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潮》
第44节

作者: 胡江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想见应声,为什呢?哪个老师?”郑严有些不解的问。
  “就是高岸学原来教五年级语文的薛老师,她现在中心校教初中语文。峥嵘岁月稠的‘稠’字,她教错了,在班上还向同学做了检讨,这是应声的功劳。”

  “啊?”郑严既惊讶又很感兴趣。
  “还有好耍子的唻。有一薛老师找我去她办公室,我就紧张兮兮的去了。”一芳又,“薛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问我,作文题是《讨饭村今昔》,你怎么改成《昔日讨饭村今日幸福队》的,我:‘薛老师,现在是新社会,没得讨饭村了!’”
  那薛老师愣了一下,突然把吴一芳搂到她怀里,像她娘那样搂着,一芳不知所措,办公室的十几位老师都感到莫名其妙。
  薛老师慢慢的把她松开,站起来:“各位老师,《讨饭村今昔》这个作文题好不好?”
  老师们,还用嘛,是参观回来后语文老师一起商量定的,挺不错的!
  薛老师:“真错了,吴一芳发现问题了,让她给你们讲课。”
  一芳涨红了脸,把应声对这道作文题的看法了一遍。
  “步应声?就是被拉到我们校巡回批斗的那个孩子?”老师们几乎异口同声,既佩服赞叹,又为应声不能上学而惋惜,更为自己教学出错而自责!
  好在学校的教风学风端正,老师都在班上做自我批评,并鼓励同学们指出老师教学上的错误,争取教学相长。从此,老师们备课上课非常认真严谨。特别是薛老师,她觉得自己教初中是牛拉大车,但没有老师她只能硬着头皮上。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她经常用业余时间到青蒲中学去找名师请教。

  郑严听了十分激动,兴奋的一拍大腿:“好!去中心校和薛老师商量!”
  第二一早,郑严就找到了薛老师,两人都认为应声的语文水平已经超过了现行初二学生的水平,插初二班没有问题。当时在戴帽子中学中开设的主科还有数学,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学四、五年级和初一的数学都没学过,一下子跳到初二肯定适应不了。但是这么大的孩子又不能让他读学,所以不管是读初一还是初二,都得过数学这一关。
  郑严和薛老师商定,两人分别找出初一和学四、五级的数学课本,请数学老师辅导,让应声在寒假期间突击训练学习,到时确定插哪个年级。
  郑严知道,他插班上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其父母是在押敌特,自己又是***,谁敢接受。郑严只能找中心校长情。校长:
  “孩子的遭遇值得同情,现在也正是上学的时候,我本人也希望他来学校上学。但是,他父母是敌特,这个不假吧,他的***帽子是上头给戴的,谁敢推翻?老郑啊,我是快退休的人了,你饶了我,让我安全着陆吧,不要弄得快退休了,还戴个包庇***的帽子。”
  郑严直叹气,又能什么呢?
  “你别叹气,我也是有同情心的人,但到时候我不得退休,又有谁同情我呢?要不这样,你到公社找找,能不能出个证明,应声不是***。”
  郑严找到公社专案组,工作人员,这证明不能出,他被定的是***。郑严,他个屁孩,还不懂什么是革命,怎么可能是***呢?专案组的人,他们也是借来帮忙的,不然找找新来的特派员问问。
  郑严向特派员魏心民介绍了情况,魏心民马上自责的:
  “应声我知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他上学的事呢?郑校长你做得对。”

  他马上从专案组调出材料,案卷里只有应声的交待材料和胡进炎被蛇咬伤后的检举记录。他仔细看了这些内容后拍案而起:
  “这算什呢***!真的***我们公丨安丨局会把他抓起来判刑的。”接着吩咐专案组的人:“出证明材料,步应声不是***!有责任我负。”
  魏心民的果断、正义,让郑严感动不已!
  郑严找了他的老同学帮助应声辅导数学,应声想着马上就能上学,别提有多开心,补数学的劲头可足了。老师每辅导一次都要布置很多作业,应声每做完一道题,都要弄懂为什么这样解题。
  一芳十分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去上学,她的心灵里怪怪的,总觉得有应声的影子,应声有什么事,她就想着去过问去关心。此次应声补数学,她一直陪着他,鼓励他,帮助他。应声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又善于思考,提出了好多问题,一芳有时也答不上来。
  寒假快过去了,郑校长和他的同学以及薛老师对应声的数学水平进行了测试,认为差不多可以与同龄学生一样读初二。
  郑严向中心校长汇报他们三人对应声的处置意见,提交了公社关于应声不是***的证明。
  校长戴上老花眼镜,瞅着公社证明,一边自言自语的:“孩子有学上了。”看毕,他摘下眼镜,慢条斯理的:“步应声就和初一的孩子一样,直接升初二。他父母是敌特还在押,为了不给别人抓把柄,先作为初二的旁听生吧。”
  “校长!你……”郑严都急了。
  “别着急,暂时的,暂时的。”
  郑严想,校长还有半年就退休了,他既想让应声上学,又怕因此影响自己退休。怎么好逼老人家呢?呵,等他退休了再。
  现场会议像春风一样吹拂了整个韩桥大队,家家户户都热闹起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议论的都是如何脱贫致富。腰间拴根绳儿,各有各的门儿。每个细胞活跃起来了,整个机体显出了生机。
  首先活跃起来的是韩桥这个两县交界的地带,都摆满霖摊。工艺品、纺织品、绣品、家禽、蔬菜……品种繁多,花样百出。
  听韩桥有霖摊,远道的人都赶过来买卖东西,人气旺了起来。开始主要是在韩桥大队五队地界交易,由于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就自发的到韩桥东边的海潮县慎修公社巩固大队地界设摊,韩桥形成了以桥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延伸的长龙式地摊市场。
  应声占据着地利优势,早早就在最好位置摆上霖摊,鸡蛋、大蒜、南瓜、扁豆、豇豆、丝瓜等好多品种都展示出来,他觉得自己吃不完的蔬菜瓜果都应拿出来卖,能赚一个是一个,放在家里烂掉可惜。
  巩固大队革委会发现韩桥西边的人,把资本主义尾巴伸到他们大队的地界,摆上霖摊,担心蔓延下去会影响他们全大队的政治生态。穿着蓝衬衫的干部气鼓鼓的越过韩桥,准备找韩桥大队领导交涉。不知道他是不心还是有意欺负孩子,把应声的鸡蛋淘篓踢翻了。应声哭着喊:“我的鸡蛋,我的鸡蛋!”大家群起而攻之,把他团团围住,一个个嚷嚷着:“蓝衬衫,赔鸡蛋!蓝衬衫,赔鸡蛋!”

  蓝衬衫挺老道的:“你们嚷什呢?我是来找你们领导交涉的!你们看看,你们的人把地摊都摆到我们那里去了!”
  “我是队长,什呢事?”何水波着,手挥挥示意群众闪开继续摆摊。
  “你们韩桥大队的冉我们那里搞资本主义,还管不管?”
  “什呢资本主义,你先赔鸡蛋,先赔鸡蛋!”群众又喊起来,接着又围了上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