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点乱-西风残照建康城》
第26节

作者: 神剑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支持当然也有反对,朝中大臣在外战上永远会分鹰派与鸽派,产生两派的原因:政治理念上的差异,国家民族利益的思考,也有个人利益上的思量,还有派系之间的斗争。总之主战的不一定是爱国分子,主和的也不一定是投降主义。通常主战的是军人,因为军人的价值在战场上才能体现,而文官往往在政治上思考,向往和平,然而这次主战的是文臣居多,主和的武将居多。

  商人在生意场上投机倒把,当官的在政治上更有投机倒把,宝压对了,前途无量,压错了可能性命不保,朝中吏部尚书江湛等纷纷支持北伐,其中主战最积极的是彭城太守王玄谟,彭城为现在的徐州,与河南接壤,属边关重镇,王太守官不太大,但北伐口号天天喊,每每上书,慷慨激昂,大有封狼居胥之意,一个爱吹,一个爱听,刘义隆天天被这些大臣吹捧,自然而然也是极度膨胀。
  刘宋一直视自己为成华夏正统,正统当然需要天下一统,被自我洗脑的刘义隆一门心思踏上了北伐这条不归路,失去理性的思考,无法自拔。
  日期:2021-12-16 10:21:42
  二(六)全力出击

  刘裕时期北伐将星云集,随便拉一个出来都可独当一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或老或死。天才将领可遇而不可求,像韩信、霍去病天生能打仗的人百年出一个。普通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必须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刘宋第一次北伐后,外部战争虽然不多,但内部战争还是有的,正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南蛮是中原人对南方土著人的蔑称,原居民与客家人在生产资料的争夺中矛盾重重,双方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刘义隆觉得这些南蛮子是廉价劳动力,国内需要大面积开荒,于是派出大军征伐,在征战过程中,沈庆之、柳元景等将领突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军事将领。

  沈庆之是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大器晚成,年轻时当兵与孙恩作战,征战无数,后被檀道济相中,觉得此人可用,一路提携,成为一名禁卫军官,刘义隆在征南蛮时,沈庆之的军事能力如小宇宙般地爆发出来。成为刘宋帝国的一名高级将领。但面对二次北伐时,却坚决反对,他是军人,从军事角度上分析,一是“我步彼骑,其势不敌”,南方以步兵为主,北方多骑兵,平原作战劣势太明显;二是北方将士多久经沙场,而南方“六军之盛,不过往时”,也就是说现在的军士比刘裕时代差多了,宋魏双方士兵素养北方强于南方,此战也就毫无胜算。

  战争不全是军事,自秦始皇一统江山后,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王朝的责任,沈庆之等代表的鸽派说的再多也没用。
  北魏民族矛盾比较突出,就连谋略过人的崔浩也成了牺牲品,匈奴人在关中大起义,柔然人还时不时的来点小动作。当拓跋焘听到刘宋再次北伐时,便写信给刘义隆,希望两国和平相处,但刘宋一意孤行,非要决一雌雄,那北魏定会全力以付,跨过长江,直捣建康,对刘氏皇族赶尽杀绝。

  拓跋焘虽是好战分子,但此时却不愿看到魏宋之间的战争,鲜卑人没有太多文化,不善管理农耕区的汉人,民族矛盾较突出,所以不得不用一些汉人,崔浩聪明能干,很快成为了拓跋焘宠臣,也正因为得到一把手的信任,崔浩做事有恃无恐,难免有些激进,要将鲜卑人纳入中原传统文化体系中,进行全面汉化。鲜卑人辛辛苦苦打天下,却被几个耍嘴皮子的汉人骑在头上,心中的怨气可想而知。虽然汉化政策无比正确,但不能操之过急,过急矛盾激化,鲜卑贵族对汉臣箭拔怒张,拓跋焘只能丢车保帅,借着崔浩编修国史的错误,上万人人头落地,这是野蛮战胜文明。北方鲜卑贵族与汉族豪强的内乱也撩起了刘宋帝国收复中原的万丈雄心。

