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娆红尘》
第1节

作者: 萧烟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9-20 10:35:00
  自 序
  ——从城市说起  在思想要求高度统一,社会要求高度和谐的中国,走过一座又一座城市,其面目也多是高度雷同、千篇一律。纵使很多古城,自诩有着厚重文化底蕴、源远历史脉络,发展至今同样迷失了自我精神气质,更谈不上古韵了。
  这一切,根源于几十年来的浮躁;而在这浮躁几十年中建立起来的新星城市,更会有一种往前超越几百年的渴望和努力,而城市或者城市运营者集体意识的滞后和目光的短视,往往给这些城市在形而上带来无可挽救的脱节。这样的城市,更容易催生所谓城市悲剧或者城市喜剧的东西。
  小说《妖娆红尘》描述的那个城市,以海口为蓝本,我有幸生活过一年许,之前也有过零星触抚和持久神往,不论城市的精彩绝伦和城市的荒诞不经,都有自己的解读,如今走了出来,还有着迷蒙眷恋,同时不忘投入几瞥,直将逼视的目光延伸至架构华丽大厦的钢筋混凝土以及千砖万瓦。

  那时,整座城市尚处在发展阵痛中的一个巅峰和另一个巅峰之间的低谷,城市中存在数不清的烂尾楼,这种被称为“半拉子”的建筑景观,随着另一波“泡沫化造城运动”的汹涌而来,今天已很难找到踪迹,而在城市泡沫化进程中胡乱拼凑的建筑痕迹,却再也难以抹除。从那座城市中走出来,再走进海南的三亚或其它城市,感觉彼此命运大抵差不多,这就毫不辩驳地说明:我们至今还处在集体的浮躁之中!

  这样城市的生态,人际关系更显得光怪陆离,粘连起来很容易,撕裂开来更容易。两性关系也一样,期待惊天地泣鬼神的感觉,收获的却是泡沫化情欲;体验快餐式爱情,得到的可能是魅力恒久远的眷恋。
  在海口以及走出来的时光里,我一直在小说描绘过的那个行业中摔打滚爬,至今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这行当不仅纠缠掉我的时间,也纠缠掉我的心情,这样的条件,来经营自己设想的文字就极为艰难了,只能是夜深人静,当然还要看这时的心情有没有被纠缠;约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断断续续将作品捣腾出来,却又连个起码的归宿也犯了头痛,因为自己着实没时间去叩问它的去向,就听任荒置,一荒芜就是将近两年,与小说所描述的那个城市的时代背景已渐去渐远。

  但小说在一些渠道的展示还是被肯定了,这就促使我赶急对它的归宿有个交待,以便下一个计划的开展。这部小说最初创作时名字没这么花哨,是很朴素的《又见杜鹃》,暂且这么一改,就当媚俗了。
  其实本人是一个不太“和谐”的人,连带作品也多有不和谐的因素。小说中的情感纠缠大戏,可姑且称作“半拉子时代的爱情”,像一次次体验,却又无可救药地陷入。一些直白的描述,希望读者别想像得过于色情而将整部作品定级;一些牵强的情节,也不再做调整,一一放归原生态,当作个人浮躁心态中的阶段性呓语。
  也许是与这些欲望城市形成互补,小说臆造了一个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我至今没有去过,仅根据自己那纬度相近的故乡,以及偶尔接触的一些作品勉强勾勒出这么一个乌托邦。
  “芳水坞”,——说不定就成了当代知识分子一个精神符号!
  佛说:万事皆虚幻。

  一个城市,若干年前肯定是一遍荒地、一遍虚无。若干年后,人们也有可能一一撤出这个曾经繁华的城市,甚至这个曾经繁华的星球……
  原想这部小说就听任素面朝天,不再加只言片语,也就不存在这篇自序,却因为老婆临产,凌晨的产房陪护,陋床上裹衣而眠的辗转中,慢慢就有了这些感慨。到早上,老婆通过剖腹产生下了一个漂亮女婴,长相极像我,与我对视的眼睛已很有神采,于是,我就与这部小说联系起来,看成是我的另一个孩子,虽然难产了近两年,总会呱呱坠地。

