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心中的女人》
第16节

作者: 三棵树园主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成都的土质疏松、潮湿,又多地下水,修楼房地基就成了大问题。一九五七年修的十层楼高的锦江宾馆,真是绞尽了土力学专家们的脑力,还是在缓慢的下陷。如今二十一世纪的成都,由于太多的人需要太多的住屋,太多的钢筋水泥和钢管深入到地下,成都已有了太多的变化;地下水大量减少,土质也趋向板实。不过以前,旧式的成都民居却大都是穿斗木结构的平房,最多也就一楼一底。只有大户人家的围墙是用勾缝的大青砖砌就,围着带院坝的一进、两进或三进的四合院。

  马家院也就是这种旧式的三进院子。它的前门开在东御河沿街,后门是一扇单门,开在东二巷。东二巷是一个小巷,巷子并不很窄,还能过大卡车。只是巷内没有院子的正门,巷两边都是几进院子低矮的后院墙,墙上开一扇单门。巷子很短,巷西头的南街边是个小吃店,巷西头的北街边是一个油辣铺。巷东头却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深宅大院,高高的围墙里是绿树掩映的旧式高楼,影影约约的闪着四角起翘的琉璃瓦彩光。围墙上的正门很大,门边的柱石上没有挂任何招牌,门口却有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从交际处来东二巷,如果抄近路的话就一定要经过这里。每次从这大门过,我都会被那大门内莫测高深的神秘弄得好奇心大发。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问马亚蓉:“这到底是个什么单位?”

  马亚蓉的脸顿时变了色,嘴也翘了起来,“问你舅舅去。”口气很不客气,她还极少和我这样说话。后来我才知道,马亚蓉是在生幺舅的气。原来她也问过幺舅同样的问题。因为有一天,她看见他从里面出来,可幺舅沉吟了半天才对她说:“我不能告诉你。”
  我把眼光传向幺舅,幺舅正在和郭维立喜喜哈哈的聊得高兴,一听问他,赶紧正色道:“小孩子家,不要多问。”从那以后,幺舅就以小路坑坑洼洼,太不好走为由,再也没有带我走过那条路。
  日期:2012-02-07 12:09:31
  八.马家小天井
  二)
  从西巷头进东二巷,大约二十来米,靠右边第一扇小门便是马家大院的后门。进这小门的右边是一个公用厕所,接着是地段上堆东西用的一间很矮的独立小屋。再过去才是正式的后院房。

  后院房的右边厢房住着大爹婆婆和她的小妈,他们让我叫小妈祖祖,没勉强我叫大爹婆婆。这还是权宜的叫法,真要论起辈份来,我该叫马亚蓉的大爹婆婆为祖祖,叫小妈为太祖祖。
  大爹婆婆是二房所生,母亲死得早,十六岁那一年,她父亲娶了刚满十八岁的祖祖做妾。大爹婆婆的父亲一直无孙,后来大房出的唯一的儿子有了郭维立,终于了了大爹婆婆的父亲无孙的愿。郭维立还没满三岁,大房和她儿子媳妇跑轰炸时在兵荒马乱中失踪了,再也没有回来。当时正好大爹婆婆替嫂嫂抱着郭维立,和大妈她们走散后,遇到了父亲和这个小妾,于是她们便没有再分开,郭维立也就一直和他们在一起。不久,大爹婆婆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看着父亲三妻四妾,长着个鹰勾鼻、毫无慈善象的大爹婆婆,受了很恶性的教育,从小对男人就没有好感,自己又不漂亮,便没有嫁人,和这个只大两岁的小妈一起带着郭维立,祖孙三人相依为命过日子至今。如今郭维立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小伙子,在铁道学校念书。这是我刚走进东二巷时,断断续续听来的故事,不知咋个的,我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故事斗不上榫,又搞不清楚这榫错位在哪里。再说,我初来乍到的,也不好意思盯着去问,人再好奇,也不能这样子八卦嘛。

