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脚步》
第32节

作者: 刘一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所里平时抽烟的人不多,但节日大家都会抽上几包。
  牡丹和凤凰平时是没计划的,都是2角多一包,拿到所里都抢光了。
  我不抽烟,有多出来的卖给时常来所里的治保主任,也算是一种待遇。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也就平常的菜加几个特供的鱼肉,感到不是非常的浪费。
  和平时区别的是酒。
  往常酒是要自己化钱买的,那怕上级领导来,也是所长或徐干事自己掏钱叫我去买。

  而春节我去买了一大坛的黄酒,还有啤酒和白酒,免费供应,不喝醉管够!
  过年喝酒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所长回老家过年。
  还有个把老兵第三年可以回家探亲,选择春节回乡。
  徐干事的女朋友来所里过年。
  大家说说笑笑,用大碗干杯,大口喝酒,非常尽兴。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过的春节。
  那年我虚岁十八!

  带着疲惫、兴奋和酒劲美美的睡了一觉。
  在零星的鞭炮声中醒来,又长了一岁,觉得19岁比18岁大了很多。
  正月初一不用出操不用买菜特别的轻松,不过我还是快步地来到伙房。
  王国民今天接替张国兴烧饭,已在忙碌。张国兴也在边上帮手。
  “中午烧哪几个菜你看一下。”见着我,王国民跟我说了一下。

  “好!”
  我心中已有数,本着比平时多2个菜的标准作了安排。
  早上所里来的第一个客人是钱仓村的治保主任戎益民。
  “新年好!新年好!”
  农村里人噪门都很大。
  “一大早运气坏死了!”
  他把刚从家里爬小山坡过来,遇到一对男女偷悦的事绘声绘色的反复说了几遍。
  按当地风俗,碰到这等事不吉利,一定要说出来,才能解除灰气。

  他没说是谁,但还是私下了解到是供销社的一对职工。
  农村里太缺乏新鲜事了,难为了这对男女,大年初一便成了别人的新闻。
  我和戎益民聊了一会生产地的事,想把所园内的地种菜,让村里给块地种蕃薯,提供点猪的食粮。不久还真在北门外部队营房边按排了一块比较平整的山地。
  戎益民除了新年串个门,主要还是来请徐干事和女朋友去他家吃饭的。
  当地人还是很客气的,既便是比较熟悉的战士家里来个人,也会叫去吃餐饭。饭菜并不丰盛,但表达一种心意。
  徐干事女朋友长得高高大大,一眼就能看出是从大城市来的,与当地女孩子完全不是一种类别。
  性格非常随和,做任何事都很得体,让你很愿意亲近。
  有天中午,我在洗衣服,她也过来洗,居然问我:
  “要不要帮你洗啊?”
  吓了我一跳,一下子让我改变了对城里人的看法。

  她特别喜欢打乒乓,但打不过徐干事,明显看得出来在故意让她。
  她就找我打,我们两个基本是对手,不分上下。
  打得累了就看会电视,那几天重复在播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主持人是刘晓庆、姜昆、马季。
  刘晓庆还唱了一首歌,不过没有李谷一的歌好听。
  李谷一唱了几首歌的联唱,声音非常亮甜,好象能穿到心里去的那种。

  郑绪岚唱的几首歌都很熟悉,记得是“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都是我会唱的歌,听着特别的舒服。
  相声演员严顺开表演的“吃鸡”也很逗。
  那时电视节目不多,反复看了好几遍。
  听到诗朗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动情处,还是有点想家的。
  当时周边都没电视机,熟悉的附近村民来串个门,看会电视,所里还是热热闹闹的,三天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

  象山的节气轮换还是比较明显,过了春节,就是春天的感觉了。
  园里的地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平整一新,种下了好几垅的小白菜。这小白菜的籽还是我从丹城买来的。
  用黄豆换鸭蛋也通过中堡村的书记落实了对象。
  黄豆我们按计划从粮站买来很便宜,质量又很好,双方都合算,我们相当于又多了一个常备的菜。
  这个鸭子是放养在海滩河沟里的,也很有营养,我在任时一直没断过,还试着做过一批咸鸭蛋,下早饭大家挺爱吃。
  春节那个月本身就计划超支,所以做帐时也有准备。
  不过清点库存的时候我长了个心眼,多估算了一点,这样帐面好看一点。

  我感觉对工作越来越有信心!
  因为工作需要,我每个月都会去县里的县城,那个名“丹城”的小城。
  大多是去县边防大队报帐、报计划、领取后勤装备物资等。
  另外还会去军供站和赶集。
  购买一些大件物品和一些特殊的产品必须到丹城的集市才买得到。
  丹城的集市是每月逢6的日子,整条新的那条宽阔的马路两边,人、车、物品拥挤不堪,感觉这新路是专门为集市而建的。
  最显眼的是用竹子做的物品,在拖拉机、手拉车上堆的高高的,连片成排,很是壮观。
  四里八乡的都会赶过来,物品非常丰富。
  拖着长音的吆喝声、猪鸡牛羊的叫声夹杂在一起,逼着你用大嗓门寻价还价,助长嘈杂声不断加码,直到市面渐渐散去。
  大队所在的公丨安丨局的位置在县城的东北叫东塘山的山岙里,也就是传说中徐福练过丹的丹山脚下,和车站有近半小时的行走距离。
  下车后先要穿过一条长长的厂字形的小街,转弯处是象山中学的校门。
  每一次路过我都会放慢脚步,仰望立在5一6个台阶上的校门。

  校名的左上方“省级重点中学”6个字特别触动我的心绪。
  回想自己也曾有机会进入同为省重点的舟山中学,终究失之交臂,落下些许遗憾。
  看着和我年纪相仿的男女学生仨仨俩俩迈过台阶走进校门,以及校园操场里欢快奔跑的身影,总会投去羡慕的眼光。
  走过校门从西向东走50米的左手边,有一个吃早点的地方。

  我时常会点一碗咸豆浆加一根油条或包子。
  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豆浆的地方,到现在我都还记着那种清香暖胃的味道。
  以后我在任何地方,高档也好,路边也罢,只要喝到豆浆,都会和那时的味道作比较,总感到没有那里的好。
  10多年后,我去象山调研,陪同的同志让我们去吃象山有名的海鲜面,我和他们说能否去吃那边的豆浆。

  “早没了!”
  他们的回答让我好失望。
  那条街再往东走到四叉路口,就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
  南北走向的就是县府街,向东的叫什么忘了,不远处有个新华书店我常去,每一次去都会买二本当期的文学期刊。
  我喜欢看小说,这是所里最缺乏的。
  去大队要从县府街往北走到县府大门口再右转,30米后是条南北走向的小路,路的右对角是县委招待所。

  如果赶不上晚班车或者第二天还有事,都会住在那里。
  招待所是个3一4层小楼,共用卫生间,我有一次起床小便太急在卫生间里昏倒过,记得特别清楚。
  房间有2到3张床,有二席单人沙发,很干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