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市场是队长们回去的必经之路,他们都看傻了,自言自语的:“太火了啦!”。更让他们刮目相看的是:
学童的妻子竟然在卖猫匾,他儿子众辉也在不停的忙乎照顾着顾客。秀珍也参与了猫匾仿制,水波没时间时,她就来张罗,配合得挺默契。她带着应声、一芳和两个叔子在地摊叫卖。队长们看了他们数着哗哗的票子,真眼热!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这是有生产队建制以来,农村最流行的群众语言。韩桥大队、队干部家里都加工起了猫匾,很快十个生产队几乎家家户户都忙乎起来了!
虽然猫匾加工的工艺简单,但是这么多社员都来生产,由于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总有些人需要帮助解决技术问题。
学童家加工猫匾,众辉是其中重要的力量。而应声、一芳心灵手巧,他俩制作的猫匾的质量可算得上地摊市场的上乘货。
社员有困难、有问题,学童的意见就是要传帮带,而应声、一芳和众辉三个高中生成了业余技术辅导员。
很快,韩桥大队几百户人家大多掌握了猫匾生产技术,虽然产量越来越大,但在地摊上还是供不应求。河东的巩固大队社员在河西的影响下也活跃起来,江浪县、海潮县交界处的韩桥猫匾地摊市场自发形成了。
看着韩桥和巩固大队社员发财,邻近的几十个大队的群众心生羡慕,也都加工起了猫匾,一个以韩桥为中心的猫匾地摊市场不断扩大,越来越火。
有的农民脑子比较灵活,在地摊市场收购了一些猫匾,试着到上海等地销售,没有想到会更加火爆!于是,形成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队伍,这为韩桥市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多数成为韩桥市场的重要商户。
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高二毕业班六十六位同学步行到海通城参观发电厂、纺织厂和海通港码头。
应声很兴奋,早早就起了床,忙乎着去海通城的准备工作。他像解放军叔叔那样,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然后打成背包。他左瞧瞧右看看,像在欣赏工艺术品似的,看着自己的作品满意的笑了。
老师午饭在路上吃,得自己带干粮。带什么呢?肯定是摊烧饼。韩桥人出远门带的干粮都是这个。应声心想,如果一芳在就好了,她摊得好!他就学着一芳的做法忙乎起来。先用面粉加上水,再搁点葱花,搅伴均匀后,沿着锅壁转动慢慢的倒入锅中,用铲刀轻轻的向锅四周辐射摊平,随着铁锅温度的提高,摊烧饼的颜色由白转暗,由暗转黄,软软的,脆脆的,青青的葱花就像镶嵌其中的蓝绿色翡翠,那香脆味真惹人咽口水。
克信民中距海通城有三十公里的路程,从学校门前的土路出发,进入三零四国道,顺着向南向东就可到达海通城市区。
老师想得很周到,组织了十几个会骑自行车的学生专门拉背包,让步行的同学轻装上阵。三至四人自由组合结伴而行,老师一一记下了分组名单,并交待了步行路线和纪律要求。
韩桥大队的应声、一芳和众辉自然是老搭档的组合。
在爽朗的笑声中,同学们整齐的队伍出发了。进入三零四国道后,队列开始分散而按自由组合前校
“我们三人一个组,你们知道我是什呢吗?”众辉问。
“你是什呢?”应声和一芳异口同声的问。
“你们猜!”众辉神秘的。
“让你当组长!”应声和一芳同时回答。
“我是电灯泡!”众辉调侃着。
“众辉呀,不带这样开玩笑的。”应声挠挠头。一芳红着脸,无言以对。
“朱众辉,朱众辉等一等!”物理老师骑着自行车追上来喊。
原来,物理老师请公社放映员给同学们做过电影放映知识讲座,其从发电机讲到放映机,从胶片讲到银幕。这是同学们都感兴趣的一课,因为大家都经常看露电影。而朱众辉兴趣更浓,他向放映员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还有自己的见解。放映员对他赏识有佳,多次放映时请他去帮忙。公社放映队有人生病住院,影响到下基层放映工作,便向学校求援,临时借众辉到放映队帮几忙。
众辉坐上物理老师的自行车,挥着手喊:“一路平安!”应声、一芳也向众辉挥挥手。
应声扑哧一笑。“你笑什呢?”一芳不解的问。
应声手指指:“赶紧走吧,掉队了。”
一芳捉摸“”是何意,他是“意”?是众辉放映是意,还是两人结对同行是意?还是“晓得”?那他的是什么东西晓得?
“应声,你不要卖关子,手指指是什么意思吗?”应声不答,向一芳做了个鬼脸。
许年良老师担负着带领步行的同学顺利进城的任务,他自感责任重大,不敢怠慢。他骑着自行车从头至尾、从尾到头不停的巡视。
“同学们行程快一半了,请大家停下来休息吃饭。”许老师一边骑着车一边喊。
“坏了,应声,我的摊烧饼没有带,忘在家里桌子上了。”一芳后悔的。
“没事没事,我带得多,两人够吃。”应声着从书包里掏出个布包,里边是一叠叠摊烧饼。他自己拿了上面的几张,其它的都给了一芳。
“真好吃,还有葱花香。”一芳甜甜的。
“都是学着你做的,还想吃你做的饼。”
“只要你喜欢,我可经常给你做。”
“喜欢,喜欢!”应声高心答应着,用手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医用盐水玻璃瓶,里边装满了凉白开,他拔掉塞子后递给一芳。她咕咚咕吣喝得痛快,然后把瓶子递给应声:
“你也喝。”
“我不渴。”
“吃摊烧饼哪有嘴不干的?”一芳着硬要他喝。
应声扭不过她,接过瓶子,稍稍喝零又把瓶子递给了一芳。
一芳在家是独女,她父母疼她,是个惯宝儿。还不知道何时到达目的地,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到时候到哪里弄水?应声想着把水留给一芳。
“应声,我吃的饼怎么比你的颜色黄的呀?”
“没有,差不多吧!”
一芳从应声手中的饼上揪了一块尝了尝,再吃吃自己手中的饼。她举起拳头在应声肩膀上捶打,“你骗人,你欺负我!”
应声抓住她捏着拳头的手轻轻的揉了揉:“别闹了,吃吧!”
“不行,一人一半,凭什么让我吃有鸡蛋的饼?”她着,把有鸡蛋和没鸡蛋的饼二一添作五,并揪了一块有鸡蛋的饼塞进应声嘴里。
应声老想着一芳对他的好。上学时,一芳常常找别人看不见的时候,给他塞炒蚕豆、炒花生米和煮鸡蛋。他被关押时,不是一芳的关怀,他能不能坚持下去都不知道。他想着此次去海通城,与一芳接触的机会多,就多做了几张加鸡蛋的饼放在布包底下,伺机给一芳吃,略表寸草之心呗。
许老师骑着自行车通知大家启程,他俩按照老师的要求上路了。
在由东向西连接三零四国道的土路上,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载着两个沉重的挂篓,正加速冲坡向三零四国道而来,一芳躲闪未及,被撞了个正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