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主一说雍正,吴夺倒不惊讶。
因为雍正乾隆两朝,是历朝历代仿制汝窑数量最多的,官窑仿,民窑也仿。
要是雍正官仿,摊主绝不可能就这么摆在摊子上。
而雍正民窑仿汝窑,现在的市场价格,吴夺还不太清楚。
“你还是报价吧。”吴夺一边说,一边拿着手机开始查。
“行,不啰嗦,整一万。”
吴夺在某权威平台登录会员身份,查到了一些拍卖记录。这雍正民窑仿汝窑器,确是一万两万的比较常见。
“这怎么就能到雍正呢?”吴夺接口,“雍正的釉色,也不这样啊!”
“官仿釉色没这样的,但是民仿有。要是官仿,我也不可能报这价儿啊!”
“我再看看。”吴夺此时该使出杀手锏了。
结果,吴夺彻底被晃了一下子!
不是雍正!
但却更早!
明代的,还是官仿!
明代官仿天青釉汝窑器,那就只有宣德朝!
别无其他。
“听”出来了,吴夺的理论知识也跟上了。
对啊!宣德官仿汝窑是在景德镇御窑厂干的活儿,器型略大,胎更厚重,釉水也会偏透一些。釉面的橘皮纹,也正是宣德官仿的一个典型特征;只不过,这一件不算很明显。
而且,宣德官仿的天青釉汝窑器,有两种釉色。一种是近似天蓝色,另一种就是这淡青色。淡青色相对天蓝色,受重视的程度差一些。
价钱嘛,也相对低一些。
但,这是官仿,还是宣德官仿!一万,必是个大漏儿!
其实吴夺并不了解宣德官仿汝窑器的市场行情,但不用查就敢断定,便宜不了。
虽然内心很兴奋,但吴夺表面控制得还不错,同时不断自我提醒要冷静。
而在冷静的过程中,吴夺倏然间却又生出一种感觉,这摊主,似乎哪里不对劲儿······
“一万太高了,我看也就是千数的东西。”吴夺定了定神,先还了一口价。
“不高。这一件是雍正民仿的精品,都有点儿宣德官仿的意思了!”摊主很坚决,“这东西本该叫两三万的,我就是一口价不想啰嗦。”
一听这话,吴夺恍然大悟!
摊主把吴夺感觉不对劲儿的地方给点出来了!
这个摊主,能看出是懂行的;既然懂行,为什么会定性为雍正民仿,而不是宣德官仿呢?
刚才连他自己都说“有点儿宣德官仿的意思了”!
实际上,雍正民仿汝窑的精品,和宣德官仿汝窑,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胎质都是偏厚,釉面都是偏透,支钉痕都是偏大,开片也都不太够。(开片不详解了,简单说,釉面自然开裂纹。)
既然如此,摊主应该先往价值高得多的宣德官仿上说!
起码先唬唬人试试啊!可他唬都不唬,就对吴夺说是雍正民仿。
这实在是太让人费解了!
吴夺愈发纳闷,拿着这件水仙盆翻来覆去地又看了看。
毕竟,若是二十多年内出现什么破损残裂之类的再加什么高技术修复,他是听不出来的。
但吴夺却找不出任何动过手脚的端倪。
“我再想想。”吴夺嘴里说着,手里拿着,眼里看着。
“古玩买卖,哪能着急呢?你慢慢看。”摊主又点了一支烟,“不过,价儿就这个价儿,你要是想砍,就免开尊口了。”
吴夺嗯了一声。价钱方面,他也看出来了,摊主不会落的。
实在是看不出有任何问题。
拿下再说吧!
又不是很贵。
至少是宣德官仿汝窑的底子,就算有啥问题,哪怕是碎成两半又拼粘起来,一万能亏到哪里去?
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万一就是摊主阴差阳错走眼了呢?
“行,我拿了吧!”吴夺掏出手机,“转还是扫。”
“扫吧。”
货款两清。摊主找了个锦盒装了,又给套了厚塑料袋。
吴夺拿着东西,心说这摊子上也差不多了,再去看看别的。
正要起身,摊主却压低声音,“我说,生坑的东西,感兴趣么?”
果然是铲地皮的,鬼货不弄明面上。
“哪一类?”
“有瓷的有铜的。”摊主说的时候,左右又看了看。他这个摊子上,目前只有吴夺一个人。大多数来七里堡旧货市场的,主要还是买旧家具的。
“东西多么?”
“不多,眼下一样一件。”
“铜的是什么?上三代?”吴夺也是好奇心作祟,因为如今市面上,夏商周上三代的青铜器,已经不可能摆出来了。
市场里摆的,都明着说是工艺品;真正的交易,都是在小圈子里进行的。
“嗐!这就别想了,哪有那么多上三代?十个里面九个假,还有一个拼的吧?”摊主笑了笑,“汉代的能弄一件就不错了,可惜残了一只耳。”
吴夺一听,一只耳?我又不是黑猫警长,那就算了;接着问道,“瓷的呢?”
“我心说你得先问瓷的。”摊主笑了笑,“跟你买的一样。”
“什么?也是雍正民仿汝窑,只不过是生坑?”
摊主摇摇头,“一样的意思只说仿汝窑。不过,生坑这件可是宣德官仿!要比你买的雍正民仿稀罕多了!这宣德官仿汝窑,市面上虽然只有生坑没有熟坑,但价值大啊!”
吴夺一听这话,怔了怔之后,彻底明白了!
摊主为什么把这件宣德官仿汝窑,说成是雍正民仿汝窑?因为他认定宣德官仿汝窑没有熟坑,也就是传世品;只有生坑,也就是出土器。
吴夺不知道而摊主知道的现实情况是:宣德官仿汝窑,目前发现的公开的,都是出土器,不管是博物馆里还是市面上,往往都有土沁或者白斑,哪怕早就出土了,这些特征也还带着。
而吴夺拿下的这一件,显然是传世品。雍正民仿汝窑,传世品还是不少的。
即便如此,其实摊主也可以硬拿“宣德官仿”唬人,因为很多买家并不知道这么多。但是,这七里堡旧货市场,不久前刚有文物稽查队来过,这个摊主就变得小心了。
之前还没和吴夺交易呢,摊主若用“宣德官仿”唬人,万一吴夺了解到“宣德官仿”都是生坑,也不管具体情况,直接举报呢?虽说这一件肯定没问题,但毕竟是个麻烦事儿。
而现在,吴夺已经买了这件东西,经过一来一回,摊主也看明白了,吴夺问题不大;所以,才又敢悄悄问生坑的东西行不行。反正他也没摆出来,先试探试探。
吴夺故作考虑状,点了一支烟,立马用手机又登录了权威资料平台。
结果,一件宣德官仿汝窑的交易品也没查到!
这是吴夺的知识盲点。
他只知宣德官仿的特征,却不知宣德官仿没出现过熟坑传世品,更不知宣德官仿的行情。
同时,宣德官仿汝窑,也查不到公开的交易记录。因为基本都是出土器,数量又很少,交易往往不在明面上。
吴夺手里这件,竟然是宣德官仿汝窑的传世品!那就是极为罕见的特例!
兜兜转转的,没想到漏得更大了!
这可比吴夺之前想的要生猛多了!
一想到这里,加上已经拿下了,吴夺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不一定吧?宣德官仿汝窑的熟坑,听说个别大藏家手里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