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子离村子并不远,但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住在镇子里的人觉得自己是城里人了,看不起乡巴佬。那些喜欢攀附的邻居常常会到镇上去认一门亲戚,沾亲带故的总要扯上点关系,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
日期:2010-10-29 22:51:50
通常赶场的时候,妈妈在前面走,我在她后面,只走路,不说话,只看,不说话,也不会对看到的东西做任何欣喜稀奇的反应,因为妈妈要骂的。
所以,从小我就养成了见怪不惊的表情,只是表情而已。
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可买,也没有钱可买。
家里是爸爸当家,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爸爸并不给家里零花钱,家里的开销都是妈妈每天将养的猪卖掉得的钱。钱也少得可怜,不能由着性子花,妈妈会存起来,所以家里永远缺钱。吃得最差,穿得最差。
印象中记得一个夏天,已经发育很好的大姐姐没有背心穿,就直接穿了一件黑不溜秋的衬衣出门洗衣服,二婶子眼尖,就别有用心的当成闲话四处奚落大姐姐。
这是很伤自尊的,可妈妈似乎没意识到一个女孩子是需要关爱和呵护的,而这种呵护只是一件得体的衣服而已。
所以,当光着脚板跟着同样光着脚板的妈妈走在那时候所谓繁华的街上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是内心的无助和凄凉,什么时候不光着脚就好了。
那时候一直搞不明白的是,二婶子和邻居几个大娘总是穿得很漂亮,白底黑布鞋,还有丝光袜子,耀眼极了。
日期:2010-10-31 01:59:12
大姐姐的出嫁,是我们家第一次面临的大事情。
漂亮的大姐姐长到20岁,还没有人说媒。这样一拖就快到24岁了。按说,大姐姐的条件相当好的,性格温顺,也不挑剔,想不明白为什么没人说媒。后来才隐隐听说好多人都不喜欢我妈妈的脾气,害怕我家的事情。
妈妈对看不顺眼的事情会立即爆发,因为一些田间地头的小事与人结怨,再加上不受人待见,自己先于别人对立起来,不说话,沉着脸。我一直想不明白,一生除了骂我们时候有语言,在外几乎不说话的妈妈为什么那么不受欢迎,还连累了自己的女儿。
当有闲言碎语说我家大姐姐是嫁不出去的时候,妈妈就会无指向地大声骂好事者,一来二去,就更少有人理会妈妈了。
而我的二婶子就比妈妈滑头,她住在我家隔壁,天天我都会听见她用很脏的话骂人,包括那些跟她很要好的。可到了白天,面对别人,一张脸笑得像要凋谢的向日葵。笑里藏刀,感觉冷飕飕的。可人人都夸她好,连老一辈的亲戚都拿她跟妈妈比,比来比去,妈妈更低了。
后来远房的表婶子给大姐姐保媒,对方是邻镇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姐姐就出嫁了。
因为男方家里穷,礼数有些不周到,妈妈越想越气愤不过,姐姐被接亲的人带走后,自己一个人坐在厨房灶坑旁,先闷闷的,后来突然爆发了,开始大骂表婶子,越骂越大声,越骂越难听。
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就这样出嫁了,对方家庭不好,听说脾气还暴躁,妈妈的心里肯定既难过又懊悔,还痛恨周围人的态度,但谁能理解她呢?没有谁能理解妈妈的内心,她觉得孤独和愤懑,加上缺少合理的交流方式,终于由着性子爆发了。
那时候还有很多客人,等着吃回门酒,妈妈这一举动,让她彻底臭名远扬。
