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三郎》
第38节

作者: 煮茶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们也很感谢在被兄长背叛后的孙翊还能如此信任他们。
  要知道孙翊能说出那句“暠兄何乐邪?不愿为吾兄,宁可为贼。”,说明当时孙翊是很气愤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翊还对他们信重不疑,孙贲几位宗亲都颇为感激孙翊。
  见孙翊有如此心胸,他们对孙翊也都变得心悦诚服起来了。
  与此同时,孙贲几个兄弟一商量,觉得也不能让孙翊难做。
  于是他们一同去觐见孙翊,谈及他们这段时间就在吴县好好哀悼孙策,言外之意就是之前镇守的地方暂时不回去了。
  这当时可把孙翊高兴坏了。
  江东兵大约有十万,其中五万为孙翊亲军,其余五万由孙策先前授兵的各级将校掌握。
  而这五万中大约有2万就是掌握在这些镇守要地的宗亲手里。
  现在孙贲等宗亲主动言及为了避嫌暂时就待在吴县,那么先前他们担任太守的郡孙翊就有理由委派他人去。
  因为现在是在乱时。
  而孙策授兵的目的在于带兵镇守地方,现在地方都没了,孙策以前授予他们的兵马,孙翊就有理由收回来了。
  要知道此时江东的授兵制还不是私兵部曲制。
  私兵部曲制真正成形是孙权执掌江东的时候,特别是孙权放出“奉邑制”这个怪物之后,江东兵马的私兵化从此一去不复返。
  这时候孙策先前授予各级将校的兵马,名义上真正的主人还是孙翊,只是实际掌控权由授兵将领掌握。
  私兵部曲制那是连名义上都不属于孙翊了,怎一个坑字了得。
  可别小看这好像比较飘渺的名义上的差别,有时候这一点差别就能有很大的用处。
  就比如现在,孙翊身为那2万兵马名义上的主人,而这些实际掌控者又提出暂时放弃这些兵马,
  那么孙翊就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将这2万兵马收回重组改造。
  10万大军孙翊一下子就有了7万大军的实际掌控权,这将是孙翊平定内乱后改革军制时最大的底气。

  孙翊这时候看这些兄长宗亲,突然觉得他们甚是可爱……
  其实孙贲等宗亲有这个提议,一方面是为了避嫌暂时逃离风波中心,
  第二个方面他们认为就算暂时放弃了兵权,但只要孙翊信任他们,将来还是要授兵让他们镇守地方的。
  对他们来说,从结果来看他们并没有损失什么。
  毕竟他们没想反叛孙翊,一时失去兵权并不是啥大事。
  还毕竟这时候江东私兵制还未广泛形成,这些兵马并不是他们的私产。

  还有个原因就是孙翊信任他们的态度,让他们很放心。
  他们毕竟是孙翊的兄长,孙翊不可能将他们一直闲置的。宗法,人情,和现实需要都不会允许。
  不得不说,孙贲等人的想法没错,孙翊就算一时收回他们的兵权,但是宗子维城,古之大义。
  这些宗亲们孙翊一定会重用,孙氏宗亲本身就有不少是将才。
  但是经过孙翊之手再出去的兵权,那可就没那么简单咯。
  正是有了孙贲等宗亲的这个提议,孙翊才分别派了程普、韩当替代原来的孙贲、孙辅分别为豫章、庐陵太守。

  不然没有这个提议的话,孙翊上一秒义正严辞说相信宗亲,下一步就是以别人替换了他们的太守之位,
  实在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还会被人诟病,
  说他是渣男,哦不,应该是渣弟。
  孙贲这几位手握重兵的宗亲表示先避嫌,要待在吴县休养一段时日,孙静两父子听闻后也纷纷表示要多留吴县一段时日,追思孙策。

