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情》
第12节

作者: 七枣
收藏本书TXT下载
  “哎哟!这是谁呀!毛手毛脚的。”刘梅莲大声说道。当看清是自己侄女时,不禁大喜:“疯丫头,这么早就来了。什么风把你刮来的。”
  “不是风刮来的,是小姑父把我送来的!”刘杏花的嘴里冒着白气说。
  “那你小姑父呢?”刘梅莲说着,朝她身后看着。
  “上班去了!”刘杏花回答道。
  “哟!这是谁呀?”刘梅莲没有看到刘杏花小姑父,倒看到了她身后跟着的王五妮。
  “他是五妮!”

  “大姑好!”王五妮赶紧叫了一声。
  “啊!是五妮呀!什么时候来的呢?”
  “初六跟我娘来大姐家的。”王五妮说。
  “你大姐也在太原呀!”
  “是的。”

  “几年不见,长这么高了。我都不敢认了,那年我回老家时,你还这么小!”刘梅莲说着用手往下比划了一下。
  “什么长高了!他还没有我高呢!”刘杏花说着走到王五妮跟前得意地和他比起个来。
  “ 别看你现在比他高,过几年他就比你高了。”
  刘杏花撇了撇嘴说:“怎么会呢!”
  “怎么不会呢!不信你等着看。”
  刘杏花不情愿地吐了吐舌头。
  “你们吃早饭了吗?”刘梅莲问。
  “没有呢!”刘杏花在大姑这里一点不客气。
  刘梅莲一边捅着火,一边朝里屋喊:“老崔呀!快起来吧!杏花和五妮来了!”
  “是谁呀?哪个杏花呢?我怎么不认识呀!”屋里传出一个宏亮的声音。
  “哼!敢不认识我!”刘杏花说着,就跑进里屋去了。
  不一会,里屋传来了刚才那个男人的求饶声:“别!别!饶命!冰死我了!”
  “还认识我不?”原来刘杏花的两只冰手,已伸进大姑父的被窝里。

  “认识!认识!你是俺杏花小祖宗,怎么能不认识呢!”刘杏花大姑父赶紧说。说完后,又“低声下气地讨饶”道:“饶了我吧!我让你大姑给你们做好吃的。”
  “这还差不多!对了,我表哥呢?”刘杏花这才发现表哥不在,就问道。
  “忙着呢!这几天他和几个同学在帮文化宫在扎龙灯呢!据说今年的龙灯做得比去年还大呢!早早地就爬起来走了。”梅莲说。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呀?”

  “说不好,估计得很晚吧!”
  “那今天看来见不到强哥啦!”刘杏花遗憾地说。
  “你俩今天就别走了,他晚点能回来。”刘杏花大姑父在里屋说。
  “不行呀!今天说好五妮得回去。不回去,大娘和大姐该着急了。”
  “那我让他过了十五去看你们吧!”刘梅莲说。
  “好!”刘杏花说完后问:“英姐春节后回来过了吗?”

  “她初三就回来了,住了一个星期。我让她过了十五再走,她说回去要上班。”刘梅莲说。
  刘梅莲和妹妹不但年龄相差很大,性格差别也很大。刘梅萍比较文静,说话不多,一但说出来一般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刘梅莲则是快人快语,说话声音大,办事一阵风。刘杏花小姑父也和大姑父性格不一样。小姑父是企业会计,说话、办事一丝不苟。大姑父是军人,性格开朗、豁达。所以刘杏花在大姑家就显得“疯”了一些。
  刘杏花大姑父双腿装的全是假肢,由于行动不是很方便,半天才起了床坐在特制的轮椅上从里屋出来。
  “这就是五妮呀!不赖!好后生呢!”大姑父看了看王五妮不断夸奖着。然后又接着问:“多大了呢?”
  “11岁了(虚岁)。”王五妮回答。
  “那和杏花是一年生的。”大姑父说完后,接着又问:“那你俩谁大呢?”

  “我大!”刘杏花抢着说:“我三月(农历)的生日,他一月的。”
  “哈哈!你蒙谁呢!”大姑父纠正她说:“月份越大,生日越小!”
  “蒙你呢!哈哈!”刘杏花冲着大姑父使了一个鬼脸说。说完后突然想了想又说:“对了,今天是正月十二,正好是五妮的生日呢!”
  “是嘛!那今天中午可得给五妮好好地过个生日呀!”刘杏花大姑父说完后,又赶紧说:“孩子他妈,你中午把英儿拿来的那几条鱼做了吧!”
  “好嘞!”刘梅莲答应道。

  一会儿刘梅莲从院子里靠南墙扣着的大铁锅底下拿出几条冻着的带鱼,回屋化上了。
  “喜欢学习吗?”大姑父继续问王五妮。
  “喜欢!”王五妮有点腼腆地说。
  “那就好,将来一定有出息!对,一定比杏花有出息!哈哈!”
  刘杏花一听,又不干了,就要过去对他使“刑罚”。
  刘梅莲赶紧说:“别闹了,大的没大,小的没小!来,杏花,你俩去买豆腐脑去。”
  早饭吃的是玉米贴饼子、咸菜、豆腐脑。
  刘杏花是大院里的熟客。整个上午她带着王五妮东家进,西家出,犹如在自己家里那样熟悉、随便和自如。
  “杏花,中午来家吃饭呀!”每家一般都这么说。
  “不用了,我大姑准备了!”刘杏花一般都这样回答。
  午饭时,刘梅莲把两大块红烧带鱼放到王五妮的碗里。
  王五妮吃了一口后,觉得腥味太浓,直恶心,怎么也吃不下去,结果让刘杏花“替他”过了个好生日。
  下午,刘杏花大姑父要了荣军休养院的小轿车把他俩分别送了回去。
  这是王五妮第一次坐小轿车,他觉得很新鲜。
  分别时刘杏花从家里拿了几本小人书送给了他。
  第二天,郭二喜和大女儿他们四人,一起到刘春耕这里来串门了。
  “你们哪天回去呀!”谈话中,郭二喜问王母。
  “十六。”王母说。说完后,问道:“你们那天回呀?”
  “还没有定呢!”郭二喜说完后,问道:“哪你们怎么回呀?”
  “大妮和我们一起回去。”王母说完后,又说:“临出来时就和他大说好,用毛驴来牛坡站接我们。”

  “对了!元宵节晚上你们去五一广场看花灯去吗?”郭二喜大女儿问。
  “去!我们相跟着去吧!”王大妮说。
  “我就是这个意思。”
  正月十五晚上,他们因为挤不上公交车,就走着去了。王母是小脚(从小用布缠足后不再发育的脚),一直和大家一起步行着。好在老人在乡下时整天这样走,锻炼出来了。
  三晋人民对闹元宵情有独尊,所以闹得格外红火。各式各样的花灯,就像民歌《闹花灯》里唱的那样。其中,大的有汽车大,小的也就碗口那么大。大的一般是双龙戏珠或狮子滚绣球灯,小的一般都是南瓜灯、西瓜灯什么的,不大不小的一般是虎呀、狗呀的。
  “这龙灯可能是杏花表哥他们做的呢!”王五妮说。
  丰富多彩的各种山西民歌也是你唱罢来我登场。伴随着锣鼓声的踩高跷、狮子舞、扭秧歌更是热闹非凡。喜欢看花灯和唱民歌的王大妮一边看,一边不断介绍着。
  很晚,他们才回到家里。

  第二天一早,王大妮带着母亲和弟弟上了火车。
  当他们在牛坡站下火车后,却没有看到王老四的影子。他们焦急地等了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