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荣不自觉的吞了口唾沫“吃不完吧?”
张清之说“没事,在车上吃,要坐好几天呢。”
吃着放了紫菜和小海米的馄饨,就着甜酥的酥饼,这是刘金荣这十年来吃的最好吃,最值钱的一顿饭了,好吃到她有点儿舍不得咽下去,就想在嘴里多嚼一会儿。
张清之几口就喝完了馄饨,吃了两个酥饼,说“吃完咱们去商店看看,买点儿东西带着。得抓紧点时间,晚上去北京的火车就走了,就得等明天。”
刘金荣顿时顾不得美味了,加快了速度。
吃完饭,张清之找了黄草纸把剩下的酥饼包好裹上塑料布装到书包里,两个人出来往东走。在车流中穿过了在刘金荣眼里豪华的宽阔的柏油马路,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三角地这边。
这会儿百货大楼已经盖起来了。
在里面转了一圈儿,给刘金荣买了两件衣服一条裙子,鞋,还有一条裤子。
这会儿没有卖内衣的,都是穿着自己家里做的棉布裤衩,商场里最大的柜台也是布料柜台。
刘金荣红着脸说“怎么给我买这些东西,你也买一件啊。”
张清之说“我用不着,部队上啥都发,也不让穿别的。你好不容易出来一回的。”
刘金荣说“那你,那你也不能把钱都花了呀,你爸妈到时候不得怪我。”
张清之说“家里我给了钱了。我平时不花钱,一年能攒一百六七呢。”
刘金荣说“真多。俺家种一年地才计了不到三十块钱。”
张清之说“还有粮份呢,也不能那么算。城里钱是要比农村多,不过城里花钱的地方也多。”
刘金荣说“那也比农村过的好,将来我要是能进城就好了。”
张清之说“能,我退伍了能分到城里,到时候把你接出来。”
刘金荣低头看着怀里抱着的衣服笑起来“你,你啥前能当满了退伍?”
张清之说“我也不知道,这个得听命令。”
刘金荣咬了咬嘴唇,看向远远的火车站“时间还赶趟不?”
张清之看了看手表“赶趟,还逛逛不?”
刘金荣摇摇头“不了,尽花钱。”
两个人就回到火车站这边,张清之去买了车票,然后到国营饭店买了些煮鸡蛋和饼。这年头买饼算是比较奢侈的行为了,一般也就是几个馒头。至于在火车餐车上吃饭,那是干部才有的资格。他报销。
这年头已经有卧铺了,不过只卖给干部,老百姓没资格乘坐,哪怕车厢空着。那个要单位介绍信的。
刘金荣看着张清之一样一样用黄草纸包好放到书包里,问“买这些干啥?”
张清之说“我看你爱吃饼。火车上没有,到时候在车上买个汤或者菜就行了,嫌凉可以求他们热一下。车上吃饭是定点儿的,过了点儿就没有了,饿了也能垫一口。这趟车就有热水了。”拍了拍卡在书包上的搪瓷缸。
刘金荣有点儿开心,也有点儿耽心,问“你用了这些粮票,还够吗?”
张清之说“车上不要粮票,有钱就行,只有城里才要粮票,我算着呢。”
刘金荣说“那肯定得贵吧?”
张清之摇头说“不贵,肉菜才八毛,盒饭三毛五,开水不要钱。”
刘金荣惊讶的说“一盘菜八毛还不贵?你一个月十多块钱能买几盘?”
张清之说“又不是顿顿吃。车上菜香着呢,都是大师傅,等你尝尝就知道了。”
在80年代以前,火车餐车上的标准是相当高的,因为那时候不对普通百姓开放,进餐车的全是干部,学者什么的,所以有了相应的要求。餐车上的厨师都是真正的大师傅。
那时候三十几种菜,中西餐都有,色香味绝对是比一般的饭店要好的多。价格也不贵,那会儿有定价标准,成本一块,卖价不能超过一块八。
土豆烧牛肉是那个时代比较贵的菜了,一块四。
像酱爆鸡丁,醋溜鱼片这些都是一块或者一块二。素菜是三毛五毛,七十年代不少人到火车餐车上打牙祭。可以省粮票,而且好吃。
后来到80年代,火车餐厅开始向普通百姓开放,菜品种类也越来越少,因为不易储存。一直到80年代中期,火车上储存肉都是用土冰箱,放一块冰码一层肉,再放一块冰再码一层肉这样。
到了80年代末,餐车上已经就只有土豆白菜什么的那几种菜了,价格也随心所欲起来,老百姓可以随便进了,但吃不起。一个月工资都不够在车上吃两顿饭的。
而且也是从那个时候起,火车餐车就开始给难吃代言了,没有最难吃,只有更难吃。又贵又难吃。
十点十五,两个人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车上,和县里过来的火车完全不同,整洁了许多,车上坐着的人大部分精神面貌也大不相同。
在这个年代坐长途火车的人要么是拿着介绍信的出差人士,干部,要么就是军人学生,老百姓很少。
陆捌年,轰轰烈烈的宏伟兵大串联运动已经结束,各地开始“复校闹革命”,开始对宏伟兵进行控制和转化,并由此引发了另一波大潮,就是上山下乡的知青。
当时学生已经控制不住了,为了让他们的“忠诚和激情”有个发泄的方向,缓解城市里的紧张气氛,同时也是为了解决越来越紧迫的待业问题,给农村增加生产劳动力,陆捌年这会儿他老人家手一挥,千万大军就杀向了农村。
到陆捌年底,沸腾了三年的宏伟兵运动基本消散,得到了实际的控制。
这三年时间里在全国范围内,对传统,对文化,对教育,对国家管理,造成了让全世界震惊的巨大破坏,可以用罄竹难书四个字来形容。
青年团和少先队已经完全处于解散状态,火车一度成为他们的专用免费交通工具,他们纵横四海,他们威震宇内,他们向一切看不过眼的人和物挥起巨拳,一切在他们面前都将化为齑粉。
现在,他们吹起号角,义无反顾的冲向了广阔的天地到农村去,那里大有作为。
张清之说“前两年不敢让你出来,那时候火车经常挤不上人,也没有时间,想停就停想走就走的。现在好了。”前两年,火车经常因为车上的人要下去跳忠字舞而无限晚点。
刘金荣有点儿不明白,不过也没问,点了点头。她的注意力全在张清之身上那个书包里吃的东西是这个年代最能吸引人的东西了,没有之一。
一声鸣叫,火车开动,这会儿外面已经有些热了,车窗都打开着,随着火车的前进凉风吹进车厢。
本溪慢慢被火车抛到身后,前面是一片未知的世界。
十一点,列车上的喇叭响起来亲爱的旅客朋友,亲爱的旅客朋友,午餐时间,到了。火车上为您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您可以到餐厅点餐,也可以到列车员处购买盒饭。”
列车员拿着小本走到车厢里“吃饭啦,有要盒饭的吱一声。三毛五一份啊,把零钱准备好。”
这会儿是先收钱,后送餐,没有来回推着的餐车。主要是为了计数,然后厨房按数准备。当然,去餐车不存在,可以随便点,只是得有资格。
张清之推了推昏昏欲睡的刘金荣“吃中午饭啦,咱们是在这吃还是去餐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