幸灾乐祸的婶子们不但不劝阻或者安慰妈妈,而是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到处宣扬我妈妈那天的冲动。
我们几个姐妹也不会安慰妈妈,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心里只是难过和忧伤,希望这些不要发生,仅此而已。
从那时开始,我对别人的行为都会有理解和同情,每个人不管这样想还是那样想,不管这样做还是那样做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情有可原的。
我开始有点理解妈妈了。
王家最小的孩子,也是爸爸妈妈最小的女儿,在复杂的大家庭中原本和其他姐姐一样应该自生自灭的,可因为生病得到了多于姐姐们数十倍的疼爱,这时候敏感的意识开始更加觉醒,开始从妈妈的身上感悟人生了。
只不过,这样的感悟,永远是忧伤和压抑的。
日期:2010-10-31 22:23:20
奶奶去世那天,我的妈妈哭得特别厉害,不停抽泣,又是鼻涕又是眼泪,婶子们都很不解地看着妈妈,眼神也有些鄙夷。
奶奶一直都不喜欢妈妈,作为家长并不慈祥人爱,而是常常挑起妯娌和夫妻之间的战争。她常用鄙夷不屑的态度对待妈妈,对妈妈及娘家十分看不上眼。但是,每当王家有什么大事情,作为奶奶亲家这方的我的外婆家常会送大礼,白花花的猪油一罐一罐的,白米一担一担的,奶奶收下后作为大家庭共享的,她不喜欢妈妈,自然也不会分给我家多少。妈妈对这样的不公平不敢明说,就自己赌气不理会奶奶,越发不讨奶奶喜欢。
奶奶是很势利的,据说她对儿子和媳妇的爱恨十分分明。这样的爱恨分明让人叹为观止。
大伯家有两个儿子,二伯家也有两个儿子。大伯家的婶子因为去世得早,所以孩子永远是脏兮兮的,二婶因为讨奶奶喜欢,经常从奶奶那里得零花钱用,不怎么做粗活,把自己和孩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奶奶就分别给大伯家的儿子取外号叫粪桶,意思是很脏。给二伯家的儿子取外号叫水桶,意思是很干净。经常老远就粪桶水桶的叫,整个不大的村子都听得见。
这像一个奶奶的作为吗?没妈的孩子脏了,当奶奶的不帮着收拾清洗,反倒嫌恶叫人家粪桶!
其实帮孙子取外号是她看得上,对众多的孙女,她是懒得多看一眼的。
她临终前,把所有人都叫到床前,唯独不叫我妈妈。我妈妈主动去床前,看她最后一眼,快断气的奶奶竟然清醒得连忙转过头去,极不耐烦,也不回应妈妈喊她“妈”。
奶奶去世后,其他几个婶子没了聚集地,相互之间传小话的机会少了,妈妈感到轻松了许多。
日期:2010-11-01 14:04:50
奶奶去世后,大家庭开始商议分家的事情。
王家在当地应该算是一个有名的望族,据说有老祖宗官及州府,后来没落了,但清高自尊势利一样没落传承了下来。
老房子是一个三合院,最开始肯定风光过,后来陆续住进了许多外姓,每家充分利用空间乱搭乱建,成了大杂院。
我出生之时,院子已经是乱七八糟的了,东家一间西家一间,你用做厨房,我用作茅房。还有为了地界发生抓扯和冲突的事情不少。一个小小的村子,处处是矛盾和冲突,很令人不安。
有印象的就是开放式堂屋的大柱子和回廊的雕花,布满灰尘的雕刻精美的窗户,静静地委屈地诉说曾经的艺术和经典辉煌。
日期:2010-11-01 18:06:11
随着时间把我催熟,我渐渐体会到了妈妈在奶奶去世后为什么会痛哭流涕。
爷爷开始召集他的六个儿子儿媳商议分家的事情。其实王家这个五代不分家的大家庭早已名存实亡,人心涣散。
这样的聚会妈妈是不会参加的,一来她知道大家都不喜欢她,二来爸爸嫌弃她不会说话也不让她去。
爷爷是老派正直的人。他十分清楚妈妈过分受欺负的事情,作为老式家长作风,不参与婆媳和儿媳之间的内帷之事,常常无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