏疏,强调那个人就是洪秀全的儿子,可以做DNA鉴定。
  但是左宗棠写了一篇更长的文章,非说曾国藩的那个DNA被污染了,必须重新取样,在公正的前提下做实验。后来他在江西抓住了洪秀全的真儿子,才让这事儿告了一个段落。
  据野史记载,打下天京以后,曾国荃曾经对曾国藩说:“大哥,你说这九鼎有多重啊?”曾国藩一听,吓得是一身冷汗,连忙示意他莫说。
  在封建时代,九鼎代表皇权,你问鼎有多重,意思就是要造反。所以,有句成语叫做问鼎中原,就是这个意思。

  曾国荃见大哥这么紧张,觉得完全没有必要。于是他说:“天下能打的军队都在我们手中,问问鼎有多重,值得那么慌张吗?”
  曾国藩回答说:“九弟你仔细想想,天下能打的军队并非都在我们手上,而是分为三处,我们只据其一,李鸿章深藏不露,但是多半不会反对我们。而左宗棠为了一个洪秀全的儿子,都和我们吵的你死我活,替别人做一个幕僚,居然都能反客为主。像他这么狂的人,你觉得他会屈居我们之下吗?”
  所以西北之乱,益发严重的时候,慈禧太后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左宗棠,为什么呢?
  因为曾国藩和李鸿章,在当时的人看来,完全穿的就是一条裤子,他们灭了太平天国,而且现在又是剿灭捻军的主力,如果再让他们去消灭穆斯林叛乱,那么天下的军队都集中在他们手上了。
  只有傻蛋皇帝,才会让天下的兵权集中在一个人手里,那是求着别人反,就像当年的唐玄宗李隆基,把边疆的兵权全部交给了安禄山一个人,最后酿成了安史之乱,让大唐王朝从此开始走了下坡路。
  所以,聪明的皇帝,或者皇帝他妈,必须给曾李树立的一个对手,而这个最佳人选,就是左宗棠。
  但是慈禧和左宗棠一见面,就差点让慈禧晕倒,她终于体会了,左宗棠为什么人缘不好。
  在北京的紫禁城里,慈禧隆重的接见了左宗棠,允许他骑马通过紫禁城。
  对这位剿灭太平天国的英雄之一,给予了丰厚的奖赏,在赐给了皇马褂,封为伯爵之后,慈禧太后问左宗棠:
  “西北动荡,让哀家夜不能寐,请问左大人,两年可否能平定得了西北之乱?”
  左宗棠看着慈禧,没有回答,周围的大臣都觉得慈禧对左宗棠太宽松了,当年多隆阿,只用了不到一年,就差点把西北给平定了,只是运气不好,居然被一颗流弹击中了,不然哪有后面那么多事。
  可是左宗棠却闭着嘴不回答,只是直勾勾的看着帘子,像是在揣测后面的慈禧,长相可以打几分一样。
  慈禧觉的有点尴尬,于是清了清嗓子说道:“两年若是短了,三年可行?”
  左宗棠断然回答道:“最快五年,这是打了折的底线了。”
  慈禧顿时感觉到好失望好失望,周围的大臣们,也是鼻子中发出了哼哼声,对左宗棠感到不齿。
  没想到左宗棠跟着又加了一句话:“只有我才能在五年内搞定西北,换做其他人,十年都搞不定!”
  这就是典型的左式风格,让大家尴尬的要死,根本无法愉快的聊天。出人意料的是,慈禧居然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从此以后,坚定的支持他。
  那么,西北的事,他能说到做到吗?他又是怎么样开始做的呢?

  ……………………
  我们的故事,说了很久的捻军了,但是捻军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我第一次知道捻军这个概念,是小时候看一部电影《宋景诗》的时候。
  当时所谓的电影院,就是一块巨大的空坝子,中间竖着两个桩子,要放电影的时候,在中间绑一块幕布,观众需要自己从家里抬着板凳去看,当然,看完了也得自己抬回家,如果住的离电影院远的话,那可真是一个重体力活动。
  当时能看的古装电影很少,所以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大家都很激动,特别是里头的人骑着马打仗,让学生们第二天都争相模仿。
  不知道谁想出来一个坏主意,把扫操场的大扫把解了开来,然后一时间,操场上的每一个学生,都两腿之间夹一个竹条,变成了哈利波特,手上拿着个竹条,模仿着骑马打仗,争着当大帅。
  然后老师总是像格格巫一样,突然的出现了,把一个个刚才都还自以为是英雄的学生们,全都抓到了一起,规规矩矩的低头排成一排,罚站一节课,面壁思过。
  当然,被老师揪几下耳朵,打几下手板心,甚至抽两个耳光,在当时看来,都是天经地义的,家长绝对不会有怨言,反而觉得老师是尽心尽力。如果是放在现在,大概会惊动整个社会。
  再后来就是上了高中,历史课本里大概是写了那么一两句,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在赖文光张宗禹的领导下,捻军又坚持反清斗争了很多年,坚贞不屈,直到最后全部英勇就义。于是我对捻军又多了一层了解,知道他们都是一群好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