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纯真年代——活着》
第5节

作者: 微晨198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20 18:47:47
  第四章:生活
  我只能说,生活是件很无奈的事。

  家里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父亲一直跑运输,母亲在家做饭给我吃,我每天放学回家吃饭,这也算是个黄金组合,集事业、生活、学习为一体,大家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两位职业选手闲暇之余随机切磋(吵架),时而在客厅,时而在厨房,时而在清晨,时而在黄昏,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而我依然做着神笔马良的梦,并经常在做梦的时候把马良想成“良马”。

  母亲常说,父亲就是块农民的料,隶属于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不适合他。
  这话听起来别扭,但却是句实话。老一辈的人应该知道,像我这种未老先衰的80后也知道,80年代的司机是很牛的,因为那时候会开车的人还不多,不像现在,骑完自行车就直接上四轮,连三轮都跳过,再怎么东歪西拐,能开走就算。
  那时候的司机要经过长期训练,严格考试,层层审核,也没有人帮你代考,更没有自动泊车系统,真正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所以要是有人问你是干啥的?你大可以来个伟哥(梁朝伟)的经典动作——头发甩甩,再来个发哥(不知道是谁?问隔壁大妈)的标准眼神——嚣张,昂首挺胸的告诉他:我是司机!
  如果此时你在大街上,回头率是相当的高。
  当然,那是过去二三十年的事了,换了现在,你随便找个公共厕所随地大小便,都能碰上好几个司机,要是运气好,还能碰见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在隔壁),普及程度跟大学生相当。

  想想看,那时的司机都那么牛,要是私营车主,就更牛了。
  具体怎么个牛法,大至如下:出门不用走路(废话),买米不用排队(不然不给你搭便车),过路口不用等红灯(基本没有),有人挡在你前面不用说“不好意思,麻烦您让让”——直接按喇叭,不让不算完……类似于这种好处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既然老爹当时那么牛,母亲为什么还这么说呢?
  说白了,就是一个市场分析问题。
  当时的司机的确很牛,这也是母亲嫁给父亲的主要原因:母亲一直说自己年轻时很漂亮,很多人排着队追她,最后却选了父亲,还是那句话——司机牛啊——技术活、稳定、合法(由此可见有份稳定工作不管性质如何,对讨老婆确实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按说母亲这个选择没有错,属于当时的“绩优股”,美好生活应该不难实现。可惜,母亲并不懂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特殊情况要特殊处理的道理。
  前面说过,父亲在农村长大,没有文化,喜欢喝酒,崇尚暴力,一根筋……一句话概括——他是个粗人,并且是个会打醉拳的粗人。这么样个人,你指望他去搞资本主义?那只能说明你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太强大了。

  让我再简单概括一下:资本主义,就是一大帮人每天不停的动脑筋,让大脑运转的速度超过传说中的UFO,想办法把别人的钱弄进自己的荷包。说白了,这是件XX的人干的事。(此处XX并无固定意思,可根据个人喜好,随意选择——聪明、厉害、狡诈、卑鄙、阴险……等等。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概括完毕。
  特此声明:本观点只代表本人看法,如有不妥,请别骂我。
  所以,像父亲这样的人,去搞搞民间赛事是可以的(比如捡野红薯,挖野花生芽,以及抢狗屎),但要上了国际赛场,是会被淘汰的。因为市场是残酷地,竞争是激烈地,斗争是大大地,同情是没有地。
  废话跳过,只说结果:由于经营不善,且醉酒误事,父亲被剥夺市场竞争权利,淘汰出局,负债累累,上诉无效。
  牛到这份上,那就真“牛”了。