  在孙翊的顺水推舟之下,就形成了平叛过程中,诸将奋力,而宗亲安坐的局面。
  至于软禁宗亲这种傻事,孙翊怎么可能会为之呢?
  一切都是可爱的宗亲们自愿的。
  越想越可爱。
  闲来无事的宗亲们,如今也正在讨论近来在吴县传的沸沸扬扬的这件事。
  孙贲与孙辅是亲兄弟,同是孙坚的兄长孙羌的儿子。
  孙贲字伯阳,是孙家这一辈诸兄弟中年纪最长的,比孙策还大。

  孙贲年少时就出仕,为郡督邮守长,当年孙翊之父孙坚在长沙举义兵讨伐董卓时,孙贲去吏千里投奔,在孙坚身边随从征伐。
  后孙坚在攻打襄阳时遇伏而死,当时孙坚死的突然,身边又没有亲信在,并没留下遗命。
  而且当时孙策并不在孙坚军中,孙河关系又不如孙贲亲近,因此孙贲就摄帅孙坚余众,扶送孙坚的灵柩返回江东。
  恰好这时袁骨头被曹操从南阳一路打到寿春,在安葬了孙坚后,孙贲就领着孙坚的余部归附了袁术。
  孙贲归附袁术后,颇得袁术重用。当时孙策也在袁术军中,孙策数次为袁术立下战功,袁术也数次许诺孙策太守之职,但最后都没有履行。

  不同于袁术对孙策的出尔反尔,
  袁术命孙贲讨伐袁绍任命的九江太守周昂,孙贲在阴陵一地击破了周昂,因为此功袁术表孙贲为豫州刺史,行征虏将军。
  孙坚当年也是为袁术表为豫州刺史,袁术抬高孙贲借以压制孙策的用心昭然若揭。
  后来孙策东渡讨伐江东,便写信邀请时在袁术手下的吴景、孙贲、孙香三位外戚宗亲来助他,书中言,“今征江东,未知二三君意云何耳?”
  当时袁术与刘备争徐州,任命吴景为广陵太守,吴景得到孙策的信后便委郡东归,孙贲更加果断,袁术欲用其为九江太守,孙贲不就,直接弃妻孥还江南。
  孙贲回到江东后,孙策大加重用,随孙策平定江东各地。
  等平定豫章郡后,就命孙贲为布威中郎将领豫章太守,为他镇守江东西面门户。

  虽然回江东后,以往袁术表用他的官职,孙贲一概不认,只认孙策给他的布威中郎将一职,
  但毕竟有这等履历在,他还立下了不少功勋,加上孙贲是这一辈孙氏兄弟的长兄,所以在孙氏兄弟中,除了孙策外,他之威望最高。
  此次暂留吴县的提议也是孙贲首倡的。
  当初孙翊曾下令,礼虽重要但应注重时事,因此规定孙策去世一个月后,江东全境除丧服,勿日哭,以专心任事,保境安民。
  孙策去世都已经快两个月,棺椁也在半月前下葬了,
  因此来奔丧的一众宗亲们都已经除了丧服,穿常服。

  如今身穿常服的孙贲正与其弟孙辅相对而坐。
  孙辅是孙贲胞弟,孙贲早失二亲,孙辅那时还是婴孩,孙贲亲自瞻育,因此两兄弟之间友爱甚笃。
  孙辅为孙策任用为扬武校尉,担任庐陵太守,庐陵是孙策分豫章郡所置,乃是江东防备荆州的重镇。
  庐陵郡与孙贲镇守的豫章郡合二为一的话,就是整个江东的西境,如此紧要的位置孙策交于孙贲、孙辅两个亲兄弟,由此可见对他俩的信任。
  在当时孙策遇刺而死的消息传到庐陵时,在孙辅得知孙策让孙翊承基后,孙辅其实是不满的。
  孙策死后,论功勋,论资历,论辈分,他的兄长孙贲都应该是下一任江东之主。

  在孙辅看来孙策让孙翊继位是出于私情,没有考虑到当今江东的态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