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石油工作者的峥嵘岁月:不朽的忠魂》
第41节

作者: 马至中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12 16:08:38

  第三十章:断销子不断真友谊,打比赛赛出真感情;
  王进喜是后来蜚声国内外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玉门县赤金堡人,与我父亲一样,算是真正土生土长的玉门人,不过在此之前,他们二人并不认识。
  王进喜由于出生时重达十斤,因此乳名又叫“十斤娃”;1950年春,玉门油矿对外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六年后的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贝乌5队(1205钻井队的前身)队长;11月,在玉门创造“整拖搬家”实验成功,从此名声大振;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的贝乌5队,创月钻井进尺5009.3米,成为当时全国钻井速度的最高纪录,并超过了苏联人保持的世界纪录,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奖,从此成为顶级标杆队;1959年10月1日,王进喜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业系统“群英会”,后转战松辽平原,并喊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此系后话。

  正当我父亲的山娃队与对面春祥队打擂比赛如火如荼之际,我父亲他们队出问题了,钻盘突然停止了转动,握刹把的唐恩茂冲我父亲高喊:“师傅不好了,链条断了,这下可要耽误时间了!”
  “咋日怪的嘛?”我父亲把帽子一摘,一屁股坐在井口上,也不知他是累的还是急的,满脑袋冒热汗,瓮声瓮气地叹道:“这下完了,就是回去找来销子,来回也得耽误不少时间。”
  “师傅别急,我这就回去找销子,多找几个,断了就换。”唐恩茂说着就走下平台去了。
  工人们都垂头丧气的停下了手里的活,有的干脆脱下羊皮袄往地上一扑,就地就睡了,这叫“天当房、地当床”,也实在累坏了。指导员高军,不知出了什么事,匆匆钻出泥浆泵房,走到我父亲跟前问:“老王,到底出什么事了?”

  “链条销子断了,唐恩茂回去找了,唉……!这下可要耽误时间喽!把他先人的!”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高军问。
  父亲摇摇头,“80马力的柴油机,带动一吨多重的链条,销子承重力太大,这个问题其它井队也都存在,包括他们爱迪尔,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多准备一些销子,断了就换。”我父亲说完,像突然想起了什么,冲高军又道:“哎……?你干了一夜,怎么还没休息呀?”
  “我不累,你小声点,别声张。”高军说道。

  “那可不行,来人……!”我父亲站起身来高声喊道,身旁一下子站起来好几位工人,父亲命令道“快……快把指导员给我驾进值班房去休息!这是命令!”
  “老王你……你等等……我不累……”高军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几名工人强行驾进了值班房。
  所谓的值班房,就是工人们自己用铁管子焊成房子一样的铁架子,外面包上铁皮,也叫“铁皮房”,井队搬到哪里 铁皮房就吊到哪里,随着后来逐渐改进,很快形成了一种多功能、多用途的配套活动房屋,由于这种房屋,类似于列车车厢,又被称为“列车房”。
  这一改进,意义重大,此后钻井工人们轮流倒班上井,就再也不用卡车来回接送了,四十几号人马,全部住进了这种随井而安的成套的列车房里,井位搬到哪儿,房子也就安到哪儿,这也就成了石油钻井工人延续至今的、以井为家的真实写照。
  刚刚驾走了指导员,副班长魏大力就跑了过来,冲我父亲说道:“队长,春祥队派人来了。”

  “哦!在哪儿?”父亲站起身来。
  魏大力把来人推到我父亲面前,我父亲抬头一看,是一位年轻的小战士,他冲我父亲笑了笑说道:“王队长,我们在对面看到你们的钻机停了,知道是链条销子断了,我们队长特命我跑步送来两个。”说完把销子递到我父亲手里。
  父亲接过销子,激动地说道:“哎呀!真是雪中送炭,替我……谢谢你们队长。”
  “不客气王队长,”小战士说道:“我们队长说了,无论发生什么事,比赛都要算数,别忘了,哪个队输了,哪个队就是全玉门最软的豆腐队。”
  “当然当然,把他先人的!是这,你告诉你们队长,我们山娃队决不食言。”我父亲咬着牙说道。
  “好,一言为定。”小战士说完,转身走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