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里平时抽烟的人不多,但节日大家都会抽上几包。
牡丹和凤凰平时是没计划的,都是2角多一包,拿到所里都抢光了。
我不抽烟,有多出来的卖给时常来所里的治保主任,也算是一种待遇。
大年三十的年夜饭也就平常的菜加几个特供的鱼肉,感到不是非常的浪费。
和平时区别的是酒。
往常酒是要自己化钱买的,那怕上级领导来,也是所长或徐干事自己掏钱叫我去买。
而春节我去买了一大坛的黄酒,还有啤酒和白酒,免费供应,不喝醉管够!
过年喝酒的氛围还是比较好的。
所长回老家过年。
还有个把老兵第三年可以回家探亲,选择春节回乡。
徐干事的女朋友来所里过年。
大家说说笑笑,用大碗干杯,大口喝酒,非常尽兴。
这是我第一次在外过的春节。
那年我虚岁十八!
带着疲惫、兴奋和酒劲美美的睡了一觉。
在零星的鞭炮声中醒来,又长了一岁,觉得19岁比18岁大了很多。
正月初一不用出操不用买菜特别的轻松,不过我还是快步地来到伙房。
王国民今天接替张国兴烧饭,已在忙碌。张国兴也在边上帮手。
“中午烧哪几个菜你看一下。”见着我,王国民跟我说了一下。
“好!”
我心中已有数,本着比平时多2个菜的标准作了安排。
早上所里来的第一个客人是钱仓村的治保主任戎益民。
“新年好!新年好!”
农村里人噪门都很大。
“一大早运气坏死了!”
他把刚从家里爬小山坡过来,遇到一对男女偷悦的事绘声绘色的反复说了几遍。
按当地风俗,碰到这等事不吉利,一定要说出来,才能解除灰气。
他没说是谁,但还是私下了解到是供销社的一对职工。
农村里太缺乏新鲜事了,难为了这对男女,大年初一便成了别人的新闻。
我和戎益民聊了一会生产地的事,想把所园内的地种菜,让村里给块地种蕃薯,提供点猪的食粮。不久还真在北门外部队营房边按排了一块比较平整的山地。
戎益民除了新年串个门,主要还是来请徐干事和女朋友去他家吃饭的。
当地人还是很客气的,既便是比较熟悉的战士家里来个人,也会叫去吃餐饭。饭菜并不丰盛,但表达一种心意。
徐干事女朋友长得高高大大,一眼就能看出是从大城市来的,与当地女孩子完全不是一种类别。
性格非常随和,做任何事都很得体,让你很愿意亲近。
有天中午,我在洗衣服,她也过来洗,居然问我:
“要不要帮你洗啊?”
吓了我一跳,一下子让我改变了对城里人的看法。
她特别喜欢打乒乓,但打不过徐干事,明显看得出来在故意让她。
她就找我打,我们两个基本是对手,不分上下。
打得累了就看会电视,那几天重复在播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主持人是刘晓庆、姜昆、马季。
刘晓庆还唱了一首歌,不过没有李谷一的歌好听。
李谷一唱了几首歌的联唱,声音非常亮甜,好象能穿到心里去的那种。
郑绪岚唱的几首歌都很熟悉,记得是“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阳岛上”,都是我会唱的歌,听着特别的舒服。
相声演员严顺开表演的“吃鸡”也很逗。
那时电视节目不多,反复看了好几遍。
听到诗朗诵“每逢佳节倍思亲”动情处,还是有点想家的。
当时周边都没电视机,熟悉的附近村民来串个门,看会电视,所里还是热热闹闹的,三天的假期很快就过去了。
象山的节气轮换还是比较明显,过了春节,就是春天的感觉了。
园里的地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平整一新,种下了好几垅的小白菜。这小白菜的籽还是我从丹城买来的。
用黄豆换鸭蛋也通过中堡村的书记落实了对象。
黄豆我们按计划从粮站买来很便宜,质量又很好,双方都合算,我们相当于又多了一个常备的菜。
这个鸭子是放养在海滩河沟里的,也很有营养,我在任时一直没断过,还试着做过一批咸鸭蛋,下早饭大家挺爱吃。
春节那个月本身就计划超支,所以做帐时也有准备。
不过清点库存的时候我长了个心眼,多估算了一点,这样帐面好看一点。
我感觉对工作越来越有信心!
因为工作需要,我每个月都会去县里的县城,那个名“丹城”的小城。
大多是去县边防大队报帐、报计划、领取后勤装备物资等。
另外还会去军供站和赶集。
购买一些大件物品和一些特殊的产品必须到丹城的集市才买得到。
丹城的集市是每月逢6的日子,整条新的那条宽阔的马路两边,人、车、物品拥挤不堪,感觉这新路是专门为集市而建的。
最显眼的是用竹子做的物品,在拖拉机、手拉车上堆的高高的,连片成排,很是壮观。
四里八乡的都会赶过来,物品非常丰富。
拖着长音的吆喝声、猪鸡牛羊的叫声夹杂在一起,逼着你用大嗓门寻价还价,助长嘈杂声不断加码,直到市面渐渐散去。
大队所在的公丨安丨局的位置在县城的东北叫东塘山的山岙里,也就是传说中徐福练过丹的丹山脚下,和车站有近半小时的行走距离。
下车后先要穿过一条长长的厂字形的小街,转弯处是象山中学的校门。
每一次路过我都会放慢脚步,仰望立在5一6个台阶上的校门。
校名的左上方“省级重点中学”6个字特别触动我的心绪。
回想自己也曾有机会进入同为省重点的舟山中学,终究失之交臂,落下些许遗憾。
看着和我年纪相仿的男女学生仨仨俩俩迈过台阶走进校门,以及校园操场里欢快奔跑的身影,总会投去羡慕的眼光。
走过校门从西向东走50米的左手边,有一个吃早点的地方。
我时常会点一碗咸豆浆加一根油条或包子。
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豆浆的地方,到现在我都还记着那种清香暖胃的味道。
以后我在任何地方,高档也好,路边也罢,只要喝到豆浆,都会和那时的味道作比较,总感到没有那里的好。
10多年后,我去象山调研,陪同的同志让我们去吃象山有名的海鲜面,我和他们说能否去吃那边的豆浆。
“早没了!”
他们的回答让我好失望。
那条街再往东走到四叉路口,就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
南北走向的就是县府街,向东的叫什么忘了,不远处有个新华书店我常去,每一次去都会买二本当期的文学期刊。
我喜欢看小说,这是所里最缺乏的。
去大队要从县府街往北走到县府大门口再右转,30米后是条南北走向的小路,路的右对角是县委招待所。
如果赶不上晚班车或者第二天还有事,都会住在那里。
招待所是个3一4层小楼,共用卫生间,我有一次起床小便太急在卫生间里昏倒过,记得特别清楚。
房间有2到3张床,有二席单人沙发,很干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