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郎》
第13节

作者: 煮茶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议事散后,众臣在张昭的督促下各司其职,江东的中枢机构迅速运转起来。
  是日,吴县东南西北四边城门大开,从城中出来了数十位信使,分别往不同的目的地而去。
  而在不为人察觉的地方,一些城中百姓在出城后,迅速折返方向,往着江东四面八方而去。
  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传遍四方。
  山雨欲来风满楼,三郎可否定风波?

  巴丘,军营。
  刚刚下过一场雨,雨水洗刷了空气,让军营中的士卒感到神清气爽,训练起来更加卖力。
  在军营中的主帐中,一位剑眉星目,俊秀非凡的银铠年轻男子正手捧兵书在习读。
  在习读到受益匪浅处,这位男子还会停下,仔细的拿起案上的毛笔在旁做批注。
  如有所得,便喜形于色。
  这位男子便是江东之主孙策的结义兄弟,镇守巴丘的建威中郎将周瑜周公瑾。

  在看完一篇后,周瑜放下手中的竹简,揉揉眼睛稍事歇息。
  在孙策平定豫章郡后,便留下周瑜在巴丘镇守,并让其练兵。
  周瑜犹记得当初分离时,孙策拿了一坛酒对其语道,“今吾归吴筹备兵马进取中原,公瑾就暂且先在巴丘练兵,并将这酒埋于桃树下封藏,待吾出兵日,必加急急召公瑾,届时你我兄弟出兵中原,让那些北地诸侯看看,何为孙郎周郎。”
  说完后,孙策还特地朝其眨了眨眼睛,继续笑言道,“若你归吴之日,不取此酒前来,出营三步,腹痛勿怪。”
  说完后,孙策如一个孩子般自顾自的哈哈大笑起来。
  想起当日情景,周瑜嘴角浮现微笑。
  伯符,你知不知道你讲的冷笑话一点都不好笑咧。
  休息了一会后,周瑜正要拿起竹简继续观看,营中有人来报,说是吴县有信使来。
  周瑜听后大喜,想来必是孙策派来召其回吴的信使。
  他急忙命人将信使迎进主帐,信使一路上风尘仆仆,三日来不眠不休,人已经疲惫至极。

  在来到主帐见到周瑜后,只来得及递上怀里的公文,说了一句,“吴县有变”,便晕厥了过去。
  听到信使说的那四个字,周瑜英眉大皱,吴县有何变,难道是山越又动乱了?
  不该呀,有伯符在,谁敢在吴县生事。
  周瑜虽心急想查看公文内容,但谨慎的他还是屏退了左右,待帐中就只剩下他一人后,才拆开公文。

  待看完公文内容后,周瑜如遭重击,身子控制不住的退后几步。
  直至跌坐在地。
  周瑜又拿起公文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他用手捂住胸口,整个人弯曲身体,另一只手握拳不停地用力的敲击地板。
  直至手上敲出鲜血也不停止。

  怎么会,怎么会!
  周瑜心中悲苦难以自抑,眼中蓄满了泪水,终于控制不住一滴滴落了下来,落在了那公文之上。
  他以为是伯符召他回吴的,他以为马上兄弟可以相见了。
  可是如今得到的却是孙策死讯。
  想起那位神采飞扬的将军与自己并肩驾马跨越江东大好河山,想起那位将军手指北方对着自己诉说自己的志向,周瑜心中的悲伤越来越甚,

  最后他双手掩面,悲泣起来。
  “伯符,伯符!”
  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接着巨大的雷声响彻天际,大雨一时间又降临到了这个军营。
  在哭泣后,周瑜起身来到帐外,就算外面下着大雨也无法阻拦他。

  他来到一颗桃树下,抽出佩剑似在挖掘着什么。
  豆大的雨点落在周瑜,砸的他生疼,他却不管不顾,身后的营中将校看着平日里一向随和淡定的主将如今这般作态,都不知道发生什么。
  有些将校想向前去劝,却被周瑜斥退。
  终于,在周瑜的不停挖掘下,一个东西渐渐露了出来。
  周瑜伸手插进土中,将一件东西从中取了出来,
  赫然是一瓶未开封的酒。

  被大雨淋透的周瑜此时双手俱是泥泞,但此时的他一点不显狼狈,反而尽显锋芒之感。
  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看着在场的将校,而后说了公文的内容,在场将校尽皆大惊,有些甚至哭泣起来。
  周瑜接着说出了更令在场将校震惊的事。
  “吾意将兵奔丧。”
  “不可。”
  在场立马有人反对,“如今新主初登位,四方观望,中郎将若将兵奔丧,少主会如何想,整个江东又会怎么想。”
  “此时中郎将千万不要陷自己于不义呀。”

  周瑜默然。
  但他最后还是坚定道,“这是军令,违者斩。”
  周瑜是一军之主,他的命令一经决定,众人只得服从。
  不少人因为爱重周瑜,还在继续劝谏周瑜。

  但周瑜全都不管不顾,继续下令道,“巴丘三千军马,留一千镇守,其余人都与吾东向入吴。”
  到了这一步,众将校知道周瑜的意思已经无从更改,叹息下唯有各自去准备。
  在众将校走后,周瑜此时的心境已经恢复了平静。
  他看着还未开封的酒,心里默默道,“伯符,吾兵已练好,可以回吴了。”
  “放心,有瑜在,你的弟弟瑜来守护。”
  建安五年四月初十,周瑜于巴丘将兵二千奔丧。
  牛渚,徐琨营帐。
  年纪三十许的徐琨正在闭目沉思。
  吴县来的文书他刚刚看完。
  他是吴郡富春豪族徐真之子,徐真年轻时与孙坚情如兄弟,孙坚把自己的胞妹许配给了徐真,后孙氏生下一子一女,便为徐琨及徐灵伊。

  徐琨少任州郡,当时天下扰乱,徐琨就主动去吏追随孙坚,随着孙坚征伐,立下了不少功劳,后孙策渡江,徐琨也主动投奔孙策,常为先锋。
  当初孙策渡江时,刘繇部将樊能、于麋驻于横江,张英屯于当利口,互为犄角阻拦孙策,孙策一时间进退无法。
  此战中,多赖徐琨之力,孙策才顺利击破樊能、张英,得以渡江踏入江东。
  一开始孙策为赞徐琨之功,表徐琨为丹杨太守。
  可是孙策舅父吴景从袁术处归来后,因为吴景曾任丹杨郡守,宽仁得众,吏民所思,就又命吴景为丹杨太守,而调徐琨身边任用。
  在年初又将其派来牛渚镇守。
  频繁改任,徐琨心中很清楚,这是因为他手中得兵马甚多,孙策嫌其太重而已。
  因此,他还错过了最疼爱的妹妹的婚礼。

  制衡是每个人主都会的手段,这点徐琨懂,徐琨没有因为以往的事心中腹诽过孙策。
  孙策对他虽不如他几个宗族兄弟那般信任,但是对他也算有情有义,职位,封赏一点没有亏待过他。
  在得知徐灵伊钟意孙翊后,也不顾张昭劝谏,力主促成了孙翊和徐依的婚事。
  要知道当时不止张昭不赞成这个婚事,就连孙母吴氏也有微词。
  吴氏原本为孙翊的找的是毗陵恽氏嫡女,可就在孙策的主张下,徐灵伊顺利成章成了孙翊的正妻。
  想到表弟孙策横死,徐琨心中也很悲痛。

  他不仅是徐琨的表弟,还是徐琨倾心敬慕的主公,只是徐琨此时没有落泪,他的眼泪早就在当年孙坚死的时候留光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