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以前是针织厂的工人,下岗进入私企打工。
王大勇:“张大侠,我们两个大哥莫说二哥,其实都差不多,刚刚脱贫解决温饱而已。”
何秀丽:“你们别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吧,听班长说朱霞找我们什么事情?”
王大勇:“对,我们一切以班长马首是瞻,紧密的团结在以班长为首的群组织周围,班长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个王大勇练摊练得嘴巴油得很了。
刘建国:“我还是把信给大家看看吧,好在现在方便,省得有些人想岔了……”
看班长这话说的,他还记着刚才王大勇和张小红的玩笑话呢。
班长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太正版了一点。
不一会儿刘建国就把信的内容传到了群里。
绝对的公开透明。
李小米:“看样子,朱霞有可能是去那里支教或者扶贫吧?”
李小米现在是幼儿园的副院长,一看朱霞说的给村小的孩子们准备东西就想到了支教。
刘建国:“我不知道朱霞同学怎么会去了青峰村,但是她来信寻求帮助,咱们得答应。”
“班长,你说怎么办,我们听你的。”
“班长,你是教育局的干部学生们需要些什么东西你应该清楚,还有小米,你也”
刘建国:我已经列了个单子,马上传给你们。”
张小红:“那我们照着清单准备就是。”
何秀丽说道:“这件事情交给我和陈丽丽吧,你们上班的要上班,忙生意的要忙生意,我们两个最清闲。另外我建议买东西的钱就用群里的公益金怎么样?”
何秀丽和陈丽丽现在经营着一家叫馨园的茶馆,这是群里的同学共同投资的,主要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聚会的场所,还有给群里攒点公益金,群里搞个啥活动呀什么的,不用大家自己掏腰包。
没想到茶馆的生意火爆陈丽丽都准备去河东新区开分店了。
今天她已经去河东新区看铺面去了,不然一准会在群里出现。她可是同学群里的大总管呀。
刘建国:“我没意见,另外我个人再捐赠一批图书。
“班长都带头了,我们也不落后。”
大家热情地讨论着,一会儿就商量好了。
刘建国:“还是人多力量大。大家分工又合作,东西准备好后先放在馨园茶馆,到时候我联系那位肖书记到茶馆来取。”
李小米:“班长,记得请肖书记把我们的群名片给朱霞带去,我们八八级一班同学欢迎朱霞回归这个大家庭。”
“嗯,我会的。”
陈丽丽和何秀丽的办事效率挺高的。
特别是陈丽丽,听说了这件事,铺面也不看了,从河东新区赶回来跟何秀丽一起准备这些东西,再加上其他同学私人赞助的物资,不少哟,堆了茶馆库房半间屋子,王大勇还赞助了几框苹果🍎。
刘建国看了非常满意。
这些东西也算拿得出手了。
陈丽丽:“班长,你赶紧给那个肖书记打电话吧,请他到茶馆来吧,我也想通过她了解一下朱霞的情况,朱霞对我的帮助不小,我记得那时候最怕写作文,老师就安排朱霞辅导我,朱霞可没少陪着我练笔,还亲自给我修改呢。”
何秀丽:“我也很好奇朱霞怎么会在青峰村。班长快打电话吧。”
“好,我马上打。”
刘建国拿出电话拨打朱霞留下的号码。
电话通了,传来一个宏亮的声音:“我是肖光伟,请问哪位找?”
刘建国:“肖书记,你好,我是刘建国,朱霞的老同学……”
说到这里刘建国停顿了一下,这是在给对方时间想起来。
“哦,是刘班长,我知道,我知道,朱老师的信你看了?”
刘建国:“看了,看了,东西都准备好了,你看什么时候过来拿。”
“哎呀,都准备好了呀,这效率也太高了呀,难怪朱老师说找你准没错的。太感谢了,刘班长,我代表青峰村的孩子们代表朱老师先感谢你们。”
“肖书记,你这话就见外了。”
“那我就不客气了。”
刘建国:“东西就放在老公园的馨园茶馆里,茶馆负责人是我们同学,他们也想了解一下朱霞同学的近况。毕竟我们分别了三十年了。”
其实刘建国也想打听一下青峰村的人和事,毕竟那里曾经留下过自己的足迹。
肖光伟:“那我明天下午过来吧。我明天准备回青峰村去。”
“好,咱们不见不散。”
跟肖书记约好后,刘建国又匆匆忙忙回了家,有些事情还得回去问问老爹。
肖光伟回到家的时候,家里已经亮起了灯。
在外面多累多苦,只要回家看到灯光,心里就感觉暖暖的。
家的确是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
更何况家里还有一个好老婆。
他先去卫生间看了看,早上洗澡换下来的工作服已经洗了晾在阳台上了。
嘿嘿,是老婆洗的。
肯定一边洗一边埋怨。
那些衣服上沾了黄泥巴不知道要洗多久才清洗得干净。
虽然老婆每次都会埋怨,但是每次都还是要帮他洗。
如果肖光伟不是忙的话,一般自己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这是在部队养成的习惯。
里屋老婆方萍正在给儿子辅导作业,看见肖光伟推门进来,问道:“你回来了,吃过饭没有?”
“还没呢?”
“都这时候了还没吃饭,不知道忙个什么?”
这是熟悉的抱怨声。
肖光伟:“他们叫我一起去吃饭了的,我又不想应酬喝酒,就推辞了。再说我也想早点回来看看儿子和你嘛。”
“那我去给你煮面。”
方萍站起来去了厨房。
肖光伟放下公文包,摸摸儿子的头。
“爸爸,你回来了。”
“乖,做作业呢,”
“嗯,马上就完了。”
“认真做,我去帮你妈。”
“爸爸,我做完可以看会电视吗?”
好儿子趁机提要求。
平时估计是没得看。
“可以。”
厨房里,方平一边摘菜一边问:“这次回来待几天?”
“明天就回去。”
“这么急?你看你,回来也不提前说一声。”
肖光伟:“我是直接从村上回来的,来拉东西,所以就没打电话。”
“哎呀,早知道你下村去了,就叫你买只土鸡回来给奶奶补补身体。”
“妈身体又不好了?”
“嗯,有点虚,医生说要好好补一补。现在城里可难买到土鸡了,别说土鸡,连活鸡都难看到,菜市场都是杀好了的,我估摸着都是养鸡场淘汰下来的。也就你们乡下能够买到土鸡土鸡蛋。”
肖光伟:“乡下是有土鸡,但是就算你给我打电话让我买,我也不会买。”
“为什么?他们不卖吗!贵一点没关系。”
肖光伟:“如果我开口说买,老乡肯定不会要我的钱,不收钱我肯定也不会要,所以还是不买的好,等老乡们拿去集上卖钱吧。再说哪里的鸡不养人?明天我在菜市场给妈买一只去吧。”
方萍想了想他说得有道理。
他们家就没有贪便宜的人。特别是肖光伟,真的让他拿老乡的东西,那不是犯错误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