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石油工作者的峥嵘岁月:不朽的忠魂》
第34节作者:
马至中原 日期:2012-01-09 08:34:25
第二十二章:苦命人挨过苦日子,病奶奶无缘新世纪;
我父亲怀揣现大洋,匆匆跑去找上级主管部门告了假,又从市里刚搬来的一家店铺老板处,借了一匹马,这才辞别了几位出生入死的徒弟们之后,翻身跨上马背,迎着祁连山吹来的十月清风,沿戈壁沙漠,一路朝家里狂奔而来。
母亲一手挎着筐一手拉着我,从她用辛勤汗水浇灌出来的洋芋和青稞地里,匆匆的往回赶。洋芋和青稞都长势喜人,也许要再不了多久就要收获了,我们家也将从此结束了讨饭的日子。
自从狗娃和蛋娃因卖鸡被抢,狗娃以讨饭补偿了那只鸡,从而也为我们濒临绝境的家,带来了一线生机。从此以后,狗娃、蛋娃两个讨吃鬼,便挎着篮子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的走街串户去乞讨,虽然受尽了凌辱和谩骂,甚至还挨过打、挨过狗咬,但这毕竟是我们家的一条活路。
母亲也经常带我出去讨饭,只是因伺候和担心家里卧病在床的奶奶,没有那两个讨吃鬼走的早、走的远罢了。
我那时还不懂什么叫羞辱,只是每次出去的时候,最担心害怕的是大户人家里养的狗,我的左小腿至今仍留有一处狗咬的疤痕。为此,母亲手里总是拿着一根榆木棍子,就是为了打狗用的。讨饭对于母亲而言并不陌生,也不怯懦,而且每次都有收获,不象那两个讨吃鬼,时常空手而归。
使我感到奇怪的,倒不是母亲讨饭时受到羞辱或被人欺负时,所表现出的极大的忍让和宽容,我也从没见过母亲掉过眼泪,倒是她手里的这根榆木棍子!每次我们讨饭回来的时候,母亲总是把它藏在村外一块大石头低下,等下次出去讨饭时,再从石头低下取出来,从没让这根棍子进过村。后来我才知道,她是怕被村里人看见,知道我们家去讨饭了。好在几个月下来,我们都没被饿死,就连家里养的兔子和鸡也沾了讨饭的光。
我们终于迎来了即将收获的日子。
母亲的脚步迈的非常快也非常有力,害得我一路小跑才能跟上她,可她却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也许是她想象到了丰收时的喜悦景象;也许是她着实担心家里卧病在炕上的奶奶,总之,一进家门,她把篮子里的一把青稞,扔给了仅剩的两只兔子和一只下蛋的母鸡,就急匆匆的进屋去看奶奶了。
奶奶近些时日的状况可不太好,她很少吃东西,说话也越来越没底气了。早上出门的时候,母亲用开水给奶奶冲了一个鸡蛋,奶奶只喝了两小口,就摆手不喝了。母亲只好给她擦了擦嘴角,把碗放在炕沿边上的小凳子上,好让奶奶伸手就能够着。
母亲进屋后看见那碗鸡蛋水原封未动,她弯腰贴近奶奶的耳根轻声地问道:“娘咋样?饿不?”
奶奶好半天才动了动嘴,说:“不饿,就是想山娃了,他也该回来了!?”
母亲没有说话,她心里知道,奶奶是想我父亲了,唉!我又何尝不想我父亲?母亲又何尝不想她的山娃哥呢?几个月都不回来看一眼,想必真是太忙了,他会不会把我们这个家给忘了,我当时这样想。
母亲找出讨饭要来的一把黄豆,用碗端着冲我说:“好好看着你奶奶,我去找石磨,把豆子压了,给你奶奶煮碗钱钱饭吃。”
“钱钱饭”,我也吃过,是把黄豆用石磨盘压扁了,就像一枚枚小铜钱一般,添水煮成稀饭,在那年月,这可是稀罕物。
母亲刚走不久,父亲果然就回来了。老远我就听见马蹄声,好像是有某种预感一样,我撒腿就跑出了院子,一眼瞥见父亲正从马上跳下来,他也看见了我,一把扔了马缰,伸手从马肚兜里,拿出一个锅盖一样大的大锅盔,上前一把抱起我,使劲儿掰下一块锅盔,递给我说:“憨娃想爹了吧?奶奶好吗?”
我象做梦一样,一手搂着父亲的脖子,一手拿着锅盔,就着他身上散发出呛人的原油味,使劲儿把锅盔往嘴里塞,仿佛全身心都沉浸在一种无法言传的幸福之中,对于父亲的问话我根本就没听进去。
“慢点吃,看噎着了?”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把我抱进了屋,见了奶奶他才把我放下。他走进炕前,低头冲奶奶说道:“娘,山娃回来了,山娃带钱回来了。”
奶奶一听,眼皮骤然睁开,看了看父亲,轻轻的说了句:“你个死鬼……可算回来了!”
父亲嘿嘿一笑,就挨着奶奶的炕边坐下,伸手掏出一把现大洋,冲奶奶笑着说道:“娘,这回咱有钱了,是这,这钱是彭总司令给咱发下的……”
奶奶听了这话,只是微微的一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而后把头一歪,象卸去了沉重的包袱一般,慢慢的闭上了疲惫的双眼,她再也不会说话了;她再也不会消受那几枚来之不易的大洋了;她再也……
下一章:《唱山歌送汉回油矿,杨拯民就任新局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