  后院房的左手边是一楼一底。
  底楼是两个套间,一小一大。小的一个套间住着二太爷,依辈数我该叫二太祖。二太爷孤身一人,性情古怪,没有人可以进他的家。但当我第一次去东二巷,被院子里的一群人围着来到他家门口,我提出来要进去看一看的时候,二太爷却欣然同意了:“梅梅,梅梅要进去看,当然可以。”真是让我受宠若惊。于是我兴兴头头的,独自一人,迫不及待的一大步就跨了进去。

  我一进门就看见迎面墙上挂着一张放得很大的三四十年代的黑白照,用玻璃镜框框着。照片照的是一个穿着铁灰纺绸长衫子,外套一件墨黑绸马褂的老太爷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一个同样装束的老太爷趴在地下正给那坐着的磕头。照片下裱着一个横幅,上面是蓦郑板桥的字体写的“求人不如求己”。仔细一认,照片里的两个人都是二太爷自己,照片下的墨宝也是他的。再一看四周,全是黑乎乎的雕花刻草的旧式八仙椅。我仿佛是置身在小说《家》里描写的旧式家庭里,一种说不出的令人窒息的不自在和厚重的沉闷感向我袭来,弄得我透不过气来,我赶紧又往后一大步,退了出来。

  “怎么样?还想进去吗?”马亚蓉问我。我使劲的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立刻,全院暴发出一阵大笑。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没有人想跟我一起进去。
  日期:2012-02-07 12:34:59
  八.马家小天井
  (三)
  底楼里大的一个套间住着三爷和三奶奶,我该叫他们三祖爷三祖婆。一进门一圈叫过来,道道门里都有祖,实在叫得我心烦。看我那付不高兴的样子,围着我的一圈人都忍不住笑,三爷三奶奶也就不好再坚持,宽容的让我跟着马亚蓉混叫他们三爷三奶奶。后来,每次去东二巷,几乎都要听马亚蓉说:“三爷真有福气,娶了个三奶奶做得一手好菜,那怕是家常的小菜和咸菜,都做得来好吃得很!三爷一辈子就没有亏待过他那张嘴。”

  在东二巷里,一遇到我们这边没什么好吃的,马亚蓉总是端着个碗到三奶奶那里要菜吃,边吃边不停的称赞:“好吃!好吃!做得真好吃。”我呢,象个小跟班,常常尾随着她去要菜。有时候,就干脆从她挟的菜中挟些来。我越来越好吃的习惯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养成的吧。
  左手边的楼其实只盖在三爷三奶奶住的大套间上,只有半截,楼上是一大一小两间屋。上楼的楼梯一走就吱吱嘎嘎的响,还有一块楼梯板缺了,再也没补上去,走时要非常小心的跨过那个大洞才上得去,不过院坝里的人都习惯了,连最老的二太爷都能爬上去。楼上外面的一间大,住着马亚蓉,里面的一间小,住着马亚蓉的母亲,她母亲去世后就一直空着。那时马爷爷的妻子也去世了,他和几个女儿还住在邮车总站的宿舍里。是马亚蓉让出了自己住的大的一间,搬进了母亲住的小的一间,执意要马爷爷他们搬回来一起住,说亲戚间好有个照应。

  马爷爷就是马亚蓉的隔房叔叔,有一儿四女。大女儿马慧蓉在重庆的西南师范学院念书,只有寒暑假才回来,我那时又回重庆去了,所以在成都念书的几年里我就从来没有见过她。二儿子在雅安,具说走时是跟马爷爷吵翻了走的,很少回家。还和马爷爷住在一起的是他的其余三个女儿,马春蓉,马松蓉和马庆蓉。马春蓉是个哑巴,在聋哑学校里半工半读,她自有一帮哑巴朋友,和我们也很少来往。马松蓉和马庆蓉那时都在西北中学里念初中。西北中学在皇城斜对面的人民西路上,是出名的回回中学,许多回民子弟在里面读书。

  日期:2012-02-08 12:15:57
  八.马家小天井
  (四)
  后院的中间是一个三合土已破损,矮矮的长了许多杂草的小天井。马亚蓉常常洗了头,披着直到腰际的长发,端一个小板凳,坐在天井中央。在这老的老,小的小的院子里,风华正茂的马亚蓉象个女皇似的审视着周围,筹躇满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