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这时候还不能暴露谷利阉人的身份,不然你一个诸侯身边养着一个阉人,这就很诛心了。
但谷利毕竟是阉人,迟早都要回宫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孙翊称帝后,谷利“自阉”入宫陪伴吴帝左右。
史书上就会这么记载,功臣谷利感帝之恩德,不忍离帝之侧,自阉入宫求请帝为大长秋.....
这怎么看起来怪怪的。
这应该也算别样的一种君臣“佳话”了吧,希望将来的那些腐文写手,手下留情呀!
在知道谷利的真实身份后,孙翊联想到某位大阉也姓张,又因为谷利是孙翊在难民中发现的,所以便为谷利改姓为谷,意为五谷丰登,大利百姓之意。
将谷利留在身边,他的身份给孙翊带来的好处也很多。
首先谷利本来就心思细腻,料事周全,又从小在宫中照料贵人皇子,所以他在孙翊身边后,将孙翊的起居饮食,私人生活照顾的很好。
朱然虽然性格持重,但毕竟是一武将,在这方面欠缺了不少。
所以孙翊没过多久,就将谷利命为右部督,朱然改任左部督,共同执掌孙翊亲卫,而朱然主要外部守卫,谷利主要负责内宅之事。
还有一点,阉人身份让谷利无妻无子,无亲无戚,能依靠的只有孙翊,他又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他对孙翊的忠心是独一无二的的,就像他自己说的那般,“利乃君侯家奴也。”
在这种前提下,孙翊有些事也方便让谷利负责。
孙翊让谷利从流民中招募孤儿,在谷利的招募之下,得孤儿数百人,孙翊将这些孤儿命为校事。
孙翊让谷利好好教授这些孤儿,教他们一些辩人明事,密告监察的技巧,这些对于宦官来说,简直是本能。
待他们恢复一定的身体素质后,孙翊就会将这些校事散到他领土中的每一处角落,为他督察地方收集情报,为他调查官员或亲贵们奢侈、逾制、不法的事。
而且孙翊会成立一个校事府,由谷利署理,负责管理这些校事,汇总这些校事上报的情报。
虽然让谷利负责署理校事府,但这些校事却是直接对孙翊负责的,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可以直接向孙翊奏报。
不久后这些校事散布到地方后,就会为孙翊构建起一个地方直通中央的监察、情报体系。
为孙翊充当他在地方的耳目,从而让孙翊的意志贯彻到江东的每一处地方。
想到这,孙翊问谷利道,“校事们训练的如何了。”
谷利答道,“再有一段时间,就可以派往地方了。”
孙翊点点头,到时候校事派往地方大概是孙翊平定山越后,
借着这个战威,身为孙翊使者的校事们也可以迅速在地方站稳脚跟,从而慢慢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待校事能够履事了,汝当务之急为我调查我大兄当初遇刺一事。
不管查到谁,不管有多少人牵扯其中,吾只要真相!”
孙翊的语气很清冷。
谷利连忙应命。
孙策遇刺是他打猎时抛下了亲卫单骑前行,然后正好被许贡小儿子和门客三人所埋伏,猝不及防之下受了重伤,因而去世。
但仅仅凭正好两个字,孙翊会信吗?
刺杀孙策的那四人,是早就在等在那里的。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
不管是谁,只要被孙翊查到,他会让那些人为他大兄陪葬。
这时,谷利禀报孙翊道,“二公子来了。”
孙翊转头望去,果然看到了身穿太守锦袍的孙权正驾马朝这里赶来。
孙翊挥挥手,守卫他的重重人围顿时出现一条道路,孙权没有敢驾马冲进来,在人围外就下了马匹,然后快步跑了进来。
他慌忙的来到孙翊身前,对孙翊拱手大拜,口中急忙解释,
“臣才刚刚接任庐江太守一职,积累的政事太过繁杂,故而臣才如此晚来,望君侯见谅。”
对于孙权来说,本来以为孙翊继位后他可能就要被冷藏了,毕竟他的身份有些尴尬,如果他是孙翊的弟弟就好了。
所以在知道孙翊任命他为庐江太守时,他的内心是很激动的。
他才十八岁,他也有自己的志向,他不想自己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他很珍惜这个机会。
今日孙翊命人传召他城外相见,他本应该马上前来,但庐江太守一职虚悬太久,积累的政务太多太乱。
他一时无法抽身而出,耽误了他不少时间,导致他让孙翊等了许久。
他担忧孙翊因为这件事对他不满,剥夺了他太守的职务,把他又闲置在吴县。
孙翊见孙权脸上满布慌乱之色,嘴角含笑,握住孙权拱拜的手,轻轻说道,“仲兄,无妨。”
接着他又说道,“吾明日就要回吴了,今日特地在城外传召你,只是为了叙兄弟之情,不然我在郡守府中召你就好。”
孙翊的语气很温和,孙权见孙翊没有不满,便也放心了。
“多谢君侯……”
孙权话还没说完,便被孙翊打断,孙翊对孙权说道,“今日你我不是君臣,只是兄弟,唤我三郎就好。”
说完后孙翊直接翻身上马,对着孙权说道,“跟上来。”
然后孙翊就驾马朝更远的城外而去,谷利及亲卫们也都纷纷上马,百余轻骑跟随孙翊而去。
孙权有些不解,但他不敢迟疑,急忙上马,朝孙翊的方向追去。
孙翊来到一片开阔的草地处,他直接整个人仰躺在马上,闭目休息,脑中想着一些事。
自穿越以来,他对孙权的态度就有些复杂。
在一开始,他念及将来,也为了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毅然决然的出手干预孙策的立嗣之事。
结果证明他成功了,他击败了孙权登上了吴侯的宝座,继承了江东基业。
后来他因为初登大位,根基未稳,所以以治丧之事剥夺孙权军权,将他放在半闲置的位置。
这些事孙翊没有做错,当初那场江东立嗣暗流涌动,孙权也是有支持者的,毕竟他为长,又早早有声名在江东。
孙翊那么做是为了自身和江东的稳定考虑,所以孙翊至今认为自己没错,更不会因此对孙权怀抱愧意。
这本就是大争之世。
但难道就此真的将孙权投闲置散一辈子吗?
孙翊认为没有必要。
如今他已经稳固了他的地位,他的威望虽然还不如孙策在位时那般强大,但距离那一天不会太远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孙权的存在对孙翊的地位已经没有太大的威胁,孙翊将孙权继续投闲置散已经没有了大的意义。
诚然历史上的孙权对外二三其心,卑躬屈词,将孙策在位时积累的孙吴进取、荣耀之心败了个干净,为将来孙吴整体转入守势慢慢等死埋下了隐患。
诚然历史上的孙权对内醉心权谋,六亲不认,责杀陆逊,捧杀二子,自毁长城,为了将来孙吴数十年的内斗奠定了基础。
有些人认为江南人进取不足,内斗严重,那这个是古来就有的吗?
恰恰是孙权这里开端的。
春秋有楚吴越三国争霸中原,秦代有项羽八千江东子弟兵横扫天下,汉代有孙策三千劲旅平灭江东群雄,何谈江南人不思进取。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