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归家路》
第21节

作者: 外卖员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些年父女俩呕气,好赖事全靠白菊调和,她夹在丈夫和女儿中间,受尽了难为。
  她不怕受难为,怕的是传不好话,调和不清爽,丈夫着急。

  她怕丈夫着急,怕丈夫难受。
  自从嫁到路家,白菊的一双眼睛就全在路长顺身上,哪怕是路长顺掉一根头发她都能发现。
  按有了孩子后,注意力会转移到孩子身上,她不,她的眼里依然是只有丈夫。
  她认为丈夫才是她的靠山,孩子早晚会像鸟儿出巣,一个一个飞走,那个守在老窝里由她枕着胳膊睡觉的只能是丈夫。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事,她永远站在丈夫这边。
  兰花高中辍学也好,到南方打工也好,开服装店也好,回村办养殖场也好,她都知道,但从来不上心,她管不了,丈夫都管不聊事她怎能管得了。
  丈夫不让兰花办养殖场,她就从娘家叫人来帮着劝兰花,丈夫不让启明帮兰花筹钱,她就等在村口不让启明回家。

  “走吧,走吧,别惹你爸生气。”
  她所做的一切,没有对错,若非要分出对错,那便是站在丈夫这头就是对的,站在孩子那头就是错的。
  在白菊眼里,丈夫决定的事永远是对的,他当过兵,现在又干着村支书,他是有见识的人,他怎能错呢。
  白菊把自己活成了路长顺的影子,路长顺不在了,他的影子也就不在了。
  兰花不常下山,一般都是白菊上山去。

  一一探山坡上走一圈,回来向丈夫转达山上的情况。
  路长顺静静地听着,从不发表意见,好像在听别人家孩子的事。
  如果白菊哪没上山,路长顺会问:“你在家里呆着干什么呢?”
  白菊立刻心领神会,再晚也要赶紧往山上跑,哪怕回来后路长顺已经上了床,她坐在床头自自话,仍是要把山上的情况讲一遍。
  兰花下山来了。

  白菊恰好听到杨五的老婆在骂街,便躲到烧饼铺里和杨三对账。
  路长顺喜欢吃焦火烧饼。白菊便隔三差五去杨三那里拿烧饼,一次拿两个,正好够路长顺一顿吃的。
  路长顺并不是非吃烧饼不可,而是白菊听别人,喝完酒吃烧饼馒头渗酒,人不容易醉,于是每当路长顺在家里喝酒,便去杨三的铺子里拿两个烧饼回家。有一次路长顺夸了一句,“还是焦火烧饼吃着香。”
  白菊从此记在了心里。
  当然不能去拿烧饼,路长顺会生气的,生气了就骂她不会过日子,“吃细粮,你家里有金山银山哪!”
  白菊每次拿走烧饼都让杨三记着账,过个十半月的白菊会去和杨三对一回账,不是怕杨三记错了,而是用这种方式向杨三表明,她没忘了欠着烧饼钱呢。
  杨三每回都应付她,“对啥账,我不记账,你给我多少我接多少,我信得过路支书。”
  白菊就笑,她最喜欢听村里人讲这句“我信得过路支书。”
  路长顺看见兰花从山上下来,冲着白菊喊:“瞎串什么呢,还不快回家做饭去!”
  白菊扭头看见兰花站在村委会院门口,赶紧拿了五个热乎乎的烧饼朝家里紧走。
  兰花回家肯定是有事。

  白菊趁着枣儿以果汁代酒和路长顺碰杯之机,将兰花叫出屋,问她:“有事?”
  “我哥的电话怎么打不通?”
  “我哪里知道,他从来不给我打电话。”
  “他这个周末回来吗?”
  “缺钱啦?”

  “谷子涨钱了。”
  “人家养鸡喂饲料,你非要喂谷子……不是谷子涨钱了,是你没钱了吧!”
  娘儿俩各各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都懂对方的意思。
  兰花沉默了片刻,:“下个月有一批土鸡可以出栏,以前在南方打工时的工友在帮我联系买主。”
  “也就南方人能吃得起你养的鸡,撑不到下个月啦?”
  “嗯。”
  “别和你爸这事,我明去你舅家看看。”

  鱼有鱼路,虾有虾路。白六虽然游手好闲,却入伙县城两个“朋友”的生意,一开始往建筑工地送清水沙,最近两个月在白山开山采起了石头。
  白山在西朵山后面,也就是白菊的娘家。白山并不高,却满山都是上好的青石,青石是建房子的好材料。
  白六的那两个“朋友”,一个叫张发,一个叫赵有,以前是“混社会”的,进出拘留所就像住旅馆似的,这些年学聪明了,不再好勇斗狠,开始做起了“正经生意”。
  张发赵有打听到白六的姐夫路长顺和庄有成是战友,便风不动树不摇先和白六拜了把子,拉着他喝酒唱歌做足疗,亲密得如同一个娘生的。
  他们打得是白山青石的主意。
  白六扛着路长顺的大旗,拿路长顺的酒买路,极轻松地搞定了白山村委主任,签了采石协议。
  县城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一面拆迁一面造楼,大量需求商砼,于是,白六等人借开山采石的便利建起了水泥搅拌站,向建筑工地出售商砼。
  白菊并不知道开山卖石头能挣多少钱,但回娘家时听白六吹嘘,用不了三年,便要在县城买房子,猜到兄弟时来运转,要发大财了。
  隔着一座西朵山,路长顺当然知道舅子在干什么,也知道张发赵有在利用白六,可是他不愿多管闲事。
  他自家门前都打扫不干净,哪有闲心管舅子干不干净。
  兰花也知道舅在干什么,她正缺钱用,能借来钱就好,管母亲去哪里借呢。

  白菊给了兰花希望。兰花的心里松快下来。
  这时,屋里路长顺的声音大起来:“枣儿,你满上酒,陪叔喝两杯。谁女孩子不能喝酒的?我了吗?你当我的话是放屁,他们都当我的话是放屁……”
  兰花赶紧进屋,拉起枣儿朝外走,:“赶紧走,我爸喝多了。”
  枣儿一怔,:“留婶一个人在家能侍候得了长顺叔?”
  “我们走开他就不闹了。”
  枣儿有些不放心,白菊冲她摆手,催她离开。

  “婶,家里有蜂蜜吗?给长顺叔冲杯蜂蜜水。”
  兰花已经逃也似地出了家门。枣儿追上她:“她是你爸呢,你,你不管他啦?”
  “他最烦的就是我,他对我是眼不见为净。”
  “怎么会呢,我觉得你有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枣儿停住脚步定定地看着兰花。

  “我不争气。”
  兰花并不等枣儿,兀自朝前走去。
  她怎么不争气?这么有想法有勇气的一个女孩子,办了那么大的一个养殖场,怎么叫不争气呢!
  当然是路长顺觉得闺女不争气。这个路长顺啊,真应了那句不好听的话,“脚女人生的——一辈子迈不出大步”。
  路长顺那辈人可不就是从脚老太太肚子里爬出来的嘛,话虽然难听,却是事实。
  脚老太太生出的孩子多了去了,整整一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是脚老太太生出来的,敢想敢做的人也多了去了。
  路长顺的问题不在出身上,在思想上,大多数的村干部思想都有问题,他们不改变思想,农村就很难改变面貌。
  枣儿想着追上兰花,:“兰花姐,我觉得你应该接长顺叔的班……”
  “你想什么呢?”兰花:“你这个想法很不好,这话千万可别再讲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