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今夜请允许我……》
第28节

作者: 偏偏美如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幸好现在的机电产品供货商都提供了送货上门服务,哪怕一只小小的继电器也会送过来。在这之前我已经选好了几家口碑不错的生产商的销售代理,一切都还算很平稳。我很庆幸我在国企时没有混日子,很多工作的基础都是那个时候打下的。
  李猛有过工作经验很能帮我,但王小宣不行,刚出校门,让画张图纸速度慢不说还错误百出,帮他修改比我自己亲自动手还累。但听说他有来头,是昆明某部委的公子。

  由于受南方各省水灾的影响,一台配套设备暂未运到,主体设备安装完工后不能进行试车只能等待。方维尚把我叫去了。
  “奥州的施工队在这里多呆一天,公司的损失很大,你有什么想法?”方维尚开门见山。
  “我和供货方联系过,设备现在停在了湖南,最快也得半个月才能到,加上安装时间,恐怕得一个月时间,让他们回去吧,试车时技术人员来一到两个就可以了。这样公司至多损失到时的机票钱。”
  “如果让你主持试车有问题吗?”
  “从我现在对主机的了解来看,没多大问题,但我不知道黄毛有没有跟我说实话。我跟老外没打过交道。”黄毛就是奥州来的技术员,四十多岁的一个老外,人很风趣,头上稀称拉拉的几根黄毛。
  “这你放心,高普跟这家公司合作不是头一次了,既然我们买了他们的设备,他们是不会有保留的。”
  “那就没大问题。正式投产试车时,我需要一个金属处理方面的专家在场。”

  “技术部的人明天就可以到位。”方维尚说。
  “那正好,可以在老外离开之前,我和技术部的人一起再向黄毛请教请教。”
  第二天果然又来了新人,张炳宽,四十岁,冶金专业的专家,出任技术部主任。土建基础完工后,一部份人的合同刚好到期,公司没有和他们续签,工程部解体,大部份失业。这就是资本家的残酷无情的一个表现。
  我和张炳宽拉着黄毛带着马林,又把安装好的设备检查了一遍,关于调试等问题又向黄毛请教了一遍,做了详细的记录。黄毛带着施工队回澳洲去了。
  临走时,我们请黄毛吃了一顿饭,黄毛说我的工作作风和德国人的风格有些相象。
  我说我在工作时不喜欢象德国人一样的沉默。

  他说那是对德国人的偏见,他的祖父就是德国人。
  我向方维尚申请了几天假,回了趟家。半年来只回了两次家,上一次是四个月前了。儿子长高了,看到我好象有些发怯。
  “你不在家时天天念叨你,你来了到不说话了。”老婆说。
  “时间太长了,小孩子健忘。”
  “过来,儿子!老爸给你带东西了。”我拿出给他飞买的玩具和碟片。
  “我不要!”他老远站着,一脸的委屈。

  我过去抱住他,他哇的一声哭了。“你上次都不把我叫醒就走了,我恨你!”
  儿子哭得很伤心,我也掉了眼泪。
  我拿了三万块钱给老婆,“四个月顶一年多!还不错吧?”
  “钱是多挣了,可这家都不象个家了。”
  “暂时的,我们马上就可以在昆明买房子了。”

  在老妈家里吃完饭,大姐和姐夫都来了。我也给了老妈一些钱,我不在的时候,全靠家人照顾儿子和老婆了。
  入夜了,儿子也睡着了。我和老婆上了床,小别胜新婚。
  儿子长大了,更懂事了。每次探亲离开家的时候,我都让老婆带着他到车站上送我。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许多的生离死别需要人去承受的。
  日期:2008-12-17 8:23:17
  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了,我们搬进了新办公室。设备部的办公室一道门两间房,我没有把自己的办公室安置到里间去,把里间做为了资料室和会客室。本来人就不多就四个人,四张桌子四台电脑放在外面的大间也还显得很宽敞。

  六层楼的一幢楼房,下面三层是办公室,上三层是宿舍,我自己单独有一间宿舍,但后来我看到赵湘和另外三人住一间实在有点空间紧张,就让他上来和我一起住,他十分感激。本来按规定他是不能在厂里住的,因为他是本地人,公司有通往城里的交通车,但他说家里实在是太挤了,哥哥又结了婚,于是我向方维尚申请了让他住到公司来。方晴就住我们隔壁,她离婚单身。但我不去她的房里,养成老往女人房里钻的习惯不好,但我每次趴在窗子上看远方,总可以看到她晾在窗子外面的内衣丨内丨裤,她也是一个漂亮而精致的女人,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从前帮助我们整理房间的人也被辞退了,我们得自己打扫房间了。看到方晴晒内衣时把衣服是用一竹竿伸出窗外显得很麻烦,我让车间里的工人做了一些角钢架子,为每一间宿舍后窗都装上了晾衣架,又在楼顶建盖了晒衣棚。

  公司又新增设了供销部,一个多月后全部设备安装完毕,一切准备就绪马上要进行试车。之前我已经对全部流程的控制单元进行了研究,并提前采购了一些元器件备用。我向方维尚提出了一个再购进一个中控板的数据模块的建议,纵然是成本有点高,两万美元一块,但还是要有所准备。方维尚说他考虑一下。过了一会他让我去,他说和奥特龙公司联系了,奥特龙公司说他们的数据模块不会有问题。但我坚持购进,最终他同意了。

  不带负荷的试车很顺利,但我还是让系统空开了几个小时,我知道那顶多是多开支些电费的问题,我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记录,也向张炳宽请教了很多东西,他人不错,以前也是混国企的,老技术人员了,对工作很负责。
  对工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张炳宽主讲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我也听他的课,正所谓学无止境,他讲解得很清楚,后来我什么问题我常向他请教,彼此合作得一直很愉快。李猛讲机械常识,我负责讲电气知识和安全操作的问题,赵湘给工人讲工业控制单片机的原理。然后进行了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一律无条件辞退。
  我对修理工的技术素质进行了考核,又退了两个人,剩下的,我每周一、三、五的晚上负责技术培训,方维尚不时的会来听课。
  “杨工,你做得真不错。”方维尚夸我。
  “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焉,你别笑话我就行。”

  “什么话,这正是公司需要的。”
  “对自己负责,也就是对公司负责,这不样做,晚上睡不好觉。”
  在开产前,我和张炳宽商量着制作了几张表格,规定操作工人每班必须认真填写生产情况,修理工必须每班巡视、检查不低于六次并认真填写,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立即辞退,张炳宽说没必要进行这么多次的记录,我说刚开始一切从严,以后再说,但一年来我都要求工人一直坚这样并及时上报。很多管理制度,我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写出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切让制度说了算。

  开产第一天,我跟着班熬了二十四小时,张炳宽也一直跟着熬,到了晚上十二点他实在熬不住了,我让他回去睡觉。我直到第二天早上我让李猛替我我才去睡觉。方维尚到生产线上来过几次,发着火要拉我回去,我拒绝了。他让食堂单独给我们做宵夜。
  苍天不负我们,一切都还算顺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