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满清这个大敌面前,任何抗清势力都应该利用起来。
“既如此此事便有劳黔国公了。”
如今大明的势力范围被压缩的厉害。
郑成功、张煌言虽然也能策划长江之役这种神来之笔,但毕竟隔得太远。
有道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朱由榔现在能依赖的除了李定国,再就是十三家和贵州水西各土司了。
如果水西土司真的能够在清军后院放一把火,那效果简直不要太好。
毕竟贵州离云南实在是太近了。洪承畴和吴三桂统率的大军始终是悬在大明头上一柄利剑。
即便明军不先攻打贵州而是进攻重庆,也需要有人在后方牵制清军。
这就和当初文安之率领十三家猛攻重庆一样,真实目的是为了替云南的李定国缓解压力。
“臣惶恐,敢不鞠躬尽瘁。”
沐天波十分激动的说道。
回到宫中后,朱由榔便对着舆图推演起来。
可以看到明军控制中的四川与十三家的势力范围之间有一块中空地带,这也是驻扎在奉节的文安之与十三家联络不那么频繁的原因。
这块区域既不归属大明也不属于满清,而是属于两不管的地带。
不是因为不想管,而是因为双方都需要一个缓冲地带。
这块地带距离重庆、奉节、十三家都很近,意义十分重大。
朱由榔觉得要想攻打重庆,必须先把这个缓冲地带拿到手。
至于贵州可以派一支偏师配合水西各土司进行佯攻,牵制清军的注意力。
这样洪承畴势必会分兵抵抗,以重庆现在的兵力是自顾不暇的。
等到洪承畴反应过来,这片区域已经落在明军手中了。
战场就像棋盘,每落一子都需要精心算计。
毕竟朱由榔手中的兵力有限,一兵一卒都需要用到刀刃上。
新兵已经训练了一个月了,基本的行军列队没有什么问题,但上阵杀敌是肯定不可能的。
不过朱由榔决定让这支新军参与到这次行动中来。
未必让他们发挥多大的作用,但至少让他们见见血练练胆气。
新兵只有见了血才能有所成长,要不然永远都只是新兵蛋子。
这次行动的核心力量肯定还是李定国麾下的悍勇之师。
云南虽然很穷,但养五六万精锐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守城至少要留下两万人。
也就是说攻打重庆朱由榔最多只能带三万人。
当然,届时可以命十三家配合出兵,相信他们不会拒绝也没有理由拒绝。
如果攻打下重庆,对大明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明军各势力得以成功连成一片,可以首尾相顾。
只是这样一来朱由榔便需要保证有足够的实力来守住重庆。
在三潭中谭文被杀,其余二人叛变的情况下,多半只能依靠十三家的力量。
心中既已有了主意,朱由榔便召李定国入宫商议细节。
朱由榔的性格是事必亲为。既然决定攻打重庆,是一定会御驾亲征的。
对此李定国心中十分欣喜。
陛下这些时日的转变实在是大。从一开始的见到风吹草动就跑路,到敢于留下来与将士们一同抗清再到御驾亲征收复失土。
李定国感到十分欣慰。
只要天子有了勇气,将士们便有了底气,誓与东虏死战到底。
但欣喜之余,李定国还是有些担忧的。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三万大军北上,粮草消耗是个大问题。
这些年来靠着军屯云南明军勉强可以自给自足。
但这是建立在守土的基础上的。
大军长途跋涉行军和守城消耗粮食的量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从昆明北上入川,势必要经过建昌。
刘文秀当初在那里军屯时储存了不少粮食。
故而明军北上时可以不携带太多粮食。
但储备粮这种东西就是用来以防万一的。
吃的时候倒是痛快,但吃了可就没了。
如果此战把重庆打下来了还好。若是没能打下重庆,对于云南明军的打击是巨大的。
这和袁宗第、李来亨他们这种离重庆很近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李定国如今承受不起这样一次失败。
要不要冒这个险?
有道是富贵险中求。
可如果失败了,到时洪承畴和吴三桂两个老贼趁机从贵州发兵来犯,李定国真不一定能够守住昆明。
可若是继续死守云南不思进取,只不过是慢性死亡罢了。
以江南的财富,东虏完全可以把大明耗死。
只有拿下重庆,坐拥地利可以顺江而下,随时能够威胁湖广乃至江南才有机会翻盘。
李定国这个战略眼光还是有的。
陛下应该也是看出了此点,才会下定决心攻打重庆吧?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李定国最终还是选择完全支持朱由榔的决定。
得到李定国的支持,朱由榔也算是长松了一口气。
虽说他心中清楚李定国是忠良,可李定国的基本盘毕竟在云南。
让他入川攻打重庆确实是需要勇气的。
李定国能够支持这一决定这也证明其是以家国天下为重的。
至于沐天波,朱由榔决定让他留守昆明,也好负责和贵州水西各土司的接洽。
大军入川,这件事当然要立马通知成都和奉节。
朱由榔当即下旨,命钦使快马加鞭入川传旨,命川军准备好接驾事宜。
“靖国公,别来无恙啊。”
奉节督师府中,文安之微微一笑,示意袁宗第入座。
袁宗第从大昌赶来,顾不得喝上一口水便赶到奉节,就是为了第一个面见太子殿下。
他之前来奉节还是文安之刚刚赴任时,当时只是出于礼节,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现在的心情却是完全不同。
那可是大明的皇太子殿下啊,竟然纡尊降贵亲自来到前线抚军。
身为国公的袁宗第自然要有所表示,至少不能落在那些老兄弟的后面。
“哈哈文督师真是精神矍铄啊,看来最近的心情很不错。”
袁宗第也听说了朝廷在昆明大胜吴三桂的消息,心道文督师心里一定乐开花了吧?
“嗯,官军大捷,老夫甚慰。”
文安之捋着胡须悠悠说道。
即便已经归降明廷多年,但听到官军两个字,袁宗第还是本能的眼皮跳了跳,咳嗽一声缓解面上尴尬道:“督师,小老虎他们还没来吗?”
他口中的小老虎就是李来亨了。
李来亨是一只虎李过的义子,如今十三家中兵力最雄厚的一支。
按照原大顺军的传统,奉强者为尊。加之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李来亨按照辈分应该是李自成的侄孙。按道理来讲袁宗第这些大顺军余部应该唯李来亨马首是瞻。
可因为现在他们都是大明的臣子,当初李自成逼死烈皇的事情便成了忌讳,他们若是奉李来亨为首,势必会引起朝廷的怀疑。
所以袁宗第等十三家便以平级自处,只是潜意识里还是会对李来亨更加关注一些。
“临国公还没有到,靖国公你可是到奉节的第一人。”
文安之淡淡道:“太子殿下还在歇息,靖国公不妨稍候片刻。”
“这是自然,不能耽搁了太子殿下休息。”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