  日期:2021-12-16 12:00:15
  为了北伐,刘义隆下诏全国总动员,所有官员工资减半,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富裕阶层捐款捐物,贫下中农三户出一人,凡是会武功,精箭术兵士军饷加倍,甚至是寺庙里的僧侣尼姑也得捐。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为北伐作最后的准备。
  元嘉二十七年七月,炎炎烈日,天高云淡,宋兵集结完毕,准备进攻。此次北伐,刘宋大军兵分三路。东线为主力兵团,由萧斌为统帅,先锋官王玄谟,副官沈庆之,乘船入黄河东下;中路军辅攻,由臧质、王方回、梁坦等等将领率军直趋许昌、洛阳;西路军团刘诞为统帅,柳元景、薛安都、刘康祖等将领率兵出襄阳直向长安,刘秀之出汉中进行策应,威胁长安。
  日期:2021-12-16 13:19:54

  北伐前敌总指挥江夏王刘义恭坐镇彭城,刘义恭是刘义隆的五弟,时任太尉,刘王爷聪明伶俐,从小得到刘裕的宠爱,生活骄奢,温室里成长起来的王爷没经过大风大浪,能力也好不到哪里去,但能力差点没关系,只要听皇帝的话就可以了,皇帝最怕的是武将专权,秦时王剪带兵出征不断向秦王要赏,只是向秦王表明自己是贪财好物、胸无大志之人,岳飞精忠报国,为什么死于风波亭,是因为他不懂皇帝的心思,对皇帝而言,需要的是精忠报君,至于国家利益反而是其次。北伐大业,刘义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为杜绝功高震主的现象,总指挥必须是皇族的人来担当,除了这个五弟,刘义隆还把自己的三儿子刘骏送到彭城,让他协助叔叔,没想到歪打正着,关键时刻还是这个三小子撑世面。

  三路大军进展迅速,可以说所向披靡,魏军望风而退,胜利果实太容易得到。不是魏军不能打,而是北魏的一贯风格,冬打夏不打,夏天马瘦毛长蹄子肥,不适合骑兵冲锋,而到了冬季,秋膘起,马力足,战斗力大大提高,而且北方人适应在寒冷季节活动,南方人反而冻手冻脚。
  宋军一路追,魏军一路逃,魏将们纷纷请缨,拓跋焘不以为然,告诉他们:“敌军士气旺盛,而且天气炎热,不便厮杀,待他们战线拉长,人员分散、补给困难,那时我们的战马也养肥了,再跟他们进行对抗,到那时对付宋军就如同对付龟鳖一样轻松”。拓跋焘爱讲笑话,南方河网众多,出行坐船方便,故称南方人是一群住在水里的为龟鳖,而柔然人比较原始,茹毛饮血,智力还没完全开化,称之为蠕蠕。

  当面对数以万计的宋兵,拓跋焘采用敌进我退,甚至作好了退到阴山躲避的打算,待时机成熟,再绝地反击,总得说来战役上可以失败,战略上绝对要胜利。这需要领导人的大气魄,不计一城一地的失利,大开大阖。对于这些刘义隆是学不来的,封狼居胥只能是喊喊口号,壮志凌云只能浮于表面,无法从骨子里透出来。
  日期:2021-12-17 09:28:52
  二(七)败仗连连看
  在分裂对峙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淮河与长江共同构成了秦岭以东地区三条东西向的重要防线。东路军连攻碻磝、虎牢两大重镇,河南大部分之地又划回到刘宋版图。萧斌、沈庆之留守,萧斌是皇室外戚,刘裕继母家的人,沈庆之有反战言论,对战争缺少信心,现给个副将也算是皇恩浩大了。前锋王玄谟率三万大军直逼滑台,宋军溯流而上,弃舟登岸,把滑台包围的水泄不通,此时军中参议对王玄谟说道:“城内有茅屋,可以用火攻,到时城内着火,敌军势必出城迎战”。王玄谟心高气傲,对自己过于自信,一个领导没水平那也就算了,但不知道自己没水平那就有点可怕了,王玄谟自认为孙武转世,分分钟就可搞定对方,何必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对付敌人,更何况火攻之后,原本的战利品被烧毁,那等于自己烧自己的东西。于是坚决不同意这个方案,采用没有技术含量的强攻,敌人也不是吃素的,强攻无效后,再采取火攻,只可惜魏军早就猜到了宋军的诡计,已把茅房上的茅草全拆除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