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石油工作者的峥嵘岁月:不朽的忠魂》
第22节作者:
马至中原 在母亲和奶奶的精心呵护下,父亲的伤势很快好转,数月之后,竟能拄着拐下地了。或许是那半袋子大枣起了作用,或许是他的心离不开油田也说不准儿,总之,在母亲和奶奶的一再劝说和阻拦下,父亲又勉强将养了个把月,便扔了拐杖,瘸着一条腿,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老君庙油矿。
此时,国内的形势已是风起云涌,人民解放军胜利结束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精锐部队已损失殆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正直指江南。蒋介石被迫下野,退居幕后;李宗仁代总统妄图隔江而治,重启国共和谈;孙科带领立法委南迁至广州;国民政府一国三公,已是风雨飘摇。而彭大将军的第一野战军,正横扫大西北,锋芒直指兰州。
玉门油矿的形势,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国外技术人员已相继撤走,余下的各方势力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数千名油矿工人,与矿警、驻军之间更加对立,时不时的剑拔弩张;而矿场和炼厂的管理高层相对于矿警和驻军而言,似乎也逐渐倾向于往广大工人方面靠拢;矿警虽隶属于油矿高层,尚且能够协调,但多半是兵痞,再加上国民党住矿党部的插手,也不能完全掌控;而驻军却隶属于新疆的西北行营,行动号令根本无权干涉,再加上此时,西北长官公署、军队、军统等各种势力,都纷纷插手油矿,并有破坏和炸毁油矿的企图,作为油矿的管理高层,颇有些“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之感。
然而,接下来更令管理高层们棘手的问题是:尽管原油不停的生产,军用成品油也源源不断的向外输送,而中央财政已无力拨付数千名管理者、技术人员和工人们的工资了,尽管经理邹明等人,多方奔走,以解燃眉之急,但几个月来,虽然工人们的工资仍按月发放,但已经锐减到了三分之一,截止到4月1日,本该发工资了,却迟迟没有发放,几天后果然又出事了。
1949年4月5日,已经五天没有领到工资的工人们,突然得到了一个消息:有人说工资是油矿当局故意扣下不发。工人们一听就火了儿,压抑已久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一批炼油厂的工人们,首先闯进油矿代理经理办公室,竟然把一位代理经理给打了。
当时的总经理邹明,为解决资金问题,正奔走于南京、上海之间。事实上,直至9月中旬,中油公司广州办事处来电,说财政部同意拨付军油款黄金1000两给甘青公司(玉门油矿),请油矿立即派人到张掖中央银行提款,时值国民党西北当局加紧破坏油田和彻底败北之际,以及人民解放大军风卷残云般的席卷而来,这笔拨款最终也未能回到油矿职工手中。
我父亲王山娃不顾奶奶和母亲的一再劝阻,瘸着一条腿,毅然决然的回到了老君庙矿场。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外国专家和部分技术人员的撤走和离职,父亲带领的二十几名维修工人的地位,忽然得到了重视。为更好的配合中方自己的技术人员,维护好全矿区仅有的五台杂牌钻机,父亲他们被正式命名为钻机特别抢修班,隶属于矿场工务组管辖,后又整体划归勘探处。
4月5日这一天,我父亲带了几名徒弟,配合技术人员,刚刚抢修完一台抛锚的钻机,精疲力竭的走下钻台时,徒弟唐恩茂裹了裹油腻的老羊皮袄,冲他说道:“今儿要是再不发工资,咱也跑吧,再不跑不是饿死也得累死呀!”
“跑球甚咧!没出息的货,是这,就算是跑,也要先拿到工钱再跑。”父亲说着从怀里掏出个洋芋蛋扔给他,并拍了一下他的后脑勺,接着道:“没听说吗?解放军快到兰州了,好日子就要来了。”
唐恩茂没再说什么,他三口两口吞下洋芋蛋,帮着范玉翔、李青山他们,把维修设备和工具等,抬上了破旧的美式小道奇卡车。一行人也随后上了卡车,卡车荡起一阵尘土,驶离山沟,在空旷而寒冷的戈壁滩上疾驰。
父亲裹紧身上的羊皮袄,坐在车厢板的头前,给徒弟们挡着风。他的目光遥望着空旷而寒冷的大漠戈壁,以及祁连山上常年不化的皑皑白雪,谁也说不清楚,他此时此刻究竟在想些什么?
