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脚步》
第21节

作者: 刘一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那也没去,直接补地球。
  邻村有同学去了公社机械厂,母亲不忍心,有天大中午的带我去乐家乐社长家里,啥也没带,问乐社长:“为啥别人的儿子能进社办企业,我的儿子不安排?”
  乐社长和母亲很熟的,很客气,答应会考虑。但一直都没消息。
  我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正好赶上夏收冬种,俗称“双抢”,即抢收抢种。天不亮就起床,中饭都在田头吃,天黑才收工,一天计二天的工帐,整一个星期。
  也不感到辛苦,起码没念书时心累,身心是愉悦的。不过水田里的蚂蝗特别讨厌,吸了我好多血。
  日常的劳动还是很轻松的,因为我没有劳动经验只评了6分半,干些妇女干的活。
  和这些七姑八婆在一块,听了太多的下流话,慢慢地说起粗话也就不觉得脸红。

  村里地不多,下雨刮风不用出工,活不多时会提前通知第二天休息。
  休息天如果天气好就会去海塗抲鱼抲蟹。
  我还会一种特殊技能一一用一根很长的竹干系上塑料线和钩子釣跳跳鱼,最多一天能钓5一6斤。夏天的时候家里常有几十斤跳鱼用很大的木桶养着,每餐烧一大碗汤,可称为天下第一鲜。
  现在跳跳鱼在海塗上基本看不到了,市场上也很稀有,每斤卖50元以上。
  回老家总会想方设法去买二斤,尝尝味。但现在这个鱼和当年的完全不好比,那时的特别肥特别鲜。
  如果休息的日子遇到天气不好,就会和几个年龄相当的男孩一起到女孩子家里玩,因为没有电视机,也没其他娱乐活动。
  女孩子会织鱼网赚点零花钱,我们陪着闲聊,有时帮她们摇线,把成捆的网线疏到梭子上,供她们织网用,有时也会学着帮她们织一会网。
  时间一久也会有些情况。有一个叫幼琴的女孩和我们的一个玩伴传出一些徘闻。
  后来听说幼琴嫁到一个叫虾峙的岛上,男方是个渔民,好多年后春节回乡见过一次,日子过得还可以。
  那个年头女孩子名声很看重的。
  我就这样心无旁婺地一头扎进了小山村,不再理会小山外的世界。
  有一次,大我一岁的堂姐叫我陪她去邻村的代销店买东西,她的爷爷和我的爷爷是堂兄弟,她爸和我妈小时候都在一桌吃饭。
  堂姐从小和我一起玩大的,很要好的。去村外要走一段山路,她想有个伴。
  “不去了吧!”

  我当时没事情,我是怕碰见熟人,不想让别人看见我落魄的样子。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有一天下午,邻村我的女同学傅养仙来我家里。
  “傅老师叫你去读复习班。”
  我听了一阵兴奋,仿佛迷失方向的航船看见了远方的灯塔。

  傅老师是我和傅养仙初中时的班主任,一个只有高小文化的代课老师带出了我们当年在全舟山地区会考中语文数学和政治三门平均分第一的班级。他在我们高二那年调到小沙中学教初中,带毕业班。
  “好,我明天就去。”
  老师一直在掂记我,我怎么能辜负他。
  我再次背起了书包。
  我的好多高中同学都在这个班,回炉学初中内容,准备考初中中专。
  因为是回炉班,没有安排住校,每天要走10里路,几次遇见一些同学的母亲,用羡慕的语气问我:“侬又去读书去啦?”

  我总会笑着点点头,脚步轻快如飞。
  学的都是初中的内容,主要方式是做各类试卷,然后讲解,由于我初中功底不错,不到一个月,厌学的情绪又上来了。
  班上有个个子很高的女同学,是边上马岙公社的,一个人坐最后一排特别显眼。
  有一天她突然不来了,以后几天都没有来。
  我心里有些失落感。
  脑子里犇出个念头:“这书念得没啥味道,还不如回村里劳动。”心里被收割稻谷时的收获感塞得满满的。
  第二天我没去学校,我和家里说上的课都会的,明年直接去考好了。
  我又回到生产队劳动。
  当时正好收蕃薯,家里堆得满满的。整天吃米饭蕃薯汤,放的屁都带蕃薯味。
  转眼到了农闲时节,那段时间我经常往泮追子家里玩。她小我一岁。
  她的爸爸妈妈我叫公公婆婆,是依祖上传下来的辈份叫的。有句俗话叫“人小辈份大”,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婆婆特别喜欢我。
  她家有亲戚在台湾和XG,都是解放初国民党撤退舟山时抓壮丁或娶老婆带出去的。
  我们村里当年16岁以上男人只要没逃走都被抓去台湾了。爷爷是在山上躲了3天3夜才留下来的。
  追子的姑姑在xG,二个伯父在台湾。当时台湾还没来往,姑姑来过几次,来看追子她奶奶,听说给了不少钱,还时常带些旧衣服过来。
  这些衣服到我们这里都当成宝贝。婆婆送过我二件,有一条米黄的裤子是叫追子送给我的。
  她们娘俩织鱼网,我在边上做帮手,聊些村上的事一晃一天就过去了。
  我从小怕走夜路,有天晚上太晚了,她们就招呼我在她们家过夜。
  母亲知道后,也没怪我,还轻轻的说了一句:“依先得其睏了其。”
  我懂那意思,就是生米煮成熟饭。

  以后有空时我还去,我知道她们都喜欢我。
  有一次在她家来了一个鸟测字的算命人,我也算了一卦。
  鸟刁了一张纸出来,说我不用读书也能成为状元郎,一定要离开村子,走得越远越好。
  这个算命的一句话,让我平静的心又不安分起来。
  “我要走出去,我命中注定不该在这里!”
  我是一个有了目标一定要付之行动的人,我甚至和同龄的发小许诺:“等我外面有花头了,把你也带出去。”
  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非常的坚定。
  我开始付诸于行动。
  有空闲时我不再闲呆在村里,到附近的村庄找些熟人,看看外面能干些什么。
  没多久碰到.小时候的一个玩伴。他告诉我,他前段时间在桃花岛做小工,每天2元多钱,还管吃管住。
  “那里人很有钱!”
  他绘声绘色的给我介绍当地渔民个个有钱,家家户户都在造房,随时都有活做。
  他跟我说过两天又要去了,如果我想去可以跟他一起去。
  我抄了他早先写给家里信封上的地址。脑子里记下了“桃花公社鱼米洋大队”。我记性很好,几乎过目不忘。到现在我手机都很少存电话号码,重要的我都背得出,不重要的没必要记。
  回到家我先和大哥商量。
  大哥比我大7岁,还没结婚,那年手气不好,没选到撑运输船的纸条,也在队里务农。
  他没让我去,怕我出去吃苦。
  过了几天,大哥问我:“你有他地址吗?”
  “有的。”我说。
  “那我们明天去吧。”
  我想大哥肯定也想去赚点钱来。
  那一个晚上我几乎没睡着,很兴奋,想了很多很多…
  第二天天不亮我俩就出门,走了10里路,在公社所在地坐最早的班车到定海城关,再转车到沈家门。又走了不少路到客运码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