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脚步》
第49节

作者: 刘一鸣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天没亮就赴火车站向南京进发。
  第一次途经久闻大名的上海,未留下太多的印象,只记得疲倦状态下的梦境和匆匆赶路的脚步。
  和姚副大队长分手时,他再三叮嘱我们:
  “要谨慎行事,争取部队支持,有困难及时求助当地公丨安丨机关并向局里汇报!”
  我们此行有两个工作对象,都已经批准刑事拘留,其中一人已在部队服役。
  到南京己中午时分,我们出站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买了一张南京旅游地图,对照预审部门提供给我们的二个人的地址,选择便于工作的在玄湖边上的鼓楼饭店入住。
  吃好饭马上赶到玄武区公丨安丨分局联系工作。

  那个工作对象是象山旦门人,在玄武区下面的一个乡镇放养蜜蜂,有一个固定的暂居点。
  经过商量决定先通知所在地派出所对其落脚点进行调查,待查明准确的行踪后,再配合我们拘捕行动。
  从玄武分局出来,考虑到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再去部队。
  一起去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南京长江大桥。
  李干事随身携带了一个135相机,我借了他的手枪挂在腰间,在大桥上留了一张相。
  当时冬装里面穿着棉祆,脚上穿的是解放鞋,显得鼓鼓囊囊,但我始终认为这是我最帅的一张照片。
  那天下着小雨,傍晚时感到很冷,在一个小店就餐时想温一斤黄酒暖暖身子,店家回我们:
  “南京人不喝黄酒的,跑遍全南京都买不到黄酒。”
  只好改喝了点白酒,又点了个红烧鸭子。
  不知是走得饿了,还是厨子的手艺好,那份红烧鸭是我吃过的味道最好的鸭子。
  晚上站在鼓楼饭店房间的窗前,能看到正远方高耸的金陵饭店灯光通亮,在细雨中发出一道道的光芒,照亮了大半个南京城。
  我们没有太多的兴致去探究霓虹闪烁下的南京城的古老历史,而是早早入睡以应对第二天艰巨的任务。
  第二天还是一个细雨蒙蒙的阴雨天。
  起了个大早搭坐公交车去城郊的某部汽车连。
  乘客稀少又没有空调的车厢内,一阵阵冷风从前后车门的缝隙往里面钻,虽然穿着棉袄,还感觉挺冷。

  头天被雨水沾湿的解放鞋没有干透,脚尖传来一阵麻木的感觉。
  两脚时不时快速的踩踏车子的底板,为脚底驱寒,后悔没带上棉鞋。
  顺着地图指行的路线转了三次公交车,终于到了目标地。
  初升的太阳透过晨雾顽强的照射过来,细雨也很不情愿的停了下来。
  步行了一段路,身子暖和了不少。
  我们向守着营区大门的哨兵递上介绍信,要求拜见连队领导。

  经过几番报告,有个干部模样的军人带我们进了营区,直接把我们引到连长和指导员合用的办公室。
  两位连队主管很热情的迎上来分别向我们敬了个标准的举手礼,我惶恐慌乱地回了个礼。
  落座后,我们说明了来意,并递上了开具好的盖有县公丨安丨局印章的刑事拘留证。
  指导员翻了一下花名册核对了一下情况后,让通信员把那名战士所在排的排长叫过来。
  排长对这名战士的情况非常熟知。

  “这个来自浙江的兵入伍已满两年,在汽车连开车表现不错,上一周老家来人探望过,没有异常情况。”
  指导员叫通讯员将我们带到会议室,说是待他们向上级汇报后再给我们回复。
  在会议室我们看到安全行车评比栏那位战士名字后面画着好几面红旗,私下议了一会,觉得挺可惜的。
  没多久,团部来了一辆吉普车把我们接到团部驻地。
  随车的年轻干部是浙江湖州人,他对我们非常热情,感到在外面碰到老乡很难得,闲聊了一阵。
  我突然觉得又开了眼界,对老乡的理解又进了一层,原来出了省,浙江人都是老乡。
  照此推理,那么出了国,整个中国人应该都是老乡。
  如果去外星球,地球人也就都成了老乡。
  我发现自己蛮会傻想的。
  那位老乡可能是看在老乡的情面上,提醒我们这件事并不好办,可能会很费周折。
  我们问他原因,他没有细说,只是反复说了部队的自身安全问题。
  到了团部,他们的上级部门乂乂分部的保卫科长已特地赶来等候我们,沟通了一会,他们去会议室召开常委会。
  一直到营区吃中饭的军号声响起,他们的会议还没结束。
  有个干部带我们去食堂吃了中饭。

  等他们会议结束,分部的保卫科长要求我们坐他的车一起去分部。
  在分部没有多久,我们和保卫科长一起向城区赶,目的地是军区后勤总部。
  在路上那位科长没有和我们说太多,只告知我们对这件事上级很慎重,明确由总部的保卫处与我们对接。
  到了总部,保卫处长在他的办公室召见我们,没有太多的客套话,表明三层意思:

  一是积极支持地方公丨安丨部门的工作。
  二是考虑不是现行犯罪,而且我们出具的不是逮捕证,暂时不惊动当事人。
  三是部队马上会派专人去当地公丨安丨局作进一步对接。
  李干事请求借用部队的座机电话向县局领导汇报。

  那位处长叫了一个干部领着李干事去另一个房间去打电话。
  过了一会,李干事回来,表示已作了汇报,感谢部队支持,希望尽快派人对接。
  临别时,那位处长特地交待保卫科长要把我们送到入住的地方。
  到了旅馆附近,吃好饭又去找公用电话汇报情况,回到房间已经不早了。
  累了一天,躺在床上,回想一天来跑过的路、见过的人、走过的各级机关,特别是威严庄重的后勤总部大院,再想到第二天的任务,久久不能入睡。
  一场冬雨一朝寒。
  雨后的南京温度降得特别的厉害。

  一早去玄武公丨安丨分局的路上,随处可见残留的雨水凝成的冰丝,鞋子踩在上面发出“咔、咔”的声响。
  分局刑侦队的那位内勤女民警边取下围勃边与我们打招呼:
  “这么早?”
  “昨天那个对象没带来?”
  本来我们联系好把那个刑拘对象暂押在他们拘留所的。
  “情况有些变化,这次可能带不走了。”

  “那边派出所有情况反馈吗?”
  我们急着想知道另一个对象的下落。
  “人回老家去了,不在那里。”
  她把当地派出所工作的情况和反馈的信息不急不慢的向我们复述了一下,虽然带了点南京的土话口音,基本能听明白。

  那个刑拘对象确实在那边一个村放养蜜蜂,派出所叫村里的干部找了个借口上门去探访了一下,他本人不在,只有他的女朋友和他的父亲在,问了一下说是他女朋友的哥哥家里有点事,回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