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冯双礼表现的异常英勇,这样一个人会主动投降朱由榔是不信的。
至于历史上冯双礼在建昌被绑后投降的一系列事情,朱由榔不想分析也不会分析。
不论他是真的自己想投降也好,被部将胁迫投降也罢都是原本历史中发生的事情。
在这个时空,冯双礼并没有去建昌,而是留在了昆明。
朱由榔有什么理由因为一件没有发生过得事情而苛责怀疑一位为大明死战的猛将?
思定之后朱由榔沉声道:“晋王无需多言,朕对庆阳王是十分信任的。”
李定国闻言非但面上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惶恐道:“冯双礼接到孙贼的信后没有第一时间面圣而是找到臣,臣有罪。”
朱由榔闻言不由得大为疑惑。
李定国这罪由何来?
这也太敏感了吧?
细细一想,他似乎明白了一些。
李定国是担心朱由榔怀疑他结党营私啊。
这其实也好理解。
历代君王最忌讳的事情莫过于臣子功高震主。
李定国的功劳大不大?用永历朝廷的擎天一柱来形容都丝毫不过分。
这种时候如果他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很容易遭到言官的攻讦。
加之孙可望之前的恶行,让人很容易把他和孙可望进行类比。
是以发生这种事情后李定国才会如此紧张,连夜入宫陛见。
李定国此举就是在把自己剥干净了展现在朱由榔的面前,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
朱由榔也不傻,对方这么明显的表示他自然看得懂。
清了清嗓子,朱由榔和声道:“晋王何出此言?归根到底这件事都是孙贼的错,与晋王、庆阳王何干?”
朱由榔说的是大实话。
不管李定国对其他明朝宗室怎样,至少他对朱由榔是绝对忠贞不二的。
一些历史论坛里说李定国就是曹操第二,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简直是扯淡。
李定国拥戴永历的时候明廷的版图已经远远不如满清。
说孙可望是学曹操还差不多,李定国却是真心的忠良之臣。
见天子如此信任自己,李定国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臣谢过陛下,也代冯双礼谢陛下恩典。”
朱由榔注意到自始至终李定国用的都是冯双礼而不是庆阳王。
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表态。
毕竟不管是庆阳王还是晋王都是大明皇帝赐下的王爵封号。
李定国是在向朱由榔表明,他们都是天子的臣子,在天子面前怎好自称王爵?
朱由榔想通之后心中不禁苦笑。
像李定国这种战神在朝廷之中斡旋都免不了思忖这种东西,当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但愈是如此,朱由榔越要更好的担负起君王的责任,不能让将士百姓们寒心。
他已经享有太多万民的供养,也该是替天下人出口气,狠狠痛击清军中兴大明了。
“太子殿下到奉节了!”
得到这个消息后文安之激动的胡须乱颤。
他实在没想到太子殿下会来的这么快。
这么算来钦使应该只是早走了三五日?
文安之不是一个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历经天启、崇祯两朝,他可以算的上如今永历朝廷中数一数二的老资历。
可他还是第一次看到太子殿下来到军中前线。
也许将来陛下也可能会来奉节的吧?
文安之如是想到。
原本他已经打算动身启程前往昆明。
可现在一来文安之决定等上一等。
他准备写信给十三家勋贵,叫他们来奉节拜见太子。
十三家离昆明太远不能陛见,可距离奉节就近的多了。
只要不是实在有事抽不开身,总该来拜见储君才是。
诚然大明有皇储不得结交边将的祖宗规矩。可本次皇太子殿下来奉节抚军就是遵奉了陛下的旨意啊。
抚军抚军见不到将军还怎么安抚?
当然,文安之不会同意太子亲自去十三家驻地抚军的。
一来那样太危险,二来太子殿下岂不是要一口气跑十三家?
太子毕竟尚在幼冲,这么做太不合适了。
文安之相信,袁总第、李来亨等人在看到信后会毫不犹豫的前来。
他们千搜万寻希望有一个宗室能够待在他们驻地为他们说说话。
现在好了,大明皇储亲临,不代表着朝廷正式认可他们了吗?
如果陛下不是真的信任他们,怎么会让太子来到前线这种危险的地方?
滇都昆明。
除了战事外,朱由榔现在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春耕了。
因为气候的原因,昆明乃至整个云南大部分区域都是种植水稻。
但是明末的这段时间有些特殊。
因为小冰河的原因,天气极为寒冷。
这种情况下倒是耐寒的小麦更易存活。
故而在永历君臣的倡导下,云南亦开始小面积的种植麦子。
其实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产量都是最关键的。
在大明地盘有限的前提下,如何让作物高产才是朱由榔首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小冰河时期应该是持续到清初。
这么说的话,天气应该逐渐开始转暖了。
那么一季两熟甚至三熟的高产水稻能否进行推广呢?
云南以实行军屯为主,大面积普及一种作物还是不难的。
只不过这种水稻要取种得到东南亚去。
占城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由榔决定派人去东南亚看上一看,若能寻到适宜种植的高产稻种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当然无论如何今年的春耕是不可能赶得上用新稻种了。
但这种事情都是从长计议的,以大明现在的军力财力朱由榔可不认为一年半载就能反推满清。
他亲自去田间地头视察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军屯这种模式还是要保持的。
在当下这种高效的集中产出模式最适合大明的。
“陛下,水西各系不满东虏压迫,派人送来了书信。”
伴驾的沐天波冷不丁的说出这么一句话,弄得朱由榔愣了片刻。
“哦?”
朱由榔很清楚在历史上贵州水西是坚持抗清的,甚至持续到了十三家覆灭前后。
看来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如今朱由榔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毕竟只依靠大明自己的力量要想翻盘实在是太难了。
朱由榔思忖片刻,沉声道:“黔国公觉得水西各族可堪大用吗?”
只不过对这些土司,朱由榔实在是没有太多的信心。
要说土司中特别能打的除了秦良玉和白杆军,他真想不到还有谁。
沐天波连忙拱手道:“水西氏族多凶悍,且不服管教。当初皇明也是花了许久才叫他们服从朝廷。如今东虏倒行逆施,要在水西推行那套留头不留发的狗屁东西,自然引得人神共愤。”
沐天波咽了一口吐沫,思考了一番措辞继而道:“陛下,臣虽不才但是与水西各土司略有交情。此事若是陛下不嫌弃,臣愿意略尽绵薄之力。”
沐天波倒是没有说大话。
毕竟他有黔国公这个身份在,云贵的土司多少还是给他些面子的。
朱由榔点了点头。
如今不是矫情的时候,虽说水西安氏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但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