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八百年》
第23节

作者: 山魁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长临村也算是一个连盗贼都不愿意过来光顾的地方。

  安宁即意味着再没外人往来,也意味着物料采买的困难。李村长今年发动村里人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保证粮食的自足,一旦缺粮,有钱都没地方买,全村人得活活饿死。村子里抛荒的土地多的是,缺的是能种地的人手。
  所幸今年夏季时淮水安稳,临着北岸的一些水田没有受到洪水催残,加上无须缴纳夏税,算是一个丰收年了。不过在梁申提议之后,家里还是决定在临着村北的一些田里继续种些小麦,这样明年又可以收一茬粮食,起码可以解决一家子两三年内的吃饭问题。
  日子如果真的可以这样过下去的话,其实也不错。这种想法已经不止一次出现在赵权的脑海里了。
  偷偷地陪着辛邦杰又喝了两次酒,赵权两次都把他灌得个大醉,也让他狠狠地发泄了两次。辛邦杰眼里的阴郁终于散去了大半。
  辛邦杰心里很清楚,作为家里的最大劳动力,他不仅要顾着田里的活,还得顾着这些小孩子的训练,渐渐地他也没空再去琢磨义父的问题了。

  于是,赵权给他提了个课程建议,经过梁申的整理,辛邦杰郑重地给村卫队上了第二课:求生意识。
  “未算胜,先算败。”这是三个人对培训这支村卫队的一致意见。
  这些人当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辛邦杰一个人,其他人一起面对两三个壮汉,绝对会被打得稀里哗啦。
  那么,在败中如何求生,就成为第一重要的事。

  求生的技能需要学习与掌握,而求生的意志力,则必须强行灌输与培养。
  只有在败中凭着求生的意志力来保全自己,才有可能取得一线胜机。
  经历无数战阵的辛邦杰,对于赵权提出的“意志力”这个说法深表认同,无论是处在什么样的战场环境,一个人或一支队伍,一旦缺少意志力,那么可胜的很可能无法获胜,可败的则一定会败。当整支军队处于弱势时,缺少意志力的人肯定是先死的那一批,而生机往往就是被这些人主动放弃的。
  因此,辛邦杰强调了一点:保住性命,无论在哪里都是第一重要的事。
  意志力,必须通过各种基本的训练来获得的,所以陈耀的哭嚎声就更大了,不过赵权发现他的哭嚎声比以往更加幽长,有时竟然可以连续嚎个半个时辰都不停歇。
  赵权努力的在脑海里搜索着一些关于野外求生的知识,但他所知实在有限。只好把一些想法和思路提出来,跟梁申与辛邦杰探讨。
  梁申已经成为这支队伍里最不可缺失的人,真要打架,他可能连陈耀都打不过。但他的学识却弥补了这支队伍的巨大不足。毕竟久经战场的辛邦杰,实战没问题,条理上却总是讲得不清不楚。