下一章:《闹发饷工人遭镇压,护徒弟师傅离油矿;》
日期:2011-12-15 12:18:18
第七章:闹发饷工人遭镇压,护徒弟师傅离油矿;
父亲他们的乘坐的卡车一路风尘的驶进了检查站,稍事停留,便通过了那富有标志性的四根砖质的参天大柱子,驶进了老君庙油矿矿场。又七拐八拐的来到了驻地。刚一下车,就见许多愤怒的工人,朝矿场高层驻地——唯一的几排砖房涌去。
我父亲和徒弟们都颇感纳闷,便上前拦住一位,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工人们得到了一个消息,说这几天没发工资,是被矿场当局故意扣下了,工人们聚集起来要去评理。
父亲一听也急了,这还了得?钻机每天都在轰鸣;采油树、抽油机不停地运转;汽油、柴油一车一车的向外运;工人兄弟们没白天没黑夜的像陀螺一样转,象牲口一样的干,不就是为了每月那俩“大子儿”吗?这不仅是血汗钱,而是活命钱!谁不是为了父母?谁不是为了老婆孩子?才来到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给人家当驴驶的?把他先人的!自己家的老婆孩儿,不就等着这俩钱儿回去吗?这事儿可不能看着不管!他想到这儿,把大手一挥,吼了句:“走!把他先人的!人多力量大,可不敢让咱工人兄弟们吃亏咧!”
他这一喊,范玉翔、李青山、唐恩茂等众徒弟们,纷纷摩拳擦掌的跳了起来,尤其那个尖嘴猴腮的唐恩茂,叫的最欢,蹿的最快。
一行人蹦着高儿的来到了矿场高层驻地,这里已聚齐了上百人,而且人数仍在急剧增加。此时,分公司的一名副经理出面进行解释,可愤怒的工人已经听不进去了,还没等他说几句话,就遭到了几名工人的揪打。唐恩茂几人也上去出手相助。
我父亲一见这阵势,恐事情闹大,反遭不测,赶忙上去将唐恩茂等人拉了回来。不料,恰在此时,几百人的矿警队已然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包抄上来,后面还跟着骆驼兵团住矿军队的一连士兵。现场轰然大乱,军警们先是一阵明抢示警,然后扑上来疯狂的抓捕和驱散工人。
说时迟那时快,四五个矿警已经抓住了唐恩茂和李青山,警棍和枪托在这二人身上一阵乱打乱戳,“这还了得?把你仙人的!”我父亲吼了一声,飞起一脚,一下子踢翻了一个矿警,又死死抱住另一个矿警,而他身后又有两名矿警扑上来,分别用枪将他逼住。我父亲见事不好,大声朝三个徒弟喊:“狗日的们,还不跑?等死咧!”
三个徒弟愣了愣神儿,不得已撇下师傅,侥幸逃脱了。我父亲和许多被抓的工人们,全都被押解到了矿警大队部。经过一夜的审讯和看押,酒泉警备司令部当场宣布:19名工人被逮捕,其中4人被判刑收监,3人被当场开除。我父亲就是被开除的三人之一。
第二天中午,父亲在徒弟们哀婉的目光中,闷声不响的回到了窑洞,他看了看众徒弟们,什么话也没说,背起自己的铺盖卷,带上狗皮帽子,抬腿就出了窑洞。
徒弟们也闷声不响的跟在他身后,一行人一直走到了检查站那四根青砖大柱子下。这里就是玉门油矿的门户,从此往南就是父亲为之贡献了五年血汗的油田矿区;由此往北,就是茫茫的戈壁荒山。
父亲停下了脚步,回头看了看范玉翔、李青山、唐恩茂等人,刚要开口,矿区内骤然响起了一阵沉闷而熟悉的汽笛声,这是告诉工人们,上班和开工的时间到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