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大佬的厨艺人生》
第19节

作者: 豆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曹老板说:“照你这么说还真行,那就这样整。”
  我说:“曹哥,你可考虑好了,我是觉得行,你也得想想,要是认可那咱俩就配合一下,你在前面整摆档的架子,我就开始整理菜谱,咱俩一起来,五一之前整完了,到时候熏味和小海鲜一起推出,还有新菜普也一起上,你看咋样?”
  曹老板说:“行,没问题,我明天就找人开始做架子整明档,你就整菜谱,咱俩一起行动。”
  我说:“那好,对了,要上熏味还得找电焊工做篦子,买熏锅,做锅盖。”
  曹老板说:“到时候你把尺寸给我,我去整。”
  我说:“好,那没啥事了,咱们就这么干。”
  和曹老板谈完之后开始着手整理菜谱。
  初步确定热菜三十道,外加冰鲜海鲜;凉菜十道,外加熏味;饺子六种。
  这是第一次尝试着把菜品精减到如此地步,就连小饭店菜品都比这多。我的观点是菜品不需要太多,做精就好,菜品再多做不精也是白扯。当时还没有“菜谱越薄利润越厚”的理念,就是感觉菜不要多,要精品菜,哪管只有二十道菜,只要这二十道菜都能吃住客人,客人吃完都说好就行,就比整七、八十道菜品强。
  熏味和冰鲜海鲜在前面直接展示,不需要上菜谱,直接面对客人销售。
  那时候还没有相片菜谱,都是文字型的。既然是文字型的,那么就不走寻常路。整个店面有点怀旧,民国风情,于是把菜谱设计成一本书的形式,纸选用的是牛皮纸,做成民国时期信纸样,菜品名字竖着写,选用的是小楷字体,价钱不是阿拉伯数字,是咱们汉字。菜谱装订的时候用黑线缝的,缝完之后一看有点像武侠电影里的武功秘籍“葵花宝典”。
  打开第一页是店誌,最后一页是寄语。菜谱分四篇,分别是“热菜篇”“凉菜篇”“饺子篇”“酒水篇”设计了四道特色菜,每道特色菜都加入语言描述,形成典故,单独一张穿插在整个菜谱之中,客人每翻两页就会看到一个特色菜,读读对菜品的介绍和风趣幽默的小典故也是乐在其中。
  这套菜谱设计完之后给曹老板审查,曹老板看完之后直接通过,说这是整个省城第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菜谱,看菜谱就能吸引客人,看对特色菜的介绍就能点特色菜,同时还不会觉得菜品少,很丰满。

  当听了他说“挺丰满”三个字的时候忍不住笑了,竟然说菜谱挺丰满,还头一次听说。
  这套菜谱推出去之后先不管菜做的如何,菜谱本身来说就很吸引人,客人头一次见到如此另类的菜谱,看菜谱像看古书一样,同时还能欣赏到里面特色菜的典故,在点菜的时候不再乏味。除了吸引客人之外,还吸引了不少做饭店的老板过来欣赏学习,后期省城不少家饭店都出现了用牛皮纸做的菜谱。
  在菜谱上也引领了一次潮流。
  红烧肉出来,周明和张军都有要吃的欲望,我说:“看看得了,吃是不行的。”

  张军笑着说:“就吃一块,这么香放在这不让吃,那不是馋人吗。”
  我说:“养成好习惯,在厨房别动不动的吃东西,不好,那叫偷吃,想吃中午咱们买一盘,坐在那好好吃,还正大光明。”
  张军裂了下嘴说:“那还是别吃了,看看,闻闻味儿就行。”
  周明问:“谭哥,我看你做的时候没过油,直接煸的,为啥?”
  我说:“做咱们东北红烧肉讲究“三分煸、五分焖、两分烧”,我也看过有的厨师做红烧肉过油,一个人一个做法,无可厚非。我做的不过油,煸,煸的时候能把猪肉里面的水分煸出来,只有把肉里面的水分煸出来,肉才能够更好的吃进味道,这就好像有句话说的,欲要弱之必要强之,你想让肉里吃进味道,就得把肉里面的水放出来,里面的水出不来,外面的味道就进不去,是不。”
  周明说:“是这个道理,我知道了,还是煸好,同时糖色也能挂上,还不掉色。”
  我说:“对了,聪明。”

  周明不好意思的笑笑,又问:“谭哥我看你加了一瓶料酒,料酒起啥作用?”
  我说:“料酒的作用是驱邪扶正。”
  周明说:“哦,知道了。”
  我说:“就和我叫你把腊肉蒸一下似的,这些都是细节,咱家的腊肉是做‘腊肉豆干炒蒜薹’的,腊肉不蒸也行,吃着也没啥事,做出来也是个菜,但是蒸完效果就不一样,不知道你尝没尝,蒸完的腊肉直接就可以吃,而且还挺香,还会蒸出一些水,对不。”
  周明说:“对,蒸出不少水,还挺咸。”
  我说:“你细点感觉一下,其实每个菜看着挺家常,好像没啥技术含量,但是有的人就是做不好,是不是。”
  周明点点头。这时张军也凑过来听我讲菜。
  我说:“有的菜本来在研发的时候挺好,想法也对,做着做着就不行了,为啥?就是细节没到位,对组成菜品的原料处理上没达到精益求精,说白了就是功夫不到位,糊弄。就拿腊肉豆干炒蒜薹来说,腊肉蒸完就比不蒸好吃,炒出来就俩味儿,还有,豆腐干在处理上也需要加强,把豆腐干切好,用纯鸡汤煨一下,煨进味道,然后控干水分再炒,一定比现在的好吃,这道菜只要把这两个原料的处理上进行改进,那么在成菜味道上就会有很大提升,客人保证喜欢,就能热卖。一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家家都做,但你能把它做到极致,这就是功夫,只不过费点事而已,对不对。”

  周明点点头,说:“是这么回事。”
  我说:“知道了就好,那还等啥,赶紧把豆腐干处理了,还用我教你,今天咱们就主打“腊肉豆干炒蒜薹”和“板栗大枣红瘦肉”,到晚上这两道菜必须卖到估清。”

  周明过去开始处理豆腐干。
  赵刚把酱也炒完了,过去看看,这回炒熟了。炒熟的酱有一股浓郁的酱香味儿,吃起来香,还解腻。
  赵刚把炒好的酱装进调料缸,跟我说:“师傅,现在我才知道在威世丽的时候我炸的鸡蛋酱为啥不好吃了,就和你说的一样,是炒好没炒熟。”
  “不但是你,很多成手的厨师也会犯这样的毛病。”我说:“这回用这个酱做‘排骨土豆焖芸豆’,能比以前的好吃。”
  赵刚说:“保证比以前的好吃,这酱多香。”

  我问:“记着昨天叫你把芸豆换了,换成大白豆,今天大白豆来了没?”
  赵刚说:“来了,我都摘完了。”
  我说:“那好,今天开始排骨土豆焖芸豆就用大白豆做,酱也换了,用你刚炒完的,这酱是咱们自己研究的,你自己给起个名吧。”
  赵刚笑,说:“我哪会起名,师傅你起吧。”

  我说:“没事,练着起,以后咱们还得研究不少东西呢,你起,这个任务交给你,完成它。”
  中午饭口客人比昨天有所增加,但不是很多,也就两到三桌,菜卖的还可以,有两桌客人在吃了一份“板栗大枣红烧肉”之后说好吃,结账走的时候还打包了一份,说明这道菜在红烧肉做法的改进和板栗的泡水处理上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