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相应的孙翊却没有限制这点,对于孙翊来说,屯田只是一种临时制度,战时需要而已。
没必要把百姓生硬的束缚在土地上,单独设户,还要强制世袭。
孙翊认为要想保证社会良性发展,就不能禁锢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上下流动性,不然社会最后会发展成一个怪胎,从而导致一个王朝的崩塌。
孙翊的屯田制无疑对流民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曹操的屯田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庐江的屯田政令传播范围更广后,势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流民到庐江来,还有可能把中原那些已经参加屯田的流民也吸引过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是人性。
这些难民在中原地区已经实行屯田的情况下还继续往南,只是因为中原战乱频繁,他们担忧收获得不到保障而已,并不是他们对屯田不心动。
如今较为安稳的南方也开始实行屯田,相比较之下屯田内容对他们也更为有利,他们自然就会迫不及待的往皖县聚集了。
这一个月来,聚集在皖县外的流民数已经有了十万左右,接下来人数还会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在皖城聚集的这十万多流民前期能够得到有效的安抚,孙翊打开官仓拿出粮食赈济这些难民。
李术也算有理政之才,在他的治理下,庐江的储粮还算丰富。
在庐江有储粮的情况下,孙翊赈济难民多了很多底气,但孙翊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让吴县运送来十万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就目前来说,孙翊以屯田为诱,招揽流民进入庐江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为什么孙翊不直接对流民进行授田呢?
直接授田当然可以吸引来更多的流民,但凡事过犹不及。
一个郡人口的增长要符合粮食增长,不然就会出现人祸。
将来可以预见的是,庐江郡的人口会快速增长,在这个情况下粮食产量也要跟得上,不然就会引发大祸。
而屯田的存在正好能规避了这一点。
对孙翊来说,在庐江进行屯田,一个可以为他带来足裕的粮食储备,防患于未然。
另一个可以为他吸引来大量的人口充实庐江,从而增强江东的国力。
从长远来看,绝对是一件受益无穷的事。
在如今庐江,孙翊还关心另外一件事。
孙翊问吕范道,“张公送来的那一万新兵训练的如何了。”
吕范想了想,慎重地答道,“野战不足,守城已可。”
吕范性格谨慎,他能说出守城已可,那就是非常可了。
至于吕范口中的新兵野战不足,那只是跟江东的中军相比而已。
而江东中军的野战能力是通过无数次战斗锻炼出来的,这一点是无论怎么训练也无法达到的。
孙翊当初让吕范负责训练这批新兵时,本就不指望短时间内训练出野战强悍的军队出来,只要能用来守城,就可以了。
才一个月,一万新兵交给吕范训练就已经有如此成效,孙翊不由得赞吕范道,“大兄在时常夸子衡有将才,今日吾识之矣。”
吕范得到孙翊的夸赞只是微微一笑,脸上并无骄傲之色。
之前孙翊让张昭招募一万新兵,并且让他将这批新兵和十万斛粮食一起送到皖县来。
这一万新兵孙翊是准备拿来镇守庐江的。
孙翊回去与山越决战肯定要倚靠中军的野战能力,所以此次带来庐江的一万兵马不久后孙翊就要带回吴县,这就会削弱目前庐江的防御力量。
因此孙翊让张昭在江东招募一万新兵送到皖城来。
到时候这一万新兵加上李术投降的本部兵马,再从庐江本地招募些兵卒,庐江的兵力就会达到两万之数。
孙翊再派个将才统率这两万兵马镇守庐江,孙翊就能放下对庐江的担忧,放心回去与山越决战。
张昭这次招募的新兵多是从丹阳郡中招募的,丹阳郡盛产精兵,几乎丹阳郡中的成年男子每一个都是优秀的步兵胚子,兵员素质很好。
但是丹阳兵有个很大的缺点,他们太过骄悍,常常恃勇斗狠,不服从管理,军纪很差。
诸侯讨董后,曹操觉得自己兵太少,丹阳精兵闻名天下,所以他怀抱着满腔热情和夏侯惇一起到丹阳募兵。
在丹阳太守周昕的帮助下,曹操得到了丹阳兵四千多人,结果他带着四千多丹阳兵在龙亢县休息的时候,丹阳兵突然就作乱,烧了曹操的营帐。
幸亏曹操勇武,手持利剑手刃了十几个丹阳兵,震慑住了阻挠他的丹阳兵,他才能逃出营来,不然哪里有后面的魏武帝。
由此可见,丹阳兵的骄悍若是不好好整治,可能会让主将香消玉殒。
不过孙军中,能治丹阳兵的有很多。
吕范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吕范自随孙策渡江以来,就以军功累累得全军敬重,而他最擅长的就是整顿军纪。
当初孙策势力扩张太快,手下兵马越来越多,但军纪却越来越坏。
后来有一次孙策与吕范在一起下棋,吕范主动提出要为孙策整理军中纲纪。
面对吕范的第一次请求孙策拒绝了,吕范又正色第二次请求孙策,孙策也只是笑笑并没有答应吕范。
吕范就不请求了,开始专心下棋,孙策以为吕范放弃了这个想法。
结果在下完棋后,吕范一出将军府就脱下士大夫所穿的褠,穿上武将常穿的袴褋,驾着马就来到吴县外的中军大营。
对着军营中的一众将校挥鞭宣称孙策命他为都督。
后来这事传到孙策那里,孙策没有发怒,只是无奈之下为吕范的都督之名补上了正式的手续,并正式委任他管理军中军纪一事,结果不出半年,五万大军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由此可见吕范的亮笃忠直与治军有方。
因此在张昭送来这一万新兵时,孙翊立马就让吕范负责这一万大军的整顿训练事宜。
丹阳兵最重要的就是军纪问题,只要军纪好了,那么丹阳的新兵迅速就能转化为一支战斗力不弱的合格军队。
但没想到,吕范只花了一个月时间,成效就已经如此快了。
屯田之事已经在慢慢步入正轨,新兵也已经可以用来守城,而且滞留庐江已经一个多月了,想来山越的士气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孙翊动了回吴之心。
孙翊对吕范说道,“平越之策无须再去信告知张公了。”
吕范有些诧异,孙翊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道,“吾三日后就回吴县。”
吕范听后大喜,孙翊回吴就意味着,孙翊要与山越进行决战了。
只要孙翊能在决战中把山越击败,不仅意味因为孙策之死而带来的江东内乱被孙翊彻底平定,而且这个一直以来是江东心腹大患的山越,以后就再也成不了气候了。
这绝对是影响江东孙氏兴衰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战。
而这一战即将要展开了。
身为孙氏之臣的他,自然心中会激动了。
鉴于孙翊即将回江东开展一场大战,吕范向孙翊推荐道,“别部司马吕子明壮武有胆气,素有智计,如今江东大战在即,君侯不如将其带在身边委用。”
这是吕范第三次推荐吕蒙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