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门》
第38节

作者: 屈嘉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去往居巢的客船一个小时一班,来的早的就只能再江边等,十一月初的日子,江水没有那么满,码头下面的基石都露出来了,左右是没有开发的岸滩,江水一轮接着一轮的拍在岸滩的礁石上,溅起一朵朵水花。
  慢慢的码头上行人越来越多,讲的基本都是家乡话,汤皖听的入神,甚是欣慰。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江中心出现了一条船,汤皖眯眼望去,看到船头站着不少人,应该是客船无误,赶紧使唤大牛先去前头占个好位置。
  坐着小船摇摇晃晃到了江北,幸好汤皖和大牛都是从小在水边长大的,若是不识水性的北方汉子初来乍到,怕是要晕船的。
  在江北码头找了辆人力车,师傅用·家乡话问:

  “到那块子去哦?”
  汤皖也用家乡话答道:
  “我要到无为县!”
  车夫一听还是正宗的本地话,不禁来了兴趣,一路上边走边聊天道:
  “你是从那块来的啊?”

  汤皖此刻心情放松,随口答道:
  “我从首都来,回家探亲的!”
  “首都啊,乖乖,大地方蛮,个看到皇上的?”
  “哈哈哈哈”
  汤皖听到此处,突然笑出了声,耐心解释道:
  “皇上哪是想看就能看到的,他一般都在皇宫里蹲着。”
  车夫就像个好奇的猫一样,又问道:

  “那你是坐大火车嘎(回)来的啊?”
  “是的!车头冒黑烟,老长了!”
  无论车夫问什么,汤皖都是尽可能的回答,行程快到一半的时候,车夫累了便在路边休息,汤皖问道:
  “家里几个子女?”
  车夫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抹了一下脸,笑嘻嘻的说道:

  “三个哦,老大,老二在县里帮人干事情,老三还在念书!”
  “老三念书,家里能负担的起么?”
  “负担不起哦,老大老二还没讨老婆,但是负担不起也要让他念书,念书才有出路,以后不要像我和他两个哥哥一样吃卖力气活!”
  车夫谈到家境虽略显落魄,但是谈到三儿子却是眼神里放出光芒,汤皖随即问道:
  “老三成绩怎么样?”

  “成绩好得很,他说以后要首都上大学哦!”
  汤皖也与之同欣慰,中国老百姓家庭最能有盼头的事情就是家中子女能读书出人头地,这条定律往后推一百年同样有效,高考依旧是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康庄大道。
  等到了县城,汤皖付给车夫一块大洋,可是车夫说什么也不要,无奈只能把大洋扔到车里面,转身就走。
  无为这时候只是一个小县城,名字取自于“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辞别了车夫,循着记忆,往长江边走去。
  这个时候的路还没有形成,只是有人经常走,土壤被踩的硬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路,由于不记得具体方位,只能顺着护城河向南走,一直走到傍晚才至江边。
  一片茫茫的芦苇荡,周围一户人家,风一吹,芦苇荡就像波浪一样翻涌,这个时节的芦苇已经变得枯黄,只剩一根杆子立着。只看见有人用镰刀收割芦苇,然后就地编织成芦苇席。

  汤皖坐在大堤上,看着眼前的芦苇荡什么话也不想说,大牛就站在身后,满脑子里都是问号:
  “不是回老家么?家呢?”
  似乎感觉到汤皖情绪不对劲,大牛也不敢问,就紧张的盯着四周,看好包袱。
  虽然已经有了心里准备,这里会是一片芦苇荡,但是真看到了,心里却是另一番滋味,无语凝噎,心里止不住的傻傻问道:

  “我家呢?我辣么大的一个家哪去了?我才刚结婚就没了?我好端端的为啥要到这个时代来?”
  汤皖是不打算走了,买了几床芦苇席就在大堤上席地而坐,江面上的风一面而来,就这么傻傻的看着眼前的芦苇荡发呆!
  嘴里喃喃道: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或许此刻只有这跨越百年的歌声能带来些许心里安慰!!!!
  十一月的南方,正值日初冬,虽江风依旧扑面,却不显潮湿,不过半夜有些寒冷,两人就着几床芦苇席便在江堤上和席而睡。

  凌晨时分,汤皖蓦地醒来,听着大牛正在死睡,打着鼾声,不禁想起小时候夏季在外婆家门口的大堤上乘凉的景象,只不过又迅速被周围的荒凉拉回来现实,颇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感慨!
  天蒙蒙亮的时候,直到听到割芦苇的嘈杂声才醒来,汤皖站在原地最后看了一眼江边芦苇荡,收起了思绪,叫醒大牛,便转身循着原路返回县城,然后直奔大牛老家王家坝。
  大牛一听终于要回老家了,整个人止不住的激动起来,虽未发声,但脸上的表情早就说明了一些,眼眶都变红了,双手似乎在颤抖。
  家乡大河发难,养不活人,十三岁便与同乡出门讨生活,远赴千里之外的平津,五年时光已逝,同行者五,四者皆故,独留一人,如今得以返还家乡,怎能不高兴?怎能不激动?
  两个人吃完早餐,先买车票到居巢,然后在转车到庐州已经是中午时分。中饭在车站随便凑合了一下,下午继续从庐州出发到霍邱,已经是傍晚了,于是在就地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坐车出发到阜南,在县上经过多方打听,顺着老乡的指点,走了几个小时才终于找到了去大牛老家王家坝的路。
  千里淮河刚好在王家坝这个地方打了个转,随后自北而去,因此在转弯的地方水势异常迅猛。此时正值初冬,乃是枯水期,河面显得波澜不惊。若是夏季梅雨季节,淮河上游水势过大,汹涌的洪峰蛮不讲理,一路横冲至王家坝拐弯处,极容易造成此地溃坝。则王家坝周围的几个乡镇立马变成蓄洪区,低洼处的大片良田全被淹,农民全年颗粒无收。
  汤皖跟在大牛后面,走在淮河的岸边,放眼望去,一片荒芜,心里不禁疑问,莫非今年大河又泛滥?
  走着走着,便远远的看见前方的大河一个急转弯直往北走,大牛兴奋的像个孩子般,则是张开双腿,撒开脚丫子就往大河拐弯处跑,江风把大牛的衣服吹得嘶嘶作响。
  看着大牛慢慢变小的身影,汤皖慢慢叹出一口气,却也为大牛感到高兴,至少活着回家了不是么?有多少人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身亡于何处而不得志知,弃家人于思念而不顾!
  大牛的身影虽然变得很小,但是却能清楚的听见在大喊道:
  “娘,俺回来了,俺回来了!”

  似乎并没有得到回应,大牛站在堤岸上,依旧在扯着嗓子,嘶吼道:
  “娘,你去哪儿了?”
  “娘,牛娃子回来了!”
  久久无人回应,汤皖顿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收起了闲庭漫步的心思,快速向大牛那里跑去,等走近了,才看到在堤岸背面,哪有什么人家,倒是能看到有土墙砖瓦存在的痕迹。
  大牛在残垣断壁里四处翻找,整个村落没有一处安好的房屋,从这头走到那头,边走边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