  《妖娆红尘》,就当作女儿非驰的出生礼物吧!
  篇幅有限,到此为止,本来想就更多话题说一说,这里就统统归类于网络敏感词,让它们回避掉、过滤掉;为了适应这个栏目的刊载,很多不适宜的议论和场景描写也一一刷下来,也好让小说更纯粹一些。
  诚恳邀约:试阅这部近30万字的小说,也许你就读出了深意!
  日期:2011-09-20 16:19:15
  引子故城,旧址

  到处都是“半拉子”。
  这是一个“半拉子”泛滥的城市,数不尽的半拉子工程,横七竖八地散布在这个滨海城市的各个街区,城市景观就像经历过一场战火,显得伤痕累累。这些伤痕,只怕将为这座城市的美丽颜面打下终身烙印,并随时会牵动她的痛苦神经。
  “半拉子”,又称为烂尾楼,在这座城市,甚至这个海岛,多的是这样半途而废的建筑,这种浮华世象盛产的城市“畸形儿”,随处可见。
  伴随“半拉子”,先后崛起的成品楼,正在这座海岸城市的膨胀和扩张中轻歌曼舞,繁华与荒凉共生。这些耸立的楼群,外观整洁、姿态高傲,像城市的“新宠”,争相展显个性和优越,在蓝天的衬托下与大海相辉映。可是越急于炫耀,越容易显露缺陷,从周边环境中孤立开来,最终又沦为城市的一处处败笔,而它们自身却浑然不觉,在暴富外衣的包裹中,心态依然贫乏。

  在南海之滨,这是一座“新宠”城市,正快速步入后半拉子时代,一幢幢楼宇又鲜亮登场。这些后起之秀多少汲取了前辈教训,更多注重自身的妆容以及与海岸环境的和谐,尽管城市越来越挤迫,新的气息却在城市纵深处喷薄而出。这个急功近利的城市,太需要一些妖娆艳丽的建筑来增添亮色、提高品位。可是谁曾想过,在城市的膨胀和扩张中,那些“半拉子”当年拔地而起时,也曾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潮流和审美取向?总之,它们在海岛上曾经叱咤过、风光过……

  海南岛,改革开放后就被定位为一个巨大的实验场;在岛上,正急剧膨胀和扩张起来的这座城市,自然也是一座实验城市。
  这座性感十足的海岸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半拉子”,一件有待完成的作品。
  日期:2011-09-20 16:48:33
  来了,又来到这座实验城市。
  在这个巨大的实验场,他曾落荒而逃,现在又故地重游,感觉荣辱远去,凡是能勾起回忆的地方,都能以平常心对待。
  这座城市的历史相当肤浅,路边的树木却根深叶茂,可见热带海洋气候那充沛的阳光和雨露带来的蓬勃生命力,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是北方城市的十几倍;他似乎有所感觉,长吸一口气。滨海路上,一边是簇拥的高楼,一边是肆意修饰的海岸绿地,昔日的滩涂荒地,已经崛起成一个向未来急速挺进的世界;旧“半拉子”正在慢慢消失,新建筑工地又在陆续呈现。

  这座城市出落得愈发妖娆,就这海滨一带,众多高楼披上深蓝色玻璃幕墙,突显城市主调,宁静深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却遮不住杂色的躁动,欲望的膨胀。若将它们分裂成个体,可勉强称为高楼美苑,但经过无序排列,绝对是一堆生硬的拼凑,一个城市的正面形象就在膨胀和扩张中仓促地拼凑起来,并以倨傲的姿态展示浅薄的历史。

  像触须一样,从四面延伸进城市的交通动脉,看上去总在受伤,被脚手架和绿纱网隔离,让这个城市看起来更像一个巨大手术室,总有一些主道会被开膛破肚施行手术,挖掘机、搅拌机、打夯机……一律开进隔离区,声嘶力竭地忙活,弄得黄泥载道、风沙满天。这些折腾,无非因为在仓促造城时,未预留自来水、电缆、输气等管道,要不就因为城市的畸形发育,管网系统消化不良,肠道梗塞,毛细管道无从延伸……巨大的市政经费往往就消耗在这些折腾中。城市中央,一刷溜又耸立起一个个巨大的混凝土高墩,据说是在铺设轻轨,让城市轻捷地奔向未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