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地反击---我的战胜贫困的经历》
第10节作者:
农笑非 宴后,照例是打牌,大家都很自觉的寻找自己适合的牌局。人以群分,连牌局都是。
只有我和吴前没有打牌,其实我们都好这一口。
日期:2008-11-16 15:50:00
二十七、
原本晚上还有一顿饭,但我提前告辞了,主人家没有挽留。
张鹏过来了,握着我的手用立摇了摇,似乎想传递给我某种力量,但终于什么话也没有说。
吴前也告辞了。
两个都混得不好的人,结伴而退,颇有些同病相怜。
突然很想和他谈谈,谈点掏心窝子的话。
我很久都没有和人掏过心窝子了,什么事都憋在心里,难受。
吴前大约也是这样的,于是在路边找了个露天茶座,5块钱一杯的茶,喝了整整一个下午。
和朋友聊天的感觉真是太好了,我和他争相的讲述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甚至不惜打断对方的话。
不是为了获得同情,更不是炫耀,我们只为对方是听众而滔滔不绝。
这样热烈交谈的情形,让我们勾起了许多过去美好的回忆。
不可避免会谈到张鹏,尽管我们曾试图小心翼翼的回避他。回避,是不想凸显出我们的差距。
我们不想凸显这个差距,是因为我们很在意,希望和张鹏的差距小一些,希望我们之间还是平等的朋友。
曾经,我们和张鹏很平等。
吴前、张鹏和我是初中时候的校友,一个学校的,家境差不多,不存在谁也看不起谁,处起来很随意。
衡量朋友之间的关系好不好,随意是一把标尺,你拘谨了,你客气了,你们之间用朋友相称,只是一种客气。
所以我们和张鹏是真正意义的朋友。
初中毕业后,张鹏考了个师范,他的未来是教师。但教师不是张鹏的理想,他考师范只是跳出农门的一种手段。
但张鹏仍然当了一名教师,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我们乡的一个村小。
他的身份已经不是农民了,但仍然生活在农民堆里。
村小只有两个公办教师,张鹏理所当然的当起了副校长,隔年当起了校长,再隔两年,又调到中心校当副校长。
张鹏的人生大跃进就是当这个中心校的副校长。
有一次县委的一个领导到乡里面检查工作,顺便到中心校去看了看,发现了张鹏这个人才。
说张鹏是人才,是因为领导觉得张鹏年轻,更重要的是张鹏能喝酒。
有一年吴前、张鹏和我一起喝酒,我和吴前两个都没喝赢他,据他自己讲,白酒喝一斤不会醉。
这样张鹏就调到县教委去了,做了一名办事员。
以后的发展轨迹我没特别留意,据说他在县里面换了几个单位,直到调到C市。
山鸡变成了金凤凰。
我至今都不觉得张鹏有什么特别出众的能力,口才吗?他至今说话还有些口吃呢。
但他就是混得好,现在当上了C市一个局的副处长。
原本几个平行运行的轨道,在某个地方不经意的拉开了差距,一经拉开,差距越来越大。
张鹏他们那一批出来的师范生,只有很少的人在教书,其它的,大都进入了机关,混了个一官半职。
而我们,始终行走在迷宫中,没有人给你指明方向,得全靠自己去闯。
偶尔,有人会给你指一条路,结果发现那不是真的,就象现在的高校扩招。
可能这就是命运吧?但我不这么觉得,因为命运从来没有给过我们对等的机会。
我在说这些的时候,好像我已经有了一些抱怨的情绪,这只能证明我还活着,不想坠入深渊。
直到深夜,我和吴前才分手,各自回家吃饭。他在一个郊县安了家,在C市,他住在他姐姐家----一个在菜市场卖菜的女人家里。
分手的时候,吴前对我说,希望我们都混得好一些,过上好日子,和家里人想像的一样。又说,咱们来个比赛,看谁先混出来。
我说,怎样才算混出来,标准呢?
谁有了小轿车,就证明谁混出来了。
吴前笑,我也笑,我们在愉快的笑声中分手。
日期:2008-11-16 17:06:06
二十八、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生意并没有什么起色。
我只是别人询价的一种工具,等成交时,别人轻易的就迈过了我这座桥。
我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可想,我只能多建通道,期望有一些东西能够遗留到我这里。
我也期待一个事实,那就是,当别人向我询价成了习惯的时候,我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所以,我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只要我能坚持下去。
M打来电话,问我对装修材料熟不熟悉。
熟悉,只要问我,我就熟悉。
M给我发了一个清单,说他的一个朋友要装修一个机房,准备承包出去。
拿到清单就傻眼了,什么隔热,屏蔽,防水,防雷,从来没听说过。
但我说过我熟悉,只得硬着头皮到市场上去询价。
很多东西市场上根本就没有,价格都询不出来。
就去找专业的装修公司,但我能找到的,基本上都是家装公司,对这类工装业务,基本也不熟悉。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搞工装的,看了一下单子,说做过。
心里很高兴,我当时的心态,是不求有没有可能赚钱,而是对M有个交待。既然说了,就要兑现,这是作为一个男人应有的信用。
这家搞工装的公司给我报了一个价,原封不动,一分钱没加,我就转报给M。我只是象M证明,他找我并没错,什么事都能搞定。
这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但我不得不如此。
价格报给M后我没有管这事,反正我不是搞装修的,就是给我,我也做不来。
过了几天,M打电话给我,让我到他朋友那里去谈一下,再一次傻眼。
也只有硬着头皮去了,去之前,恶补了一下装修方面的知识,其实也就是记几个专业名词,好让对方觉得我不至于太外行。
M的朋友姓刘,在一个大型国企的后勤部当主管。
其实也不是正儿八经的机房装修,也就是维修翻新一下,现场看了看,觉得应该不是太复杂,尽管我不懂。
我说,专业的东西我不太懂,回头我再把技术员带来看一下。
于是回来又去找那家公司,把现场情况描述给他们听,他们要去看现场,我不干,我得和他们先谈好分成。
他们也不干,非要看了现场才给我承诺,事情就僵持到那里。
不得已,只能当小人,私下找了他们公司的一个懂技术的,叫陈大明,承诺做好后利润四六开,他四我六,他答应了,并在去之前和他签了一个类似于协议的文书。
专业就是专业,陈大明看了现场后对老刘说得头头是道,看起来老刘很信任我们,表态说没问题,就由你们来做,做好就行。
事情似乎是定了,但我知道签合同是个问题,因为我只有个建材经营部的章,而陈大明是我拉出来接私活,根本就不可能以他们公司的名义签合同。
我只有给老刘说实话,希望以建材经营部来和他签合同,不签施工维修,签成材料采购,变通一下。
当然,我也不是什么都讲实话,也撒了谎,比如说这类工程我们做得多,一般几万块钱的生意我们都是这么操作的。
陈大明也在旁边帮着腔,并随口举了一些例子来佐证。
老刘居然同意了,呵呵,这是我这个建材经营部签的第一个合同,但与建材无关。
合同签成八万七,陈大明核算了一下成本,只要四万多,我操,装修公司真黑啊。
事后,我问陈大明,他举的那些例子是不是真的,陈大明说,有一个例子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
我说你不怕老刘打电话去问吗?
陈大明说,你没发觉我举的很多例子都很远吗,近的那一个和我关系好,我可以给他打招呼配合一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