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石油工作者的峥嵘岁月:不朽的忠魂》
第42节

作者: 马至中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2-13 11:38:32

  第三十一章:杨局长慰问送西瓜,四不像战胜爱迪尔;
  父亲他们很快换好了链条销子,钻机重启,欢声雷动,一时间,大钳飞舞,钻盘飞转,地面、平台、以及二层平台的工人们,个个挥汗如雨,吃大苦、流大汗的集体主义与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尽情发挥,尽展无遗。
  为了抢时间、比干劲、争速度,副司钻兜里时刻装着一个备用的销子,一旦链条再次断裂,以便及时更换。
  就在他们热火朝天、挥汗如雨之际,一辆中型吉普车荡着沙土,沿戈壁滩风驰电掣般的朝井场飞速驶来。我父亲知道是来大人物了,他赶忙把刹把交给身旁的一名副司钻,自己快速走下钻台。
  指导员高军此时也带人走出了值班房,吉普车“嘎!”地一声停了下了,几人赶忙走上前去迎接,谁也没想到,唐恩茂抱着一堆销子,首先跳下车来,冲我父亲和高军大声说道:“师傅,指导员,杨局长带人来慰问咱们了?”
  话音未落,局长杨拯民和钻井处处长、工会主席、团总支书记等分别跳下车来。他们每人手里都抱着一个大西瓜。
  杨拯民笑着把西瓜交到工人们手中,又跟我父亲和高军等人握了握手,然后把手一挥,朝在场的人们大声说道:“同志们辛苦了,听说你们在搞钻井比赛,这很好!我代表局丨党丨委和矿务局,向奋战在钻井一线的工人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工人们立刻报以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杨局长继续说道:“同志们,经过一段时期的勘探和钻探,就在我们脚下,也就是老君庙与石油沟之间的小马莲泉地区,至鸭儿峡地区,都发现了可观的原油储量……”
  又是一阵掌声过后,杨拯民接着说道:“再报告给大家一个好消息:目前在延安学习钻井技术的57师第一团的官兵们,接收了苏联БУ-40型钻机,还有一部分小型的罗马尼亚钻机,并组成了数十个钻井队,就要开进玉门了,我们的钻井队伍一下子壮大了好几倍,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脚下的石油冒出来,去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这是我们石油工的无上光荣,另外,你们与春祥队,打雷比武,这太好了,我决定把这一举措,在全油矿推广,使各行各业迅速掀起一场‘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迅速把玉门建成我国一流的石油工业基地,为此,我们将要组织小马莲泉、鸭儿峡石油勘探大会战,为我们祖国做出更大贡献……!”

  “好……哇!”职工们一时间把手套、帽子使劲儿抛向天空,欢呼雀跃,长久不息。
  杨局长的这次讲话过去几个月之后,57师第一团的官兵,果然浩浩荡荡的开进了玉门油矿,与先期开到的承揽基建工程的二团,以及不久前开到的承揽运输任务的三团,胜利会师。
  这一壮举是史无前例的,从而也使得8000名子人民弟兵,除少数调往其它地区从事石油炼化工作外,全部调往了玉门,与老油矿原有的4000名石油精英,以及后来陆续从部队,学校、厂矿、农村,退伍和应召而来的新生力量,融为一体,构成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核心。从而,使玉门油矿发展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跨跃。几年之后,他们中绝大部分,又将从这里出发,被调往全国的石油勘探的各个战场。

  一个月之后,我父亲他们队侥幸战胜了春祥队,仅比春祥队提前了两小时完井,把豆腐队的帽子,带给了春祥队。
  然而,事隔不久,他们就遇上了新对手云清队,再打第二口油井时,云清队又把豆腐队的帽子,带给了山娃队。
  从这一时期开始,豆腐队的帽子就一直戴在了山娃的头顶上,直到一年后,我父亲他们队也更换了钻机,这才彻底摘掉了豆腐队的帽子。
  但是,这台四不像钻机,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光荣退役,共打井22口,总进尺28000余米,而且,口口井出油。
  自从我父亲他们更换了新钻机,我就再也没见父亲回过家!更蹊跷的是!母亲也很少回家了!
日期:2012-02-14 20:10:26

