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牛》
第18节

作者: 第七月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几位哥哥好好的去玩,能弄回几个嫂子也不错,你们别管我,我有地去。”
  “你还能去哪儿啊?就算是还想去捡漏,那也得晚上啊,这一大白天的你打算咋混?在家打一天游戏?”二个周布斯热心肠的问道。

  “我去逛潘家园啊,那里足够我混一天了,反正没事。光是看就足够我看了。”
  “你小小年纪去那里干什么?”吴广德惊愕的看着李凡,“我可听我大伯说了,那里的假货率可是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你可不要去上当啊!”
  “切,我又不会买,就是挂个眼科。”李凡无所谓的说道,“我的专业里就有研究这个方面的内容,我这不是趁早先去搂两眼嘛,放心吧,我不会上当的。”
  李凡哪里来的这个底气?嘿嘿,首先他有一个奇葩的爹,在玉石方面的鉴别和雕刻的造诣不弱于当今任何一名玉石大家,而且在古董鉴定方面也获得了多位大国手们的亲传,是一个隐藏在民间的鉴宝高手。李凡也就是在小的时候跟着父亲看这些东西,慢慢才引发了他对这些古代物事的兴趣,要从根上说,李凡动这个心思完全是李涌“无心插柳”的后果。
  想当年,李涌在美国捡漏,利用那些大国手的鬼斧神工,把西方的情报机构玩弄于股掌之上,而且还设计了诸多漂亮的钻石饰品。几个亲戚家哪家没有李涌送的价值令人咋舌的珠宝钻石?光是送给孙眉丫头的那一对玉佩目前的市场价就已经过了二千多万,孙眉对女儿反悔了,坚决不给牛心雨,气的牛心雨好几个月不理妈妈,要不是段蓝也牛气,孙眉的日子好过不了。

  贪财抠门的李丽家里最流行的段子就是,老公邓义辉花大价钱买回来的钻戒可以随便戴出去,啥事没有,偏偏哥哥送给妹妹的那对耳钻和翡翠手镯是怎么都不敢戴出去,只要戴出来,就别想把这个街逛好,一路上都会有人来询问,第一是哪里买的?第二是能不能转让?第三就会演变成“你开价吧!”没法子,现如今的有钱人太多了,现如今的攀比之风也太厉害了。
  孙敏的首饰更多,可性子恬淡的孙敏除了会偶尔在家里戴给老公看以外,从来不在外面佩戴,就连结婚的时候也是象征性的昙花一现。可是在家里却是没事的时候就拿在手里把玩,十几年过去了,那些玉器的包浆可是经过日积月累的把玩天然形成,给任何一位大师看都会赞不绝口,问题是,没有任何一个大师的看过,当然喽,李涌不算。
  前些年,李江带着李涌去了一趟李家寨,算是寻根问祖了。然后又去了一趟嘎子大哥那里。嘎子大哥把一个木盒子给了李江。那是李久最早发现的玻璃种高端翡翠的另一半,原来的那一半给了刘敬仲去孝敬宋家了,剩下的一半李久一直没有动,走的时候也忘记了这块翡翠的安排,于是嘎子把这半块翡翠给了李江。
  李江对这些东西没有概念,不是他不懂,是不屑于去弄,一个地质大学毕业的勘测工程师能不懂得矿石?他不想看到这些,随手就把半块翡翠毛石给了李涌。李涌看到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高端顶级翡翠毛石,技痒难耐,还是用古法自己慢慢的琢磨,被他磨出了二个手镯,四个吊坠,三对耳坠,还剩下的碎料给了兰自立去做戒面了,结果兰自立做了几个金戒指,给了邓义辉一个,徐汉才一个,他自己的那个最大,弄得其他朋友羡慕的要死。

  精美的手镯比刘敬仲送出的那个好多了,李涌给老婆和丈母娘一人一个,结果,没过多久,那个极品的手镯就戴在了小舅子老婆普冬梅的手腕上了。后来还是小舅子考虑到影响问题,才没让老婆继续戴了。
  几个吊坠全是给小一辈的,小舅子的儿子和女儿一人一个、妹妹的女儿一个,还有一个挂在李凡的脖子上。三对耳坠则是丈母娘、老婆、妹妹一人一对,还是跟那手镯一样,没过几天,丈母娘的那对耳坠就挂在了普冬梅的耳朵上了。这次无论小舅子说啥都不摘下来了,对外就说是“玻璃”的。那对耳坠的材料里的确有玻璃俩字,不过后面还有一个字,玻璃种。只要普冬梅去了珠宝店,那些店员一开始都认为是玻璃做的赝品,因为她们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真正的玻璃种,可是所有的店长一定会清楚的知道,那是真的玻璃种,他们也许在某一次博览会上见到过这种“不卖”的样品。

  其实学习古董和艺术品鉴定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要多学多看,多学是充分掌握各种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知识,了解时代背景,你掌握的越多,知识含量越大,那么你鉴别时候的底气就越足。多看,就是要多看真品,看多了,假的一眼就能识别出来。李涌家古董没几件,可是经他的手从海外弄回来的不少,还有那些个师父家里多啊,李凡从中学开始,每个暑假都会去一位师爷那里“度假”,然后就会跟着老人去各个博物馆、私人馆藏还有一些拍卖会上去溜达,知道的是老人家带了个小徒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老人家的孙子跟着来玩的。

  有了这个底气的李凡,去潘家园还怕什么?何况他又不是第一次去,只不过头几次都是被那些爷爷带着到这里的“大铺子”里看真品,有时是那些老爷子们捎带着帮一些铺子鉴别一些送来的“新货”。实话说,李凡早就想自己找机会单独去溜达溜达了,他倒不是憋着捡漏的心思,而是想接触接触那些摊贩,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生意,如何口灿莲花的忽悠顾客的。今天得了这个机会,他能不去?

  说潘家园里的物事大多数是赝品,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至少那里卖的当代艺术品你就不能说人家是赝品,还有近几年流行的金丝玉、黄龙玉、金田黄等等,都是新兴起来的玉石,根本在古代就没有过,凭啥说人家是赝品?明面上人家那里挂的牌子也是“潘家园旧货市场”,而不是古董市场,这个区别可就大了去啦。
  再说了,不是所有的出土的物事都是文物的,有些东西根本就没人管,于是,在潘家园里,这样的东西就都集聚在这里了,为啥呢?能卖个好价钱啊。说有没有人在潘家园捡漏呢?有,不过那都是早时年间的事情了,至少最近这些年是没有,一个都没有,无论是从进货渠道还是从营销的体系上看,基本上已经没有捡漏的可能了。经过那么多鉴宝节目的推广,谁特么都不是傻瓜,看上有点老气的东西就想往古董上靠,还没等到潘家园就在路上被截胡了,真东西还能到这里?

  明知道那里不可能有漏捡,那李凡为啥还非要去?这就是一个爱好,一个氛围的感觉,还有一个理由就是长见识。当李凡优哉游哉的在潘家园转悠的时候,心情是格外的好,他一个高个子的半大小子,谁会在乎他呢?
  李凡这个样子既不像游客,又不像混子,反正是一个摊子一个摊子的看,绝对不上手,有的摊主主动要求他上手,他也是傻傻的一笑,“我不懂。”

  走到了中午,饿了,找个卖包子的地方买了几个包子,又买了一瓶水,坐在路边的道牙子上李凡就算是解决午饭了。无巧不巧的,一个背着帆布袋子的小伙子也端着一碗炸酱面坐了过来,他的帆布袋子里透出了一股子香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