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已成往事》
第20节

作者: 求不得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景义问“他打你们没有?”
  刘照丰摇摇头“没,就是骂了,他喝多了躺在炕上我和妹妹离的远。”
  刘金荣把脸贴在妈妈脸上“妈,他好凶的。妈,我饿。”
  张景义茫然的在屋里看了一圈,脑子里乱哄哄的,刘照丰小声叫了一句“妈。”
  张景义一下子清醒过来,把刘金荣递给刘照丰“抱着小妹,咱们走。”
  刘照丰接过妹妹问“咱们去哪?”
  张景义去拿箱子“先去你庆远舅家,完了再想办法,妈把户口办过来了,不行妈去找政府。”
  张景义这会儿内心无比的坚定,她要去找政府,她丈夫是英雄,儿子是英雄,凭什么没个活路?
  张景义拿出一百五十块钱放到炕桌上,一百是还胡大头的,五十算是这段时间的吃住钱,费力的拎着两个箱子,刘照丰抱着妹妹,娘三个出了院子。
  张景义锁好院门,锁院门的时候她迟疑了一下,但看了看孩子,心又坚定起来。

  找到公交车站,张景义已经累的大汗淋离,好不容易在热心人的帮助下上了车,买了车票,抱着女儿搂着儿子看着车外的景色,这会儿她真的想车永远不要停下来,因为她下了车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坐到终点,又有热心人帮着把箱子拎下来,娘三个靠着两个箱子站在路边抹眼泪,杨庆远家里没人。
  “妈我饿。”刘金荣趴在妈妈怀里小声说了一句。
  张景义抹了把脸站起来,看了一下四周,把女儿交给儿子抱着“你就站在这里,坐在箱子上不要动,有事情你就喊。听懂了吗?妈去找找你舅舅。”
  想了想,张景义来到杨庆远邻居家敲响房门,第一家没人,第二家没人,第三家,一个大妈开了门“找谁?”

  张景义鞠了个躬“大婶你好。我是,106家的亲戚,我是他姐,前几天在这住过的。”
  大妈往那边看了看“老杨家?杨庆远家?”
  张景义说“对对,杨庆远,我是他姐姐,从庄河过来的。”
  大妈问“你,有事儿?”

  张景义说“他不在家,我不知道他单位在哪,他今天,能回来吗?”
  大妈摇了摇头“我不知道他今天回不回,他在钢厂上班,但是哪个车间就不知道了,钢厂有那么大,那么大一片呢,我一个老太太也分不清。那你先进屋呆会儿吧,等会儿。”
  张景义咬了咬嘴唇“那,大婶,你家里有什么吃的吗?不是我,是我两个孩子,一天没吃东西了,饿的直哭,我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我买,我给钱。”急慌慌的去掏钱。
  大妈往两边看了看“孩子呢?”
  张景义说“在路边,看东西呢。”指了指那边。
  大妈拍了张景义一下“你呀,走走,领过来,把孩子扔路边你也能放心,这车多马乱的。”

  大妈和张景义一起把孩子皮箱弄到了楼里,大妈又去给倒了热水,给两个孩子拿了饽饽和煮熟的土豆,张景义要给钱,大妈没要“邻里邻居的,孩子吃一口能值个什么,可别臊我了,你也歇会儿。这是从哪来?”
  张景义说“我刚从庄河回来,回去迁户口。”
  大妈问“办好啦?这年头户口可不好迁,听说啊,户口政策要变啦,也不知道怎么个变法,反正,以后想迁更难了,听说是什么公社化集体化,我一个老太太,就是听了一耳朵,也搞不懂,反正就是,农村的就钉死在农村了,不能进城,城里的也不能去农村了。”
  张景义问“那我这刚迁出来的,还能给落吧?”
  大妈说“你手续办好了肯定给你落。听说以后要办粮票了,粮食跟着户口。按户口本办粮票,一家人一个月粮就得按着人头买,多了没有,一个人多少都是固定的。你是这边的户口粮食关系就钉死在这了,去别的地方买不到粮。也不知道是好事坏事。”

  张景义问“拿钱也买不到粮?”
  大妈摇摇头“买不到喽,国家有规定啦,不准向没有户口的人供粮,私人之间更不准,犯法的。前两天街道刚组织我们开的会,以后只能凭着户口和粮食关系到指定的地方去买粮,买多买少都是人家说了算。以后在外边吃饭都得拿粮票去才给吃,都和以前不一样啦。”
  其实国家粮食早就开始统购统销了,不过一直管理的不是那么严格,由其是城市里,在58年以前还没有限制性购买,一度出现了粮食倒流回农村的现像。从58年秋天起,粮食管理一下子苛刻起来,严的令人无法想像。
  而张景义也不知道,自己马上就将被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命运大转盘里。
  陪着大妈说话,喝了点儿水,刘金荣吃饱了趴在妈妈怀里睡着了,刘照丰也在一边打嗑睡,这两天他照顾妹妹一直也没睡好,而且,他也饿呀。

  天蒙蒙黑,杨庆远一家回来了,这让张景义长舒了一口气。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娘三个提着行李进了杨庆远家,杨庆远都懵了。
  “这是怎么了?姐,你这是?”
  张景义说“户口办完了,直接落就行了。胡家我不去了。你再帮我找个地方落下脚行不?我明天去找政府。”
  杨庆远说“怎么了?前几天不是还挺好吗?”
  张景义说“那人是个好酒的,天天喝醉,孩子也不管,我走了五天,孩子饿了三天,还吼孩子。”
  杨庆远用拳头砸了一下掌心“明天我找他去。”

  张景义说“不找了,就这么的吧,帮我找个地方能呆几天就行,等我找了政府安置好地方就搬走。住旅店也行,能不能帮我开张介绍信?”住旅店要介绍信她是知道的,听先生说过。
  杨庆远说“开介绍信也得明天了,今晚先就在这凑和吧,你们娘仨睡这屋,我们三个去边上挤挤。”
  他这屋小屋太小,睡一个大人将就,一家三口根本挤不下。这也是为什么前几天他让媳妇儿孩子回娘家的原因,家里太小。
  张景义说“刚才我呆的那个大婶家有地方,你去说说,我付点钱,在她那边将就一晚上看行不。”
  杨庆远说“胡婶啊?嗯,她那屋要大些,儿子也不在家,我去问问。”
  杨庆远出去到大妈家问了问,胡婶到是个热心的,痛快的答应了。杨庆远说“可能要住几天,我姐要落户口,完了等政府安排,你看,能不能多住几天,我给你算点儿钱。”
  胡婶说“什么钱不钱的,邻里邻居的,我看那娘仨也不容易,瞅着像是大户人家的,估计也是没遭过什么罪,懂事儿。那就过来吧,我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不嫌我老婆子就行。”
  杨庆远还是给塞了五块钱,就当是这几天娘仨的伙食费了,胡婶推了几下也就收了。
  就这样,张景义带着两个孩子,暂时在胡婶家里安顿了下来,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连续几天,张景义把儿女托付给胡婶,拿着材料跑到公丨安丨局去落实户口,但总是被告之等等。
  这一等就是近十天,天气彻底冷下来了,北风呼啸着从大地上掠过,天空总是阴沉沉的,胡婶说,马上就要下雪了,要给孩子穿厚实点儿,这个时候受了风寒最伤身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