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情》
第14节

作者: 七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不迟到,他只能每天天不亮就出发。为了怕他一个人走得那么早害怕,刘五就陪他也一起早走。为了怕这么早碰到狼,他俩还每天带一把镰刀。
  刘云生知道王五妮的脚冻坏以后,就从生产队借了小平车,让弟弟每天早晚接送他上学,直到他的脚疼得不是很厉害为止。
  一个月后,大拇指上变黑指甲才萎缩脱落,慢慢长出新指甲。
  转眼王五妮就要高小毕业了。
  那时的农村孩子,一般读书读到高小就止步了。有的是家里觉得他们可以回家挣工分了,不让再读了;有的是家里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再去县城读中学了;有的倒是想继续上中学,但却考不上;有的是更没有出息的孩子,不愿意再干学习这个苦差事了。
  老师觉得王五妮考上初中没有问题,所以就鼓动王老四,希望王五妮能继续读书。好在王老四已经在公社加工厂当了工人,家庭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他就同意儿子考学了。
  “你要能考上,我们就让你去上。”王老四平静地对儿子说。
  父亲的支持,让王五妮非常高兴,便加紧了考前复习。他首先把高小两年来做过的作业全部重新做了一遍,然后把做错的再做一遍。
  这年6月初,王五妮和兰丽华等同学在设在县第二中学的考场进行了小升初的考试。

  考试结束后,王五妮自我感觉良好。与兰丽华对答案后,觉得自己考的不错,考上肯定没问题,就开始做起中学毕业后,当个工人和教师什么的,永远离开这个给他的幼年带来心灵创伤的穷山沟的梦来。
  正当他日夜盼望着初中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史无前例的那个大运动开始了,县中学停止了招生,他离开农村的美梦遭到破灭。他感到非常失落。
  有人愁,有人欢喜。王五妮上不了中学,王大妮却非常高兴。首先,她弟弟可以回家挣工分了。其次,也减轻她照顾家里的负担。
  正当王五妮没有学上的时候,公社成立了农业中学。
  农业中学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文化、有农业技术的新型农民,毕业后留在农村。所以除了文化课的学习外,还要学习农作物等种植。
  王五妮不顾王大妮的反对,报名上了农业中学。在他的心里,上农业中学也比没有学上强。
  与王五妮一起上农业中学的高小同学还有兰丽华、王座英、刘五、史楚生等。
  农业中学每年只招一个班,校址设在完全小学。行政上统一管理,教学上相对独立。
  兰丽华和王五妮这两位在高小时的正、副班长仍然担任了班里的正、副班长。
  由于农业中学还有一些社会青年,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班里一直在补习着小学知识。王五妮和兰丽华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向校领导提出开设初中课程的要求,但校领导不置可否。这让他们感到很无奈。
  “我们自己学吧!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这最初级的教育上呀!那么多同学连初小都没有上完,学校怎么可能开设中学课程呢!”王五妮对兰丽华提醒说。
  “我也觉得是!我们不能再这样一天天地浪费青春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能靠我们自己了。自学也许不容易,但不管学到多少知识也是我们自己的。我相信,没有白学的知识,总有一天它会有用的。”兰丽华说完后,又想了想说:“这样吧,我回去找一下我姐他们的初中课本。我觉得应该都在呢!前些日子,我还看到过她们保存着满满的一箱子上中学时用过的书呢!要是都在的话我俩正好一人一套。”

  “那太好了,我正苦于没有书本自学呢!”王五妮说:“现在就是想买都没有地方卖呢!”
  第二天,兰丽华高兴地对王五妮说:“他们俩的中学课本果然都还在呢!”说着,递给他一套。
  “哎呀!太好了!”王五妮高兴地接了过来,像得到宝贝一样。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下《初中代数》,觉得不是很难。如果咱两个能相互帮助,我觉得就更没有问题了。”兰丽华高兴地说。
  “有你我就更没有问题了!”王五妮真诚地说。

  从那天起,他们俩晚上各自在家看书,白天在学校上课时就做题。如果遇到不清楚的地方,两人就讨论。实在讨论不清楚的,兰丽华就记下来,找机会去请教姐姐们。
  有一次,教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因父亲病重回了老家,学校就让王五妮和兰丽华去给这个班代课,兰丽华教语文,王五妮教算术。班里虽然有的学生比他俩年龄还大,但也和别的同学一样,称呼他俩为“王老师”和“兰老师”。
  后来,他俩就成了麻将牌里的“混”,哪个班里缺了老师,他俩就去哪个班顶替。
  这年寒假期间,县教育局要召开了教师和学生代表大会。农业中学拟派王五妮和兰丽华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这次会议。
  临出发前,兰丽华由于患了感冒,就没有去。

  由于参加会议的人多,招待所全住不下,就有部分学生代表被安排在附近的临时接待处。但吃饭还是在招待所食堂。
  这次开会有一个特点,就是吃饭不限量,这让王五妮很开心。晚饭时,他一下子夹了三块发糕。
  食堂师傅看了他一眼后,警告说:“别浪费啊!”
  结果他不但没有浪费,还又吃了一块,吃得特意盯着他的食堂师傅目瞪口呆。
  这是王五妮有生以来吃的最饱的一顿饭。
  不是食堂师傅担心浪费,是因为确实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好多参会的教师和学生随便取很多的饭,吃不了就扔掉。王五妮发现食堂的桌子上、地上,到处是吃剩的饭菜,有的发糕还是一口未动的。这对一个从小就吃不饱肚子的农村孩子来说,看着非常心疼。
  王五妮他们休息的这个接待处是两间旧的平房,外间大屋地中央生个大铁火炉。房间里都靠墙搭了几排木板床,上面铺上草垫子,既是睡觉的地方,也是坐的地方。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身材不高,和王五妮年龄相仿,看上去机灵、热情、开朗、实在的小伙子。王五妮觉得他有点眼熟,想了想后,觉得去年在新汾二中“小升初”考试时,好像见过他。
  “你是二中的学生吧?”王五妮对正在捅着火炉子的小伙子问。
  “是呀!”小伙子说完后,好奇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去年在你们学校考试时,见过你!”王五妮说:“你当时是不是在参加学校的打井劳动呢!”
  “是呀!”小伙子点点头说。
  “考试那天中午,你在坑下作业时,是不是被突如其来的塌方埋了半截身子。”
  “是呀!”
  “你被被大家挖出来后,还乐呵呵的,跟从来没发生过这件事似的!所以我对你影响特深!”
  “哈哈!没错!那就是我!那次差点去见了阎王爷。”小伙子还是那么乐呵呵地说:“可惜他‘老人家’说我还不到时候,不要我!”
  “哈哈哈!”王五妮被他的幽默逗得前仰后合。笑完后告诉他说:“我有幸也参加了你的抢救工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