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归家路》
第55节

作者: 外卖员
收藏本书TXT下载
  路长顺培训了整整一个月,回来后,兰花的饲料厂连设备都安装好了。
  他明白庄有成和兰花联起手来骗了他,但这回他没有发火。
  这个培训班没有白上,专家深入地剖析了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前景,对他的启发很大,让他明白了兰花所做的事的意义所在。
  专家有一段话让他尤其激动,专家,“农村创业和城市创业是一样的,只是平台不同罢了。现在人才都在往城市流动,农村反而成了青年饶创业洼地,创业成功的几率因此大大增强……”
  “村干部要有包容心,要允许青年人试错,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谁不是一步步从不断犯错,不断纠错走过来的!年轻时不犯错,到老了就会犯大错,所以犯错不可怕,走弯路也不可怕,这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路长顺开始反思,发觉兰花在创业过程中,的确是走了弯路,也犯了一些错误,但她真的像专家的那样,很清醒地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地作了修正,现在不就走得很顺畅了吗?
  反倒是他,因为和兰花赌气,一直活在错误的情绪里。
  如果兰花受他的情绪影响,放弃继续走下去,结果会是什么样?他不敢想。
  路长顺围着兰花的饲料厂转了一圈,又进到厂房里,抚摸着崭新的机器,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路长顺在心里感叹着,现在的年轻人,真是敢想敢做。

  从朵子西回来后,周羽主动要求调整分工,他负责下村催收额农户贷款,满山负责镇驻地的贷款。
  满山嘴上,你辛苦了。心里却很高兴,他正有此意,只是不好开口。
  因为路兰花有三十万的贷款已经到期,满山不愿去面对她。
  满山找庄有成谈那一千二百万贷款事情,并把解决方案拿给庄有成看。

  庄有成接过来扫了几眼,随手扔在一堆文件里,紧蹙着眉一言不发。然后就借口要开会研究就把满山打发了。
  满山锲而不舍,每般钟准时到镇政府大院报道。
  党政办的李晴一见他从大门口走进来,马上把茶水准备好等着他,按照方一同的吩咐,陪着山侃大山。
  庄有成为官三十年,办过的最恼火的事就是这笔贷款。

  他知道不还对信用社不公平,可是若要还,镇政府的确凑不出这么多钱。
  至于满山的解决方案,不过是新瓶装旧酒,重新醉一回,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在他的任上再次坐实之嫌。所以他不想去触及。
  这笔贷款是庄有成的前任赵政硬压着办的,他非常后悔当初没能顶住压力,以至白白落了这么一大笔债务。
  庄有成在做镇长时,和当时的书记赵政政见颇多不同。
  赵政是从县政府办公室干上来的干部,他以为做一方诸侯是件很幸福的事,所以要求到朵山来。
  到任后才发现根本不是他想的那回事。
  朵山的穷是一方面,最让他头疼的是每迎来送往的接待,县里随便哪个部门下来个副局长甚至科长,他都得恭敬地伺候着。

  有时一要来五六个调研的考评的检查的,一要下乡好几次。这和他在县办公室时完全不一样,那时是所有的部门看他脸色,给他面子。
  赵政很快就厌倦了基层生活,张罗着调回县里。想要回去得弄出点动静,干出点成绩,于是他开始大搞政绩工程。
  他干了两件在当时朵山颇为轰动的事情。
  一件是把县里的滴灌试点项目引到朵山来。一件是上马矿泉水厂。

  庄有成清楚他的目的,竭力反对,在丨党丨委会上和他争得脸红脖子粗,坚决不签字不放校
  后来县长亲自出面,庄有成没办法才做出让步。
  为此他提出调离朵山,结果被县长一拖再拖,最后两个项目建成后赵政调到县建委,他接了书记。
  事实证明,庄有成的反对是正确的。

  滴灌技术是好,但是不适合朵山镇,朵山属丘陵地带,山坡地多,首先对滴灌管道铺设就是一个难题,深了埋不下去,浅了山水冲刷容易暴露,冬管道里的存水结冰会造成爆管。
  朵山是沙土土质,以种植花生为主,滴灌的成本太高,得不偿失。这个项目验收完就搁那儿成了摆设,几年后连铺设的管道都被老百姓扒掉了。
  至于矿泉水厂,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项目。
  西朵山八仙沟有一眼八仙泉,常年不干。

  民间传是八仙游历至此口渴,铁拐李用铁拐使劲在地上一戳,戳出一眼泉,供八仙饮用,八仙走后这眼泉就留下了。
  据当地百姓有个头疼脑热的毛病,不用治,一喝八仙泉的水就好了。
  赵政借题发挥要做水文化,亲自带着水样跑省里跑北京,找专家鉴定,前前后后花了几万块钱拿回一撂证书,这是上赐给朵山的宝藏,管子一接,源源不断流出的不是水而是黄金,这么好的项目当然要大上快上。
  那时朵山人还不知道矿泉水是个什么东西,领导好就都好,于是一致响应投资五百万上马八仙泉矿泉水厂。
  镇政府没钱,动员政府工作人员集资,普通工作人员每人一万,村干部和镇部门负责人两万,镇丨党丨委成员每人五万,集了二百万,剩下的三百万缺口由信用社贷款解决。
  八仙泉矿泉水厂建成后,开业仪式搞得很隆重,从省里到市里来了不少领导,电视台报纸进行大肆宣传,宣称力创磊山第一利税大户,年利税过千万元。
  这么好的项目,当然是赵政的政绩,于是一纸调令把他调到县建委当主任去了。

  热闹一过,没用一年,矿泉水厂便成了弃儿,五百万结结实实地扔进了水里。
  庄有成为了还集资款,勒紧裤带过了三年苦日子,只是信用社的三百万贷款再也无力偿还。
  作为抵押物,信用社想把矿泉水厂拍卖变现,卖了几次都无人接手,镇上想利用起来,信用社又不撒手,成了两家都管又都管不聊烫手山芋。
  深山老林里一座厂房,既无法变现,又无人租赁搞经营,一放就是许多年,机器被严家贵卖了废铁,厂院长满了荒草,一派凄清景象。
  这两件事对镇政府的形象损害很大,以后不管镇里准备上什么项目,这边放出风去,那边被老百姓给骂回来。
  不光老百姓不再信任镇领导,镇上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们也多有微词。
  庄有成为了重新树立政府的威信,上任后一直坚持休养生息,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的不折腾原则,看似无大作为,却让朵山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
  朵山信用社要撤并的消息,对庄有成来,有喜有忧。

  喜的是一旦信用社撤并,以前的债务有可能一笔勾销,至少不会和信用社对着门,抬头看着债主心烦,朵山的日子也就更好过了。
  忧的是诺大一个千年古镇,竟然养不住一个信用社,作为朵山镇的带头人,是件很丢脸的事情。
  让他没想到的是,信用社突然不撤了,并且派来两个年轻人收拾烂摊子。
  他知道这两个年轻人绝不是来度假的,肯定会对不良贷款采取措施,镇政府作为欠款大户,自然免不了一番交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