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儿和兰花走在回养殖场的路上,两个人都沉默着,有些累,也有些无奈。
大喇叭又响了,还是路长顺的声音:“全体村民请注意,今打枣摔伤了两个孩和一个老人。大家伙在打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不要让孩爬树。大家伙都是乡里乡亲的,要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家里有劳动力的,忙完自家的活帮帮那些老人孩子……”
兰花发牢骚:“村里哪还有劳动力啊。来收枣不提前通知,早几开始打枣,就不会这么急了。”
一声长长的鸟鸣划过夜空,鸟儿归巢了。枣儿想,那些出门在外的人,会不会惦记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早早回来呢!
回到山坡上,兰花去养殖场,枣儿拿出笔记本电脑上网。
谢媛媛正好在线上,看到枣儿便和她打招呼:“第一书记同志,在山里舒服吗?”
枣儿无精打采地回了个“难过”的符号。
“怎么了亲爱的,后悔了?要不要我把你弄回来?”
枣儿把今的情况简单了一下。谢媛媛:“笨,这事早和我啊,不就是打个枣嘛,我分分钟钟搞定。”
枣儿发了个“撇嘴”的符号。
“不信?亲爱的,你知道义工联盟吗?我就是磊山义工的召集人——之一。打枣这事好玩,我保证一呼百应,你吧,要多少人。”
枣儿顿时来了精神,“太好了,人越多越好,不过明一早就得赶到朵子西。”
“没问题,你就等我好消息吧,我马上发出江湖召集令。”
枣儿每隔半个时打一次谢媛媛的电话,打得谢媛媛急了,:“姑奶奶,别骚扰我了,明早上等着在村口放消息树吧。”
第二清早,路长顺去村委会门口准备收枣的场地,只见三十多辆私家车浩浩荡荡开了过来。
路长顺心,乖乖,今年收枣怎么来了这么多车。
路长顺一愣神的功夫,一百多口人从车里忽拉下来了,他吓了一跳,赶快迎上去结结巴巴地问:“你们,你们是……干什么的?”
谢媛媛问:“这不是朵子西吗?”
“是啊?你们要干嘛?”
“我们是磊山义工联媚,庄枣儿让我们来帮忙打枣啊,她在哪里?”
正着,枣儿已经从山上过来了。她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懵,问谢媛媛:“老谢,怎么这么多人?”
“你不是人越多越好吗?放心,我们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让群众管饭。哈哈。”
路长顺一听,大喜,:“我这就去广播,让各家各户带你们上山。枣子随便吃,临走再带些回去。”
“大叔,我们可不是鬼子进村,要吃你肯定堵不住嘴,带回去就不用了,到时按市场价卖给我们就行了。我们来时就定好了,一共一百二十人,一人买五斤,算是为农民伯伯尽份心。”谢媛媛。
路长顺高胸:“好,好,你们不是鬼子进村,是八路军支农。枣儿,替我招待好你的朋友,我去召集村民。”
人多力量大,一百多义工,仅用半的功夫,边玩边干,其乐融融,很快就帮需要卖枣的村民收完了大枣。
枣儿悄悄问媛媛:“你们这么多人,得怎么管饭啊?”
媛媛:“让你们管饭还叫义工吗?放心吧,饿不着,我们有经费。记着啊,以后再有这样好玩的活动通知我!”
“好玩?”枣儿:“好吧,我会经常给你们这些城里的闲人找些好玩的事做。”
枣儿帮朵子西做了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心里稍稍得到了些安慰,或者稍稍增加了一点存在感,但孤独依然还在。
润物细无声,枣儿的网站在悄悄发挥着作用。
朵子西的人越来越感到自己原来离外面的世界很近。
自从庄枣儿把兰花的养殖场改成了珍禽园,常有一些背着背囊的人进入村子,进入西朵山,靠近兰花的养殖场。
山外的人对什么都好奇,会对着一盘石磨一架耩子看半,会和墙跟晒太阳的老人热乎起来没完,也会对着连绵起伏的西朵山大喊大剑
山里人不明白那些古怪的人,问枣儿,穷山沟沟有什么可看的。枣儿念一首他们似懂非懂的诗作为回答: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饶梦
山里人对山里的一切都不希罕,包括兰花珍禽园里的飞禽走兽。
但是朵山珍禽园却悄悄在磊山县出名了。每逢周末,各种车辆载着红男绿女涌进朵子西,涌进山里,人人都两眼放光,急不可耐。
仿佛这深山老林藏了什么宝贝,来得晚了便被别人抢去。也没见他们找到什么宝贝带走,只是到兰花的养殖场里买只几斑鸠或者山鸡。
那些东西,嚼起来像老聊蒜苔,不好吃。山里人。山外人笑,买得更多了。
谢媛媛又带着朋友来过一次,兰花亲自下厨,为她们做了一桌子野味。
谢媛媛和朋友们大快朵颐后,直赞兰花的厨艺好,建议她在珍禽园旁边开个野味馆,为前来游玩参观的人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以增加收入。
兰花对开饭馆没有兴趣,一笑置之。但是余溪的爸爸余进江看到了商机,在自家的枣林里搭了三间简易的木屋,挂出“野味馆”的招牌。
上次余溪从树上摔下来后,余进江得知消息,马上和老婆高翠从深圳赶了回来。
他本来想看看儿子和女儿,过完中秋节再回深圳的,可是三岁的余水一句话打消了高翠回深圳的念头。
水:“妈妈,你们别走了,人家的孩都有爸爸妈妈搂着睡觉,我也想要你们搂着水睡觉。”
高翠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任余进江什么就是不走了。
余进江想一个人回深圳。这时余大娘在旁边:“钱重要,人重要?挣再多的钱,一家人妻离子散的有什么意思。”
母亲的这句话又把余进江留了下来。
余进江在深圳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块钱,高翠也能挣三千多。他挣大钱挣惯了,猛的闲下来心里像爬进了蚂蚁,浑身痒痒不知挠哪里舒服。
就在山上转悠,转来转去看出了门道。
他出去打工时,兰花的养殖场正是半死不活的时候,没想到回来后,养殖场变成了珍禽园,飞禽走兽热闹了西朵山。
他在深圳见过大世面,知道现在的人嘴越来越刁,越来越馋,这些个野味最对吃客的胃口。
尤其得知村里来的那个大学生村官建了个网站在帮兰花搞宣传,而且效果很明显,已经吸引了不少城里人。他就有了主意,马上建起了野味馆。
高翠:“你会做菜吗就开饭店。”
余进江:“你会呀。”
高翠:“我做的菜自己吃吃还行,哪能开饭店,你快别弄了,搞砸了要亏钱的。”
余进江:“你不懂了吧,城里人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山里来吃饭,不是冲你的厨艺,是冲野味来的。”
就这样,余进江把野味馆开起来了。
虽然生意不像城里的饭店那样人来人往,但是只要到朵山来的游客,没有不到他的饭馆来吃饭的,一来二去,名声就喊出去了。
余进江很聪明,有时看到兰花忙起来没时间做饭,就炒了菜送过去。有时干脆把枣儿和兰花请到饭店一起吃。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