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聊聊三国》
第10节

作者: 西风罗杰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相比之下,第一条史料勉强能说通,但必须脑补一个情节,那就是卢植和闵贡商议,一个人留下来保护皇帝和陈留王,另一个人回去报信。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编纂《后汉书·灵帝纪》时却采用了第二条史料,但将原文中“兄弟(刘辩、刘协)独夜步行欲还宫”中的“独”字去掉了——我只说这哥俩儿要回去,但我可没说只有他俩回去。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卷59》时则把两条史料结合起来使用:闵贡扶着刘辩兄弟跟着萤火虫的光亮南行,中途向百姓借了一辆敞篷车,后来又弄来两匹马,便弃车换马。
  两位都是史学大家,改得都……有道理。
  刘辩兄弟回城途中,又陆陆续续赶来一些护驾的大臣。与此同时,董卓也来了。
  董卓是何进召来的外将之一,何进的部下攻打南宫青锁门的时候放了一把火,董卓在洛阳城外远远望见火起,知道宫中一定出了大事,于是迅速进兵,最终截住了小皇帝。大臣们知道董卓不是善类,便以皇帝的名义让董卓退兵。
  董卓冷冷地说:你们这些所谓的公卿大臣,不能匡正王室,导致天子落难,还有脸让我退兵,信不信我砍了你的头?
  形势比人强,面对强横的董卓,群臣只好让步,董卓就这样接手了小皇帝。
  回到洛阳三天后,董卓将这个只即位四个半月的小皇帝刘辩废为弘农王,另立了年纪更小的陈留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
  董卓竟然把皇帝给废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董卓为什么要废皇帝?第二,董卓废皇帝怎么这么轻易就成功了?
  先说第一个问题。
  史书给了我们两条理由:
  第一,董卓觉得刘辩愚蠢。初见董卓,少帝刘辩的舌头都吓直了,哭哭啼啼,说话语无伦次,反而他一旁的弟弟刘协毫不惊慌,对答如流;
  第二,董卓觉得刘协亲近。刘协由灵帝的生母董太后抚养长大,人称董侯。董卓自认为和董太后同族,因此对刘协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这两条理由似乎都有点道理,但又似乎都差点意思,后世学者们也对董卓的废立行为多有疑惑——皇帝傻点岂不更好,为什么要换上来一个聪明的呢?换来换去不都是姓刘的,和姓董的有什么关系?
  再说第二个问题。

  这个问题似乎不难回答,因为董卓掌权了呗。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梳理史料就会发现,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简单,此时的董卓根本没有控制住局势。
  事实上,董卓废立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其中大有文章。想弄清楚董卓的真实想法和目的,就必须从头说起。那么,董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想干什么呢?
  下节再聊。
  日期:2021-03-22 07:53:52
  第十三节 少侠
  上一节我们聊到,想弄清楚董卓的真实想法和目的,就必须从头说起。那么,董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想干什么呢?

  汉末有一位少年,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祖籍则为甘肃。少年的父亲是个地方上的小官儿,家境还算凑合。少年武艺过人,有一手左右开弓的绝活儿。这样雄强好武之人,自然走上了当时社会最流行的游侠之路。
  于是,少年变成了少侠。
  与曹操、袁绍这些人只在本地区混迹江湖偷鸡摸狗不同,少侠烈气过人,选择回老家凉州闯荡。凉州包括今天甘肃、宁夏和青海湟水流域,以及陕西西部,是羌族的主要居住地。羌人是当时的战斗民族,虽然臣服于东汉政府,但是心情不好说反就反。在中原地区的人眼里,凉州简直就是荒蛮之地,类似魔幻小说里的“外域”。
  少侠选择在这样一个地方行侠,其胆色是曹操等人所不能及的。
  少侠在黑道儿混出了一点名声,也结交了很多当地的豪强,但总体来说没有让他质变的效果,因此少侠只好转型。
  曹操混得不太好,所以转型读书;少侠混得不太好,于是转型种地。有一次,少侠结交的那些部族首领和黑道大哥们来看他。少侠家贫,没什么可以款待大家的,索性便杀了耕牛宴请众人。
  少侠的这一举动把大伙儿感动得稀里哗啦,这不仅是因为少侠的慷慨,更因为牛对于农业生产起到关键性作用,法律明令禁止杀牛。但是少侠不管这一套,让哥儿们吃嗨最重要。客人门组成了少侠粉丝团,回去凑了牛羊猪狗等上千头牲畜送给少侠。少侠瞬间人气爆表,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
  名气来了,运气还会远吗?
  少侠因名声响亮而进入郡政府任职,负责缉捕盗贼。在凉州,盗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羌胡,他们常常四处抢劫,掳掠汉人百姓。很快,少侠又进入州政府任职,负责带兵讨伐羌胡。少侠不仅勇武,更拥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他率军一战便斩杀了一千多名敌人,令羌胡闻风丧胆。随后,少侠进入司徒府任职,成了三公之一司徒袁隗(wěi)的属官。
  到了桓帝末年,少侠因为出身还算不错,被中央政府征为羽林郎(皇家禁卫军军官)。随后,少侠再次被派上战场与凉州的羌人作战,立下战功后,朝廷赏赐给少侠九千匹绢。面对丰厚的赏赐,少侠淡然地说:为者则己,有者则士。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军事著作《三略》,意思是运筹谋划在自己,功劳赏赐归大家。少侠言出必行,将这九千匹绢全部分给了士兵。
  一次杀牛,一次分绢,少侠大得人心,成了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真正让少侠名声大噪的,是东汉王朝对羌人发动的另一场战争。

  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也就是黄巾起义的同一年,羌人再度叛乱,朝廷派出大军征伐。由于主帅指挥失误,朝廷六路大军五路溃败,唯有少侠率领的这一路人马暂时无恙,但也被羌人围困在渭水边。眼看要断粮了,少侠只好命人修建堤坝捕鱼。羌人知道少侠撑不了多久,便围而不攻。堤坝修好后,少侠立即率军从堤下过河,又毁掉堤坝,羌人追来时只能望河兴叹。
  少侠的机智帮朝廷挽回了一点颜面,从此少侠封侯拜将,俨然成了国之重臣。
  何进辅政后,召集四方豪杰进京威逼太后。少侠得到命令后,立即率军星夜兼程赶往洛阳,最终控制并废掉了小皇帝刘辩。
  没错,这位少侠就是董卓。此时董卓大概六十岁左右,当年意气风发的少侠早已变成了心狠手辣的枭雄。
  进入洛阳后,董卓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三天前何进已经被宦官杀了,朝廷出现了暂时性的权力真空。
  这真实千载难逢的机会!
  董卓想擅权,但他的实力并不强,他只有3000人马。东汉王朝的中央军不可能连3000人都没有,如果双方硬碰硬,董卓是占不到便宜的。
  董卓让这3000人每晚悄悄出城,白天再大张旗鼓地进城,一连四五日,造成自己的军队源源不断进入洛阳的假象。
  这件事记载于《三国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常常被用来证明董卓的狡猾,但其中“率四五日”这个重要的细节却很容易被人忽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