  辛邦杰关于以步军对骑兵的战术解析,让赵权觉得受益匪浅。金国在强盛时期基本以骑兵为主,根本瞧不起步对骑的战术,觉得那是羸弱的宋军才这么干的。但自从西北、东北养马之地尽失后,军中马匹数量严重不足,面对蒙古铁蹄,被迫开始学习以步对骑的战术。
  为此,辛邦杰除了训练他们“之”字形的快跑、注意后方来箭,利用地形尤其是有坑的地方闪躲马蹄。并充分发挥赵权弄出来的兵铲,重点教他们“下三路”的铲法,即铲马腿、铲人腿、剁脚趾。虽然招式有点阴,但对个子都还没长高的几个人来说,还是挺实用的。
  辛邦杰现在有点喜欢上这些兵铲了,虽然对他来说用着太轻,不过等日后材料再充足点,柄与铲面都可以用精钢来打造,那样用起来肯定就会顺手多了。
  铲面一边磨得锋利,堪比快刀,剁下去直接就可以削掉敌方半只脚掌;另一边锯齿不仅可以伐木,还可以架住敌方的刀枪;铲尖虽然不甚锋利,但是破掉一层皮甲还是没问题的,而且重击之下,即便对方身穿铁甲,也难保内腑受伤;在柄上栓个链子,马战时还可以当作流星锤来用。
  天气略微转暖的时候,辛邦杰带着一群人进了趟山里。一来希望打些猎物给孩子们补点肉食,二来也是想籍此看下这批人面对危险时的应战能力。
  结果,是出意料的差。辛邦杰带队,去时五个孩子,回来四个半——陈耀是被抬着回来的。
  头两天,整个队伍如出去郊游般欢呼雀跃。上窜下跳的陈耀与李勇诚大施神威,打下了不少的山鸡野兔,尤其是陈耀弹弓的准头,让大伙儿刮目相看。众人头两天收获的小猎物中,倒有一半是他打到的。
  而工兵铲果然如梁申所说那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挖坑、锯树、做陷阱、削木枪、搭帐篷,甚至还可以拿来烤肉,着实好用。
  第三天,队伍碰到了一群野狼,有四五只,然后就全乱了。
  那群显然是饿晕的野狼竟然配合有度,三只围住辛邦杰,其他的就直接向一群小孩发动进攻。结果除了李毅中稍微镇定地劈伤一只狼,其他的都是狼狈不堪。赵权手中的铲子被撞飞,人在地上滚成一堆泥;李勇诚连发了四五颗石子,那狼皮糙肉厚的根本不在乎;王铠倒是灵活,直接窜到一颗树上,但兜里竟然没有石子,只好拿着弹弓在那干瞪眼。
  最惨的陈耀,一个逃闪不及,屁股被一只狼爪拍到,当他惊叫摸到自己屁股上的一摊血时,竟然直接就晕了过去。

  还好之前辛邦杰让李毅中给自己的齐眉铁棍安了个枪头,这才能让他迅速地搞定身前的三只狼,那些狼群看着气势如山的辛邦杰,转了数圈也没找到漏洞,这才终于撤离。
  原本将目的地定在湾湖的辛邦杰立刻收拾,抬着陈耀回转。到家后给陈耀灌了碗姜汤就醒过来了。幸亏陈耀臀部肥大,没有伤及筋骨,休息了三四天之后也基本痊愈了。
  虽然赵槿没说什么,但陈锃眼中隐然的埋怨也让辛邦杰有些内疚。
  思考数天之后,辛邦杰为大家排了个基本的阵型。对敌进攻时,以辛邦杰主攻,李毅中执木盾主守,其他人执兵铲协助攻击敌方下三路。
  但是远程的攻击武器只有弹弓。陈耀弹弓的射击精度让众人再次吃惊,二十步以内弹无虚发,移动标靶的射击,竟然还能十中七八。
  不过弹弓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弱了,第一次可以趁敌不备击伤其脸面,但第二次就没什么效果。弩箭的配备开始列入计划。
  除此之外,在梁申的帮助下,赵权把陈锃的藏书彻底翻了一遍,梁申重点推荐了三本给他。是陈旉的《农书》、李觏的《潜书》以及李诫的《马经》。
  陈旉的这本《农书》刊印于宋绍兴年间,是第一部关于水田稻谷种植的专著,其中也涉及养牛、蚕桑的详细论述。看过此书后,梁申自己也觉得受益颇多。
  《潜书》十五篇,是李觏经世致用、康国济民思想的集中体现。赵权不知道看这书有什么用,但还是照着梁申的意思,咬牙苦读。

  文科系出生的人,看这些书竟然觉得非常吃力,没有标点符号又晦涩难懂,这些书陈锃都是不屑于去看的。也亏得梁申耐心,不仅帮他断好句读,还由此引申,给他讲政事兵事、农桑水利、牧畜养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