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我们抓紧准备章乂乄打击材料的节骨眼上,居然有人主动撞上门来。
辖区发生了多年未发的流氓抢劫案。
乡下村庄的夜是宁静的,没有月光的晚上几乎漆黑一片。
居民家里会非常节俭的使用电灯。
晚上治安巡查我们一般都会循着零星的幽暗灯光,看看那户有啥“急事”或进行赌博等违法活动。
如果是夜间骑自行车出行执行任务,会把手电绑在车把上用来照明,否则极不安全。
有事外出夜行的居民也大都人手一把手电。
时常发生巡查过程中碰到当地居民和我们惊恐地用电灯光互相照探、互相询问的情况,往往都是虚惊一场。
没有特殊情况,比如当地钢窗厂职工夜间上下班,晚上几乎碰不到行人。
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有放露天电影的晚上。
只要部队的放映队在营部放露天电影,或者地方的流动放映队到某个村放露天电影,四邻八村的青壮年都会自发的集聚在放映点。
可以说这是他们最最主要的文化生活和社交平台。
这期中最活跃的当是未结婚的那帮年青人。
他们通常情况都会结伴出行,慢慢形成小圈子。
三五成群的未婚男女,因为年龄相妨、性格相投,或者由于族姓、姻亲等社会关系,通过观看露天电影这个媒介,创造了那个时代的一种独特的基层社会团体。
没有人给他们取过名字,但局外的人都会习惯性的称呼他们为“这帮马头主(男孩子)”和“那班猎特比(小姑娘)”。
他们的人数也象现在的微信群一样相对固定,也会由于多种原因增减,甚至散群,然后再组成新的群体。
因为落单的男孩会被大家看不起,而落单的女孩在没有路灯的夜晚走夜路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
男青年群与群之间时常会因为诸如一个观影的站位和一句不忠听的语言而起磨擦,甚至动粗,但一般不会发展到严重伤害对方身体,需要我们出面调处的程度。
通常都能自行平息,或者由在场的长者调停。
男孩群与女孩群之间的交结就很微妙。
一般情况下,女孩子与男孩子之间界线分明,但也有相互串群的情况。
但听闻比较多的是男孩们乘看电影或散场时人多拥挤占女孩们的便宜,象山话叫“不讲毛,下作配”。
甚至在一些路段,故意起哄、冲撞,乘机做“下作”行为。
被欺负的女孩一般都不敢作声。
而她们的软弱反而助长了他们的恶行。
有一句俗话叫做“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的!”
那种带有农村地域文化的“嬉闹”与刑法上的犯罪行为也就一步之遥。
就在一个初秋的夜晚,乡zF所在地的村庄放露天电影。
散场后汤岙村的一群男孩,在回村的小路上,向走在后面的一群女孩子施展了贯用的伎俩。
这一次他们没有那么的幸运,闯下了令他们终身后悔不己的大祸。
这几个女孩子没有沉默,敲响了我们派出所的大门,报警!
而促使他们走上依法维权道路的,并不是她们对这种侵犯行为违法性质的认识,而是有个女孩不仅身体受到伤害,而且丢失了一块心爱的上海牌手表。
在那个年代,1只价值120元左右的手表不是一个普通物件。
一个普通工人近三个月的工资,也并不一定能买得到。
警情引起县公丨安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关警力迅速集结,侦破工作深夜展开!
都说往枪口上撞的鸟都是笨鸟,可还是有例外。
这件案件查处的结果令我们所有办案的人员惊异和惋惜。
接到报案后,我们立即分二组行动:
一组由我和钱法根等人对3位当时在场的三个女孩子开展调查。
另一组由其中一位女孩的家长带路去守护涉案的现场。
待县局刑侦队到来后,详细堪察了现场,提取了部分物证,结合3人的笔录,基本还原了案件的脉络:拦路调戏——遭遇反抗——施以暴力——乘机劫物。
经过通晓调查取证,锁定了重点嫌疑对象及其同伙。
想不到的是这个人居然是村里的团支部书记,重点培养的年轻村干部。
一个长得高高大大,姑娘喜欢、长辈夸赞的小伙子。
一开始他百般抵懒劫取手表的情节,经过几番教育交待了全部事实,从他家里起获了涉案的手表。
当警车从所里把他和同伙带离的时候,他那早年守寡,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的母亲浩荡大哭。
可惜为时已晚。
那天中午,我留汤岙村治保主任徐正财在所里吃饭,喝了一点酒,他也是叹惜连连:
“看着他长大,好好的一个后生,才订好亲不久,唉!”
交谈过程中,我们也反复推敲他劫取手表的动机和成因。
“地上捡的?”
“手上撸的?”
“为了给订亲女友送礼物?”
但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家境贫穷或许是根本的原因。
汤岙是一个纯农业村,与邻近的黄沙、屿岙相比,村民的生活条件要差一些,最明显的是新造的房子很少,都是旧房子。
但这里却也是我当时见过的风水最好的村落。
村子座落在珠山山系的朝东的山岙,从村心朝外成扇形展开,一条终年有水的溪坑沿着山谷的地势把村子分成东西两片,中间有石桥相连。
溪坑边有些年份的柳树参差不齐的守望着与它同样有些年份的村落,任凭珠山上的清澈山水缓缓流过。
当然,它也见证了小村曾经的辉煌。
村东部的周氏祠堂在象山东乡首屈一指。
我走访群众时,进到里边看过,该宗祠用材粗大,建造考究,正殿月梁和山门部分的牛腿和斗拱,雕刻了历史故事人物等,神态栩栩如生。
治保主任老徐的家就住在溪边靠近石桥西头的位置,两间半用材实沉的大平房和屋后一间厢房及过廊。
摆床的那间铺着厚实的地板,可见祖上也非等闲人家。
他有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大女儿已经结婚,小女儿和我同岁,两个儿子和我年纪也相差不大。
儿子和女儿除了农忙时回来一阵,平时都在宁波一带打工。
当时农村剩余劳力已经开始大批向宁波方向转移,因为依托北仑港开发,宁波城市建设力度很大,需要大批劳动力,而象山的建筑业有很好的基础。
我估计与象山有大批毛竹山有关,不过这是我猜的。
和老徐接触多了,慢慢多了些了解。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日期:2021-02-06 07:2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