  母亲的美好愿望破裂了,“绩优股”成了光屁股,前面说了,市场经济是残酷地,一经入市,恕不退还。当然了,你也可以拆股(离婚),再投(再结婚),不行再拆(再离婚),再再投(再再结婚)……晕,眼都花了,好累。
  只不过,据我所知,像这种打游击的短期投资,似乎很少有能发达的,要么捞点小钱庸庸碌碌过日子,要么亏完老本泪水哗啦啦啦啦。很抱歉,我对投资这玩意实在不懂,不过好象听朋友说过有个外国人专搞这种短期投资,还很厉害,叫什么来着,让我想想……
  对了,叫巴菲特。
  您也可以向他学习。
  呵呵~走远了,让我们回到八十年代中国四川某城某镇那个普通的家。
  事业不成功,生活要继续。没办法,母亲只能随夫从戎了。
  母亲加入了父亲的运输事业,整天跟着父亲东奔西跑,由于母亲文化稍高(小学),对父亲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帮助(起码不会算错帐),父亲的事业渐渐有所好转,可这就苦了我了。
  客观的说,运输行业应该算是个稳定行业,但却不是固定行业。今天在四川,明晚就有可能在云南,时间地点都会随着客户的要求随时变换。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虽说父亲倒没有搞这样的跨省服务,仅在附近地区转悠,地方虽不大,但时间却是不定的,所以常常不能回家吃饭,那也没关系,反正我是有饭吃的——母亲在家。可后来母亲跟着父亲上了战场,变成了他们俩都常常不能回家吃饭……所以,结局是明显的,答案是肯定的:之前爹不在,娘在,有饭吃,现在爹不在,娘也不在,没饭吃。

  所谓衣食住行,我一直觉得如果要论其重要性排名,这个词是不对的,好歹也应该是“食衣住行”,虽然没衣服穿实在是个问题,但毕竟还是能有办法解决的,比如用树叶,比如用兽皮,比如用墨水(详情请看“蜡笔小新”),比如装神经病(反正除了自己没人知道)……策略良多,任君选择。可吃饭就不行了,肠胃又不会撒谎,更不会装疯,肚子饿了是个实在事,别人也许不知道,自己不会不知道。

  于是经常当同学们一放学就屁颠屁颠往家跑的时候,我总是晃晃悠悠的走回去,就像前面说的,有时我还去捉捉知了,抓抓龙虾——反正回去也没人。有时回了家,久等不见二老回来,我会站在院门口苦苦守侯,饿的眼泪都没了,比孟江女还惨。
  童年总是不甘寂寞。从那时起,我慢慢开始寻找自己一个人的乐趣。我能用上两个小时看蚂蚁搬家,并在途中不断给它们制造障碍,看它们忙的团团转,自得其乐。我也能坐在树上对着天空发半天的呆,看云彩的变幻,想世事的无常,自得其乐……
  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会做这么无聊的事情?并且居然“自得其乐”?
  我现在回答。
  我说过,生活是件很无奈的事。可我们不能因为无奈,就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丢弃了生活的快乐,如果这样,那将失去生活的意义。

  我只能说,我在感受生命,接受生命,并享受生命!
  就像多年后我在日志里写到的那样:
  每个人,都在谱写着一首生命之歌。其中的旋律和韵味,并非所有人都能听懂。观其一生,只为寻一知音而已!
  我的生命之歌,里面有潺潺细语的流水之声,那是我的平淡,也是绝大多数人一生的结局。
  也有汹涌澎湃的激进之声,那是我的风华。如白驹过隙般一闪即逝。让人怀念,且感慨万千。

  还有着落叶归根的飘零之声,那是我的暗然。无可奈何也无须多言,这是一种人生的锤炼。
  最后剩下风吹云动的轻柔之声,那是我所有的情感。不只用耳朵去倾听,还得用心去感受。
  我不在乎我的结局是什么,因为从未想过世界会为我而改变。也不抱怨生活带给我的伤害,那些只是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如果你无法听懂我的生命之歌,请你塞上你的耳朵转移你的视线,向着你所期望的前方去看。如果你能听懂,并感到欣慰,那么我们都很幸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