  第三十二章:半边天东湖建农场,学生娃花海摘瓜忙;
  这年夏天,为了缓解越来越多的职工后勤服务的压力,以及越来越多的家属就业问题。这一时期,矿务局所属各场、处、大队,都纷纷组织家属,到四十里外的东湖、花海地区,开荒种地。我母亲所在的家属管理站更是首当其冲。
  当时,任家属管理站被服厂党支部书记的向秀荣,也就是高军的妻子,听说了这一消息后,私下找到了时为厂棉衣组长的我母亲,把想法一说,二人一拍即合。
  随即,向秀荣又跑到家属管理站站长请示商议,当即得到大力支持,并拨给一辆嘎斯51小型卡车和一些铁锹、搞头等工具。至此家属管理站农场正式成立,由向秀荣任党支部书记兼场长,我母亲任副场长,并从各班组抽调了二十余名体质好、没有吃奶孩子的家属,在嘹亮的歌声中,开进了东湖。
  她们首先搭帐篷,造干打垒,就地驻扎下来,仅凭几把铁锹就开始了披星戴月、挥汗如雨的开荒种地。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母亲他们的农产品收获已相当可观,不仅有小麦、青稞、洋芋、萝卜等,还有大量的西瓜和白兰瓜。
  每到收获的季节,她们家属根本就忙不过来,不仅前线的工人们、机关干部们都赶去支援,就连我们学校也停课了,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乘车赶去帮着摘瓜。
  这天一到农场,我就被田垄上又大又圆西瓜吸引住了,只要你肚子能装下,随便你吃。吃了一阵西瓜,我们就开始摘瓜装麻袋,个大的西瓜我抱起来非常吃力,不一会儿就腰酸腿疼冒虚汗了。初中班和高中班的男同学,几人一组,负责把麻袋抬到地头上,再由家属们装车运往井站、厂矿、办公室、会议室。
  我那两个哥哥是负责抬麻袋的,他们已经是初中生了,由于学习成绩特别突出,他们都跳了两级,而我由于学习成绩差,却蹲了一级,唉!跟他们俩简直没法比,幸好我母亲很少回家,不然勾子早被她打烂了。
  正当我抱着一个大西瓜,吃力的往麻袋里装的时侯,我母亲突然出现在了我面前!我吃了一惊!经张着嘴说不出话来。我母亲也没说话,她弯腰接过我手里的西瓜,装进麻袋,这才直起身来看着我,我也愣愣的看着她。
  母亲可是变多了,她又黑又瘦,脸上冒着汗,身上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我知道,在这大夏天穿棉衣,可不是为别的,而是为了防蚊子。玉门的蚊子又黑又大,无论你穿多厚的衣服,总能咬透了,可想而知,母亲这两年究竟吃了多少苦。
  我望着母亲的脸,心中涌起一阵莫名其妙酸楚,也不知是心疼母亲,还是想念母亲,或者是由于母亲经常不回家,我只能长期吃那两个讨吃鬼蒸的馍就沙葱,一肚子的委屈也说不准儿,总之,我的眼泪竟吧嗒吧嗒的淌了下来。
  母亲俯下身来,伸手抹去我脸上的泪水,厉声说道:“十多岁的娃,来流尿水,长大了也没出息,见到你爹了吗?”他问。
  “见到了,”我赶忙抹抹泪回答说:“十多天前,他被吊环打伤住院了,我去看他,他正跟高指导员吵架哪!”

  “吵架?吵什么架?”母亲疑惑的问。
  “我也不太清楚,我进去的时候他们俩吵得很凶。”我说。
  “好了,我过两天就回家去,是这,你要好好学习,不然我非把你勾子打烂了!”母亲说完转身走了,我望着她的背影,长长地出了口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